正統藝術涵養人文精神

孟憲騰(台灣/ 國小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241
【字號】    
   標籤: tags:

國家教育研究院在「中華民國教育年報(99年)」將品德與生命教育之落實、霸凌、中輟等問題為國民教育與學生事務輔導亟待解決之重要課題。年報中提出許多具體的解決方法,然而這些問題的產生,與當前社會人文精神的失落有密切關係,要想消弭這些問題,就必須由涵養學生人文精神出發。

所謂的「人文精神」就是能涵養自己的生命品質,對社會關心、對環境熱愛,讓自己成為有理性、有尊嚴,能自主自制的人。教師如果能教育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學生,就能消弭問題於發生之前,讓學生擁有更健全的人生。

要想讓學生具有人文精神,「藝術涵養」是一個重要媒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藝術與人文領域基本理念提到:「藝術與人文,是藉由藝術學習與人文素養,藉由藝術陶冶涵育人文素養的藝術課程。」所以讓學生在正統的藝術中陶冶生命,就變成教育的重要課題。

古人展現美的智慧

在中國古代,藝術即是涵養士人的重要途徑,所以孔子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要想提升人的品質,就必須在藝術中涵養自己。古人對學生進行藝術涵養時,相當重視教育,無論是音樂、舞蹈、繪畫與戲曲,莫不希望適當抒發個人情緒,涵養高尚的道德理性。

就藝術的本質而言,「美」本身就是一種善的表現,孔子說過「里仁為美」。就藝術表達內容而言,藝術作品往往要表達文化的內涵與意境。這點在戲劇中最為明顯,戲劇常以天上、人間為主軸,展現天人合一與道德的核心,其次再演展仁、義、禮、智、信等精神的發揚,題材與劇情雖然千變萬化,但精神主軸卻是一致的。

就表達形式而言,樂記提到「仁近於樂」。《呂氏春秋》「古樂篇」中也記載:「昔……民氣鬱淤,筋骨縮栗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所以正統舞蹈有使身心和諧之功效。就繪畫藝術而言,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誌》即表示:「人品既高,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高,不得不生動。」所以作者的道德、作品表現與水準息息相關,這種整體的道德展現當然可以涵養人文精神,提升人的品質。

藝術必須回歸正統

時至今日,藝術的表現漸趨紛亂,藝術的整體道德表現慢慢式微,人心不古,社會亂象百出。幸而,自從2007後,神韻藝術團開始在全球演出,讓正統文化藝術的力量開始匡正社會道德人文。神韻藝術團以中華文化為根本,呈現純善、純美的節目。藝術家均以修煉提升後的生命進行表演。演出節目傳遞傳統正向光明之價值,主要以中國古典舞進行演出,並輔以中國民族民間舞,展現精湛的藝術水準;交響樂團雄渾壯闊,能感動人生命的感性與理性,演出後深受全球各界好評,目前已經成為藝術表演的新典範。

神韻藝術團,將引領學生體驗正統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與藝術展現,帶領學生觀賞神韻演出,必定能涵養學生核心人文精神,進而全面提升國民素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台灣翔韻藝術中心經營中西方音樂教育工作總監陳莉真,在觀賞神韻藝術團3月24日在台中中山堂的演出後,讚嘆神韻對中國音樂的付出,說自己從中學到了音樂的道德內涵,和用音樂也可以教導學生尊師重道。
  • 美國神韻藝術團4月3日下午在台北上演第4場演出,現場依舊座無虛席,匯聚台北各領域的藝術家,全場掌聲熱烈、歡快的笑聲連連。藝術家們讚嘆佩服,神韻的舞蹈難度很高,還要與現場樂團演奏配合的天衣無縫,但神韻卻能夠做到,實在太棒、太佩服了!
  • 美國奧勒岡大學音樂教育暨合唱指揮博士王維君,2011年4月3日下午,帶著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觀賞「世界第一秀」神韻晚會,她稱頌神韻國際藝術團「用舞蹈的方式,不管是敘事的或是寫意的,把傳統的精髓表達得很好。」
  • 2011年4月21日晚間,台北市國父紀念館的周邊園區,一如往日般地那樣尋常恬靜。然而,館內卻沉浸在一片超常的幸福美妙中,掌聲與歡呼聲熱烈沸騰著。
  • 銅管樂器簡單來講可分為小喇叭或小號(trumpet)、法國號(French Horn)、伸縮號或長號(Trombone)、上低音號(Baritone)及低音號(Tuba)等樂隊中常見的樂器。
  • (大紀元記者辛菲綜合報導)舞樂合一,光彩萬千,無論是舞蹈、歌曲、音樂,還是服飾、 天幕、燈光等,神韻演出皆散發著天賜的榮耀,蘊涵著神傳的啟迪,給西方名流帶來身臨其境的全新震撼,獲得數百萬各族裔觀眾的喜愛與共鳴。
  • 教學二十餘載,經常遇到學生學樂器卻從不聽音樂,頂多聽聽自己正在練習的曲子,或只聽流行音樂,但其他相關的曲子或不同的樂器曲目及作曲家一概不碰,學古典樂卻幾乎不聽古典樂曲!
  • 想要在學習樂器時,把音樂的技巧、音樂性及背譜能良好地協調起來,掌握好樂理(即音樂理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過程中常遇到一些從別的老師手上轉過來的學生,程度頗高,但彈奏起樂器時,內涵不夠而且不太有表情及音樂性,充其量只能說是把音彈對而已。之後再詳問曲中的一些記號、術語、和弦及簡易的和聲進行及曲式等,才發現這些學生幾乎是一問三不知,無怪乎彈奏起樂器時,自信度不夠、不踏實,且不知所云也。其實樂理是學音樂的基本概念,它不僅能幫助學生瞭解曲子,還能做曲式分析,如此才能真正瞭解曲子本身的內容,而更精準地掌握演奏的精髓。
  • 學習音樂的人何其多,但是否有人想過學音樂的目的是什麼?家長又希望孩子學到什麼?老師希望帶給孩子除了音樂上的知識以外,是否能把「教師」的職責加以擴大,延伸到教導學生不論在台上或課堂上學習音樂的品德及禮貌呢?一個老師的品德會影響自己的學生,因為一個老師的教養水準,會直接反映在學生的身上。
  • 中國的古老典籍《樂記》曰:「德者, 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 」 研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我音樂教育教學探索之路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