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要訣 讓孩子看電視也能長知識

font print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1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胡維真綜合編譯報導)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電視、電玩與網路充斥我們日常生活已是不爭的事實。許多家長對此聞之色變,更將他們貼上「負面娛樂工具」的標籤。事實上,螢幕世界並不全然是負面的,只要正確選擇還是能達到教育與娛樂兼具的功效。

電視與兒童身心健康息息相關

現代兒童打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可能與電視等多媒體結下了不解之緣。儘管目前電視與電玩等對孩子的影響眾說紛紜,無可否認的是毫無設限的使用,會導致孩子肥胖、注意力不集中,及個性乖戾等問題。

專家指出:兒童看電視時間過長,視力與大腦均容易感到疲勞,並使孩子時時處於被動地接受狀態,難以體會真實的世界;甚至會難以體會到讀、寫、做等有益活動的樂趣而影響學業。學齡前兒童看電視的時間太多,不僅會妨礙他們玩耍,對培養孩子的想像、表達、交友、手腦協調等多方面的能力均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正確規範為良方

然而這並不代表所有的電視節目皆為「危禁品」。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安德森指出:「關鍵問題在於電視節目的內容和兒童的年齡。那些增強兒童感知能力的電視節目當然是有益的,但其他一些成年化的節目卻會對兒童的認知發展形成阻礙。應此2歲以下的兒童不應該看電視,2歲以上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也不應該超過2小時。電視的內容也應儘量以普遍級與教學導向為主。

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必須幫孩子安排多種類的休閒活動,如:閱讀、與朋友玩耍及運動等,都能幫助協助培養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育學者表示:只要家長或教師能協助提供孩子「優質的電視內容」及培養「正確的收視習慣,便可避免電視對孩子造成心理或生理的不良影響,相反地,它還能成為一個孩子吸收新知的好管道。

專家也提供十大要訣,讓孩子培養良好的看電視習慣:

一、不要讓孩子一整天沉溺在電視中。

二、在看電視的地方放置各式各樣的休閒物品,如:書籍、玩具、拼圖等以鼓勵孩子做些不同的休閒活動。

三、孩子房間裡不要放電視。

四、與家人進餐時應關閉電視。

五、把看電視變成一種獎勵而非權利:建立孩子一定要完成家事或功課才能看電視的好觀念。

六、以身作則:家長也不要看太多電視。

七、陪孩子一起觀賞電視節目:一起觀賞電視節目除了可增加親子共處時間外,家長也可藉此過濾電視節目的優劣。

八、擬訂家庭電視時間表:跟家人討論看電視的時間並達成共識,將計劃表貼在如冰箱等顯眼處,如此一來,家庭成員可知道計劃表中節目結束後就該關電視,而非繼續漫無目的的轉台浪費時間。

九、跟孩子討論電視內容,適度引導正確的觀念:電視節目播畢後,父母可抓緊機會詢問孩子對節目的看法,例如:「你覺得劇中的人打架是對的嗎?如果你碰到這種情形,你會怎麼做?」或是「你覺得舞會中的人那樣的言行是否得體?哪裏可以改進?」。如果劇中有弱勢的角色遭到岐視或不平等對待時,父母可乘機教導孩子,不可因人的不同處而嘲笑對方。

十、跟其他人交換看電視的政策:父母可跟鄰居、醫生或學校老師討論怎樣的電視節目對孩子才有教育性。

別輕忽遊樂器與網路世界

遊樂器與網路也是現代青少年沉迷的項目之一。電玩遊戲中常出現暴力畫面及強烈的字眼,對身心都還在發育的孩子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家長除了同樣應注意使用的時間限制外,也應善用軟體娛樂協會新推出的分級制度。級數分別為兒童級(意指此節目是用於三歲以上,十八歲以下之孩子)及成人級(意指此節目可能含有暴力或血腥畫面,只適合身心發展健全的成人)。

更謹慎的做法是先試玩該遊戲,再決定是否適合孩童;並幫助孩子建立如何判斷遊戲正當與否的能力,清楚讓孩子知道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差異。若發現孩子在玩某種遊戲後行為變得有暴力傾向或個性變得偏激,便應即時處理並與孩子溝通。

父母多用心 孩子更安心

電視與電腦網路幾乎已成了家家必備的設備之一,因此要完全杜絕兒童使用並不明智。《美國教育快遞》指出:特定類型的電視節目能幫助兒童的語言發展,並且有益於他們吸收資訊與現代接軌。因此家長毋需完全限制螢幕娛樂,培養正確的觀念才是關鍵。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9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三十日電)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以運動為主軸的國家形象廣告,十月一日起將在華航、長榮班機首映,十月六日並在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等頻道播出,除展現台灣朝氣、活力外,也替2009年高雄世運及台北聽障奧運造勢。廣告的代言人是曾在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奪金的跳馬選手黃怡學。
  • 【大紀元9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小敏高縣報導)鳳山市公所市民服務中心舉行『鳳山市全民飆英語』記者會。為提昇全民學習英語的風氣,增進國際語言的能力,市長許智傑向教育部申請經費,讓鳳山市里長、志工及弱勢團體有機會用輕鬆的方式學習英語,鼓勵有興趣者一同加入飆英語行列。
  • 深受日本小朋友喜愛的「麵包超人」,正是一部能夠教育與娛樂兼備的卡通影片,每一集麵包超人的內容,都是從愛、勇氣與分享的精神出發,這樣難得的正義與分享精神,也是我們一直努力希望透過卡通影片與節目要傳達給下一代的。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