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面對歧視與被歧視 該怎麼辦?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69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4年1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由於族裔、膚色、性格、口音等多種原因,許多孩子可能在學校有過被歧視的經歷,家長們應該如何撫慰孩子受傷的心靈和幫他們走出陰影呢?專家建議家長一定要耐心聆聽孩子的感受,並同時告誡孩子在贏得對方尊重前首先也要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他人。

教孩子懂得愛別人

當孩子在學校受到排斥,新聞網Today.com建議家長更多要給予孩子的是撫慰和支持;並朝著積極解決的態度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應對方式;同時告誡孩子在贏得對方尊重前首先也要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他人。

網絡上流傳著一則題目為《將心比心》的文章,敘述一個略有智障的孩子王小立,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人又有點木訥被同學喊叫「阿呆」。他成為同學玩耍、欺負的對象。一天,王小立突然流鼻血,血流不止,鮮紅的血從小立的手指縫中滲了出來,流到衣服上。同學們都厭惡地躲開了。無助的小立一直等到媽媽來接他回家。到家後小立終於忍不住恐懼和傷心大哭起來,他問媽媽:「媽!我…我…我流…流鼻血的時候,都…沒有人理…理…理我 …嗚…嗚嗚……」

心痛的媽媽抱住啜泣的孩子,考慮了許久,終於開口: 「同學們不理你,是因為他們還小,忽然間看到那麼多血,很害怕,大家都還不太懂事,不知道怎樣幫助你。今天,你的鼻血流個不停,才瞭解多麼需要別人的協助,對不對?以後同學有困難,不要怕,勇敢的去幫他們,做不到時,要趕快去請老師,或其他的大人來處理,千萬不要計較從前,做你該做的事,好嗎?」

一天放學,孩子們都跑到水塘邊抓蝌蚪,一個叫蕭玉梅的女孩不小心掉到水塘裡。其他小朋友都嚇得跑開了。看著在水塘裡掙扎,驚恐萬狀的蕭玉梅,王小立彷彿看到滿臉是血的自己,他馬上伸出手,用力將蕭玉梅拉上來。並脫下身上的白襯衫擦掉蕭玉梅身上發出惡臭的穢物⋯⋯從此再沒有人喊小立「阿呆」,他身邊多了很多朋友。

讓孩子學會包容

非營利網站www.handinhandparenting.org還建議家長們在得知孩子被歧視和欺負後,要耐心聆聽他們的感受,並鼓勵孩子更要勇敢去接觸不同文化和族裔背景的朋友,學會和朋友分擔彼此的傷痛快樂。

兒童在非常年幼的時候就已經有種族和性別差異的意識,專家表示到12歲時他們就已經形成模式化的思維,所以應提早對孩子進行文化容忍和多元教育。專家建議家長們在向孩子介紹其他文化之前,最好先讓孩子瞭解自身的族裔和文化背景,之後可透過文化活動、做遊戲等方式,在平時生活中創造儘可能多的機會和環境,讓孩子瞭解和尊重其他族裔和文化。

林書豪是NBA歷史上少數的美籍亞裔球員,也是第一個台灣裔美國人、美籍華人籃球員。他坦誠從小遭受歧視,一度想當白人或黑人。但最終懂得用愛去包容,而走向成功。

給小孩一個正確的觀念

英國的一項研究對126名4-6歲兒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肥胖的形象在受訪小孩中極其不受歡迎。研究者發現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孩子們都排斥胖角色。

網上一篇《給小孩一個正確的觀念》的文章敘述了一件發生在公車上的事情。當「我」給一位身懷六甲帶著一個4歲女孩的婦女讓座位後,那女孩卻大聲問媽媽,為甚麼這位阿姨這麼胖?在眾人的注目下「我」非常尷尬。

卻聽這位媽媽問孩子:「妹妹, 妳喜不喜歡花﹖」

小女孩開心地回答:「很喜歡啊!」

「那妳能不能告訴媽媽,花有幾種顏色﹖」

只見小女孩連忙將手指頭伸出來, 算給她媽媽聽:「花有白色的,還有黃色、紅色、粉紅色…. 」

婦人又問:「那妳喜歡大朵的,還是小朵的﹖」

小女孩回答「都喜歡」。

婦女接著對她女兒說:「人也是一樣啊!有胖胖的,有瘦瘦的,只要是好人,妳是不是也和媽媽一樣都喜歡﹖」

小女孩天真無邪地望著我, 然後對我說:「阿姨,妳是好人,我喜歡妳。」⋯⋯

這位媽媽用孩子聽的懂的語言,引導孩子擁有正確的觀念,不僅巧妙的解了圍,還智慧的讓孩子改變歧視他人的觀念。

專家建議,家長在孩子很小時,就要教育他不歧視其他族裔的人;更不能因為長相就挑釁或排斥對方,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要馬上進行正確引導;最後還要讓孩子知道不公正的事情是可以改變的,從自己做起。**

責任編輯:李曉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華裔學生的家長找大紀元投訴,擔心自己孩子在學校可能成為學生之間種族歧視的傷害者,希望將事情在大紀元上曝光,引起所有華裔家長的重視和關注自己孩子在學校裏學習和生活的情況,避免將來有可能的任何傷害。
  • 「打罵」這種行為是每個人都反對的,但是,父母毆打和辱罵孩子卻是最常見的。許多試驗與研究已證明,毆打辱罵不是教育子女的好方法,而且,兒時常遭打罵的孩子,長大後患癌症、心臟病和心理疾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 班媽咪第一週,陷入瘋狂的水深火熱,每天被公文追著跑,還有一大堆不熟悉的業務等著我學習,偶爾來鬧場的個案,把每天每天的時鐘,像是調了兩倍快一樣,上班一下子,每一會兒卻又準備迎接下班。
  • 週六是我們家的清潔日-拖地板。通常週五晚,二兒子洗澡前會先洗他們的浴室厠所。
  • 法國國民議會於10月22日通過了一項新增社會補貼法案,即減少僱主為在家帶孩子的僱員所應交納的社會分攤金。這項減稅措施的條件是針對僱員所要照顧的孩子在6至14歲間,並且每星期限制在40個小時以內。
  • (大紀元記者王文君香港報導)香港「雨傘運動」持續近一個月,金鐘、銅鑼灣、旺角三個集會地點仍有人繼續留守。記者走訪了旺角區,採訪了在那裏留守的市民。令記者更明白這場運動的實質:當初由學生單純的一念走出來,大人因心疼牽掛孩子,被他們的辛苦和真誠融化後走出來,都令他們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更加清楚了這個殘酷的政府和制度。記者從與他們的談話中感受到,無論年紀大或小,走出來,在他們的心裏都有一個堅強的信念:不論輸贏,只要香港好!不計眼前,只要未來好!哪怕今次輸了,至少也埋下了希望的種子在未來!
  • 孩子小的時候真的比較好教,到了十幾歲就很難了。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還不是很強,處處要仰賴父母,可塑性非常強,趁此時灌輸孩子一些觀念及行為模式,往往能夠收到最佳效果。到了十幾歲,孩子進入叛逆期,尋求自我獨立,容易和父母唱反調,這時候才去矯正他們的行為,往往事倍功半、成效不彰。
  • 早上起床,總是需要花上許多時間叫孩子起床,有時甚至會失去耐心,反覆大聲催促。其實,孩子在被叫醒的那一剎那,大腦是需要完成一連串切換啟動的轉換過程,因此最好能在安全的環境中,依照每個人的節奏來進行,所需的時間也因人而異。如果使用「殺傷性叫醒」的方式,粗暴的喚醒熟睡中的孩子,可能會造成神經或心理性的影響。
  • 許多父母受到心理學「制約理論」的影響,認為必須透過威嚇或獎賞才管得動孩子,其實不然。愈強迫,問題愈多。不給壓力,孩子的潛能就會發揮出來,你給壓力,反而會讓潛能被壓下去。
  • 天下的父母都疼愛孩子,難免有時捨不得嚴加管教,而放縱他們為所欲為的結果是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真正愛孩子,為了兒女好就不要溺愛孩子,管教孩子要嚴格不可放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