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手記:我的孩子是森小首屆畢業生

作者:張卉中

教養的解方就是「愛」。(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71
【字號】    
   標籤: tags: , ,

孩子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聽說史英要辦森林小學,那不正是我長久以來的夢想?倒不是浪漫地以為孩子可以在森林裡學習,而是森小的辦學理念正好和我之前回顧自己成長的心得一致。

更何況史英原本我就認得,那是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他是我們學校中國同學會的會長,聽說很少去上課。他小提琴拉得一級棒,但直接使我受益的卻是他的修車技術。只要車子出了毛病,外子就找他修。哪怕是嚴冬之時,地上結冰滑溜溜的,他義不容辭地一幫到底。那時聽說他回國要開修車廠,當黑手。沒想到我們再次碰面,卻是為了教育改革的事。

總之,史英的辦學熱忱、辦學能力,以及他的腳踏實地,我都信得過。那當然囉,把孩子送去森小也就天經地義了。想想能夠身體力行地推動教育改革,也是美事一椿。何況身體力行的是史英他們和孩子們,我們只是精神上支持、多繳點學費而已。這種便宜事哪裡找?

其實孩子從小就愛看書,這可是他自學來的。(fotolia)
小學男生在圖書館看書。示意圖。(fotolia)

跟外子提這件事,他說:「我們孩子有那麼特別嗎?」特不特別我認為不是重點,關鍵是該做的就該去做。

不過想想,我們的孩子確實有點特別哩,他那慢條斯理的個性常讓我的心臟承受不了。對於他的課業,我沒有什麼要求,因為我不認為孩子的學習可以用學校那套標準來評量。但為了配合學校的作息,我每天講最多的話就是「趕快!」從他起床、盥洗、用餐、換裝、繫鞋帶到出門,真夠心驚肉跳的。至於每晚上床前,唉!不用多說,很精彩就是了。

其實孩子從小就愛看書,這可是他自學來的。

我這個偷懶的媽媽,平常只顧自己看書,很少陪他讀書或說故事給他聽。孩子在一旁安靜地模仿起來,把書翻過來翻過去地研究。偶爾湊過來,我就隨興地教他認幾個字。有時出門在外,他就看著車牌、路標、廣告招牌認字。再加上聽錄音帶、看電視卡通,很快地他就可以自得其樂地閱讀了。自從上學以後每學期課本發下來,他很快地就看完一遍,應該不包括數學吧。

大概就是基於自己(包括外子)的成長經驗、對森小的認同、孩子的特質,以及對教改的期待,我毫不猶豫地將孩子送進森小。孩子現在已經成家了,大家一定很好奇他的現況。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我願意陸續和大家分享我們的成長故事。@

點閱【成長手記】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讓畢業生還有母校可以回來!」竹山鎮最偏遠的大鞍國小5年來成功翻轉小校困境,辦學績效深受肯定,學生數從15位成長為42位,增加了近2倍,在18日舉行的第65屆畢業典禮上,代理校長劉育成和全校老師共勉,辦好教育讓學校永遠屹立在大鞍山區。
  • 民進黨立委葉宜津近期為參選台南市長,提出「廢除注音符號ㄅㄆㄇ」的政見,認為學羅馬拼音能與國際接軌,引起網路上諸多譁然。頓時,用「羅馬拼音」念繞口令也成為近期討論熱點,一名網友翟本喬在臉書發文,自己將漢語言學之父趙元任所寫的《施氏食獅史》翻成羅馬拼音,翻譯結果令人笑翻。
  • 近日,浙江寧波華天小學一名語文老師在微博上晒出一篇學生的作文,其中一段關於時間的思考迅速在網上走紅,獲得10萬點讚,並被許多微博大V爭相轉發。據悉,這篇文章出自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之手,題為「沙漏」,講述他在觀察沙漏流逝的過程中思考時間的意義。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 誰都不想霸凌事件發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實際情況卻十分驚人。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統計,僅2019年,就有超過20%的12至18歲美國學生報告稱在該學年遭受過校園欺凌,包括謠言中傷、取笑、辱罵或侮辱、推搡、絆倒、吐口水或威脅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