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與做人趣談:關於作文和生活的關係

鄭念行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王老師對同學們說:有一位老作家對青年習作者,講過一段幽默風趣的話:「材料與寫作,最理想的關 係,應該像百貨公司進貨、銷貨的關係-一進的時候是廣為搜羅,銷的時候是可以配搭成套。可惜我自己是有些舊貨,像隔了朝代的服裝,永遠賣不出去;而時興的貨,又常常脫銷。本來,時興貨就是容易脫銷的。補救的辦法,只有坐莊採購。你們諸位(指業餘青年作者)在這方面比我優越得多,大部分就是時興貨工廠的直接生產者。」

劉德海同學聽到這裡,說:我表哥也是個業餘作者,他卻經常愁眉苦臉地歎息:「想寫作,無生活!」 我們平時作文,也總是感到沒啥可寫。

王老師說:這種情況,就是「人在生活中,不見有生活。」解決的辦法,首先是練眼睛。全憑慧眼識生活!

阿‧托爾斯泰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高爾基、安德列耶夫和蒲寧三個人,坐在飯館裡比賽觀察人物,只要看見一個人進來,就各給三分鐘的時間,對這個人進行觀察和分析。高爾基觀察後說道:他是一個臉色蒼白的人,身上穿的是灰色西服,他還有一雙細長的發紅的手。這就是高爾基所看到的一切。

安德列耶夫也觀察了三分鐘,可是他卻胡謅了一通,他連對方所穿西服的顏色,都沒有看清楚。

然而蒲寧卻有著一雙非常敏銳的眼睛。他在三分鐘的觀察中,把這個人的一切都給抓住了,他甚至把西服上的一些細小的東西,都給看出來了,他說:這個人結的是一條滿是小點子的領帶,小指頭的指甲長得有些不正常;他連這個人身上的一個小瘊子,也看出來了。他詳細地把他所看到的這一切描繪了出來,最後他還說到:這人是個國際騙子。他們當即向飯館的負責人打聽這個人是誰?飯館的負責人說:「他不知道這個人是從哪兒來的,但他經常出現在那不勒斯的街頭。這是個什麼人-- 我不知道,可是,他的名聲卻很糟。」這就是說,蒲寧觀察與分析得完全正確。這就是鍛煉眼力的結果。(引自阿‧托爾斯泰《論文學》)

從上述這一段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培養觀察能力,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寫作的要務,是表現出生活中的「美」來。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要想在生活中多多地發現「美」,這就必須練眼睛,多觀察。

張小菊同學說:我們現在已經懂得「觀察」的重要了。但是,還不明白「怎樣觀察」。請老師舉例講述!
王老師說:好,我再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

法國大作家福樓拜,教他的學生莫泊桑,細緻地觀察事物,要他用牛車為題材,寫出七篇不同的散文來。莫泊桑為難地說:「寫出兩篇不同的散文,就夠困難了。哪裡能寫得出七篇?」福樓拜開導說: 「寫七篇並不難。祕訣就在於細心觀察。」莫泊桑說:「我不會觀察呀!」福樓拜說:「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比較。例如:從時間上說,早上的牛車和晚上的牛車,都有不同情景。從趕車人說,他沒有吃飯時和喝醉酒後,對牛的態度也不一樣。再從牛來說,牛餓著肚子上坡和飽著肚子走平路,也有明顯的不同。你如果對這些都做到了認真觀察,比較研究,寫七篇文章,有何難哉!」

劉德海同學又問道:經常注意「練眼睛」,做到「認真觀察」,就一定能寫好文章嗎?

王老師笑笑說:在「練眼睛」的同時,還要「動筆頭」——多寫觀察日記,或者叫做「生活劄記」。有位老作家勸導那些有志於寫作的人說:「你要寫劄記,像個用功的學生那樣勤於寫劄記。」「平時留心周圍的人和事,要觀察得深一些,細一些,特別是在接觸各種人物後,要把他們的言談舉止記下來, 積累起來,久而久之,素材就多了。」

下面是一個中學生的觀察日記:「五月九日下午,我到西單去買《寫作雜誌》。走到櫃台前,見一位女售貨員正和另一個女同伴,眉飛色舞地談著加何打扮。我很抱歉地對那位售貨員說:我要買一本《寫作雜誌》。可她連看也不看我一眼,卻繼續著講她們如何打扮才漂亮一類的話。我想,你一個售貨員,不熱心的做好眼前的工作,卻在工作時間,扯那些無聊的閒篇!於是,我便提高了聲音說:「我要買一本《寫作雜誌》!」這時,那位售貨員才轉過身來,不耐煩地問道:「你要什麼?快說!」我沒再重複剛才的話,只用拿著錢的手,指了指櫃台裡放著的《寫作雜誌》。她一把扯過我手中的錢,順手拿過《寫作雜誌》,『啪』!地扔到櫃臺上。我仔細地看了看她,外表上打扮得雖然很美,可是工作作風實在算不上……我立刻想起老師教過的古訓:「人但知滌其器,而不知滌其心。」今天的情景是:人但知美其身,而不知美其心。悲哉!

這位同學能夠那樣經常地寫觀察日記,眼力就會變得敏銳,生活也會豐富起來,寫作能力肯定會不斷提高的。

最後,王老師十分懇切地說:觀察生活需慧眼,積累素材靠筆頭。長年不斷,聚沙成塔。這樣,生活豐厚,勝似「百萬富翁」;揮毫灑墨,自能左右逢源!@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些年來,大陸學術界和教育界的志士仁人,不滿意現行教育的嚴重弊端,組建起家庭學堂,以免子女或兒孫受中共惡黨的污染。王老師受「小駿馬學堂」的聘任,主講《作文與做人趣談》。

  • 按照教學計劃的規定,今天王老師要講:關於文章的標題。出人意料的是,王老師啥話沒說,竟然在黑板上寫出《豐子愷作畫「不要臉」》--這樣一行字。同學們看了都很驚奇:這究竟是咋回事啊?
  • 一提起作文,同學們都感到文章的開頭很難寫。劉德海同學甚至十分幽默的說:這叫「老鼠啃西瓜--不知從何下嘴!」
  • 趙幼剛同學問:我在寫作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材料倒是有了,可就是把它們捏不攏,湊不成一篇文章。這是怎麼回事? 王老師還沒有來得及回答趙幼剛的問題,劉德海又問......
    王老師說:我暫時不回答你們的問題,我先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

  • 羅西尼是十九世紀義大利的著名作曲家。有一天,他家來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帶來一大堆自己作的曲子,坐到鋼琴邊,彈奏給羅西尼聽,目地是炫耀自己的才華,希望得到羅西尼的讚賞。羅西尼一邊聽著,一邊不斷地脫帽鞠躬。
  • 上午,王老師在課堂上告訴大家,寫作要象高明的攝影師那樣,善於選擇角度,從一個好的側面,選擇一兩件有教育意義的事件,具體深透地進行敘述和描寫。劉小海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吃透,還有點似懂非懂。於是,他在當天晚上,又和幾位同學去王老師家中請教。
  • 王老師發現,近來同學們的寫作熱情很高,自動寫作文的數量不少。但仔細一看,每一篇都寫得有些草率,就像一個混事的跳高運動員,雖然天天在練跳高,但敷敷衍衍地跳一下,每跳一次,並沒有多大的提高。針對這種情況,王老師講了一個作家和他兒子的故事:
  • 王老師開始講課了。他像往日一樣,平靜,安詳,循循善誘。他說:「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可見,初學寫作的同學們,摹仿課文是正常現象,見到好的就想學,本身就是一種好願望。」

  • 從最近的作文中,王老師發現不少同學喜歡空發議論,寫一篇八百多字的短文,也總離不了「他的品質多麼高尚,他的胸懷實在寬廣」,「這種精神非常動人,這種風格值得發揚」等等這樣的話。開頭也講,結尾也講,中間沒有多少筆墨是寫具體事實的。問了幾個同學:為什麼要這樣寫?他們都回答:「為了突出主題,點明中心思想。」
  • 寫作是一項包含許多動態內容的活動。孩子必須先將詞彙、語法和思緒結合在一起,然後再依靠手寫或鍵入單詞來完成。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需要足夠的練習和廣泛的語言接觸,才能培養出較強的寫作能力。年紀小的學生不可能一坐下來就寫出完美的文章,他們也需要學習修改的藝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