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行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二十一)

乡村标语 (3)
蔡成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9月24日讯】贵州铜仁梵净山附近一个屠宰场墙上有标语:“以三个代表指导我们的屠宰工作!”与这个标语类似的是有回看电视,某地一名基层计划生育干部指挥手下强行砸开一怀孕村妇家的门,硬要拖嚎啕大哭的村妇去流产。那位基层干部一边积极采取行动一边面对镜头大手一挥:“我们要在三个代表伟大思想的指导下,确保本村计划生育工作的胜利。”这两条标语和口号,看似挑不出毛病,细想一下属于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异味口号——那就是滥用“三个代表”,不管场合适合与适合,反正搬着“三个代表 ”往里塞,至于喊口号写标语的自己是否真正领悟“三个代表”思想的真正内涵,甚至其内容,他不管。这,与荒唐年代喝茶吃饭前要立正背一段毛主席语录又不同。任何人干任何事都背上一段毛主席语录是盲从,而不分青红皂白,随处滥用共产党的思想和政策,则是众多农村基层干部低素质的表现。细想“三个代表”这词语在神州大地喊响时 ,全国人民都被要求“学三讲”,但究竟有多少真正是带着心在学呢?难说!或许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地光动嘴不动脑地学八——从屠宰场墙上都乱张贴“三个代表”的笑话可知一般。

“但存方寸地,留待子孙耕!”农村个别的特权阶级运用手上权利,非法占用公路边的良田修建商业店铺。这条标语出现在公路边即将被拆除的违法建筑墙体上,是条难得的感人标语。

瞧瞧这些标语,你会觉得中国的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创造者,瞧瞧他们创作的标语——遗憾的是,通过我的打听,我知道许多出现在老百姓眼中的标语,其实并非群众创造的,而是地方官员创造的。赣南的一位江西老表对我说:“我才不会吃饱了没事找事去瞎编什么标语呢。”在他的身后,是座小学校。围墙上白石灰刷着一行字:“偷电不给钱,来世作牛作马去耕田。”连“来世”都搬上台亮相了,给编写此标语的人送点掌声吧。更有句经典的口号:“毁树一行,先死他娘。”简直是咒语。

还有一些标语,能清楚地看到农民的不满,因为那上面有涂改的痕迹。我读到一条刷在除去杂草的山边边上的标语:“家家养奶牛,致富不用愁。”却有人把后半截涂改成了“吹牛不用愁。”还见到这么一条标语:“大种大棚菜,家家富得快。”又有人用石灰水涂改成“大种大棚菜,人人愁着卖。”这也许是对某些基层干部瞎指挥、重形式的一种嘲讽吧。@

———节选自《在乡村行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

作者简介:

蔡成,中国青年作家,现居海外,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共发表近200万字作品,长于散文、随笔创作,已出版有《左手跟右手下棋》、《花花草草与人生菩提》、《情人看招》、《生命向左转弯》等散文、随笔集。

2002年开始,蔡成怀着社会忧虑之心,从繁华的深圳出发,先后19次前往福建、湖南、江西、安徽、广东、湖北、广西、浙江、上海等省市农村,开始“风土中国”系列丛书的创作,接触过中国农村成千上万的农民,通过文字记录和照片拍摄的形式,与 120多位生活在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开展面对面的直接采访,先后成书《在乡村行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地工开物 ——追踪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老江湖——追踪神秘的传统江湖术》、《角落—— 99个民间人物的背影》等四部著作。其中《在乡村行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一书的删改版已在中国大陆公开出版,引起众多忧国忧民人士的关注。《广州日报》、《深圳商报》、《城市晚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扬州晚报》、《海南日报》、《中国新书》等报刊杂志曾进行报导和激烈讨论。与此同时,由于该书以照片加文字的形式,平面直观、真实深入地揭示了中国农村的现状与存在的大量问题,因此受到指责和批驳,被指为“无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飞速发展”,有对 “三农问题”扩大化之嫌,是否定中国农村改革成功的抹黑之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乡下与人攀谈,问起他们心里最想望的念头。“啥盼头?不多,吃好穿好睡得好,就万事满意了。还有,儿女能读上书,以后比我们有出息就更妙了。哈哈。” 这话,或与此大致相彷的话,我至少能每天听到5次。在中国总人口数里占了三分之二的农民,绝大多数人的要求并不高啊,温饱无忧身体好,希望儿女有出息就够了。
  • 在聆听到不少声音之外,我还听闻了不少故事,故事沉默无语,但故事里也藏着各类声音。

    福建仙游县为了经济开发,向下属某镇东岭村的村民强行征收土地准备建一工业园。因村民人均耕地才2分土地,村民不肯接受协议。县与当地镇政府紧急调动600多名“执法人员”到东岭村“执法”。一时间,村民为一方,执法队伍为一方,双方开始“激战”。石块上天,尿屎乱飞……最后连县镇领导都未能幸免,披上了一身臭烘烘的人粪。

  • 有个在广东打工的人给我算过一笔账:城里人在城市中心广场上培育管理一亩草坪一年到头各类费用加起来最贵得花费2000元左右;农村种好一亩地,算上350元的化肥、农药、种子钱,再加上一年到头的农工费约450元(农工贱,没法),共800元。由此可知,城里的草贵过乡下的稻!另一个人则告诉我: “过去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而今是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不少地方腾出农田建郊野公园搞绿化。说这话的人还是一个在广东打工的的他乡民工。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句老话,但在而今的农村,仍能经常听到。这话,难免被众多的城里人想当然地认为是农民很懂得读书作学问的重要性。实际并非如此,而是乡下人有种传统的意识:读书,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 乡村小学过去年代的民办教师基本上没了,但校领导或村干部的儿女临时被请去当短时间的老师还是存在。乡村小学教师一般都住在学校附近,在学校是老师,回到家里就是农民。 他们在学校里握着粉笔给孩子们上课,工作之余回到家里握起的就是锄镰犁耙。这不像城里的学校,一心一意当老师的极少。
  • 乡村学校的孩子们除了教科书之外,基本上没有课外读物。

    当今中国一年要出版20万种图书,但农村学生,一年到头能看到的课外图书也许不到1 本。孩子们没有课外读 物,大人们则除了从电视画面里得知天下大事外,报刊杂志也极少见到,更别提买本少则十来元多则几十元的书了。

  • 当城市愈来愈重视环保意识时,乡村的自然环境却开始袒露出危机了。

    “要致富,先修路。”越来越多的铁路开始穿越乡村,但因铁路的出现导致的致富优势还没袒露出来,铺天盖地的垃圾已先行了。

  • 10年前,农村的生活垃圾也是极少的,而且许多是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南方农村早先年一直有积肥的习惯,就是将动植物的尸体 ,再加上生活垃圾放到一个土坑里或直接抛在化粪池里,过一定时日的发酵,就成了肥效奇佳的“绿肥”。但现在,这种很繁琐的积肥方式少有人去理却了,肥效高但污染严重的化肥彻底代替了传统的农家绿色环抱肥料。
  • 我在中国乡村奔来跑去,无论我坐在穿山越岭的火车上,还是横江踏水的汽车上,我始终发现我的身边坐着的是神色紧张又满脸热切的人们。行李架上横七竖八堆放着的鼓鼓囊囊的蛇皮袋与大布袋告诉我:他们,是南下或东去的打工者。
  • 乡村小妹们本来与“黄祸”无关,没有一个乡下女孩当初是扛着“小姐”的大旗进城的。但当她们在上当受骗之后,在走投无路后,父母的教诲就在五颜六色的诱惑面前显得挺苍白了。任何城市,无论法制部门的口号喊得多么强烈,从事性交易的场所总是或明或暗的角落出现,性产业严重“超标”。而这些从事性产业的女孩,也确实有大部分来自乡村。失业的农村女性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危机驱使下,蜂拥进城来谋求个人的发展机遇,而城市里阳光灿烂的大多数“机遇”没她们的份,城市却又将她们扔进了阴暗灰色的命运底层。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将所有“小姐大军”来一通迎头痛击,却不去探求性产业兴盛而无奈的“来龙去脉”,只能算是社会冷漠者的行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