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做家務 女兒更成功

溫婧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1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希望你的女兒將來事業成功,獲得令人尊敬的高收入工作?就讓她的父親拿起洗碗布和簸箕多做家務吧。

最新研究表明,在丈夫與妻子平分家務的家庭中,女兒對家庭以外的工作(例如醫學和法律)會更感興趣。而妻子做大多數家務的家庭,女兒則更有可能對傳統女性工作感興趣,例如家庭主婦、護士、老師和圖書館管理員。

雖然母親的平等觀念可以預測孩子對性別的態度,但是父親做家務的多少則是預測女兒未來職業志向最有力的預測因子。

研究項目帶頭人、博士生剋勞馥(Alyssa Croft)說:「這表明如果女孩子有更廣泛的職業目標,那麼她們所成長的家庭裡父母對家務的分擔更平等。父親對家務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

克勞馥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ombia)。她的研究發現,女孩通過觀察父親對母親的期望,推測出通常情況下人們對婦女的期望,從而形成自己對未來的規劃。也就是說,如果她們的母親做所有家務活,那麼女孩兒們會只追求她們認為與此相符且使家庭和睦的職業。
即使一個男人說他相信兩性平等,但是卻把大多數家務活和照顧孩子的責任留給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女兒仍舊會認為這就是她在未來應該做的工作。

克勞馥說:「雖然『討論』有關平等的話題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的研究發現父親『說到做到』同樣重要,因為他們的女兒會對此一目瞭然。」

此項題為「下一代中反映出來的二次轉移――父母在家扮演的性別角色能否預測孩子們的志向?」的研究將發表在近期的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

在研究中,克勞馥和她的同事們採訪了326名年齡在7到13歲的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均為異性夫妻)。每一個孩子都被問及他們的父母中哪一方更經常做洗盤子、清潔、洗衣服和照顧他們的活。
孩子們也被問及她們認為自己長大後更想成為像父親還是像母親一樣的人。回答結果被分為三類:典型的男性化、女性化和中性。

父母們被要求提供他們每週付費工作小時數和他們做家務和看孩子的時間。他們也被問及對性別成見的看法。

在克勞馥的研究中她指出「二次轉移」的現象,這一術語由社會學家霍契查爾德(Arlie Hochschild)在1989年出版的書中首次提出。該術語是指全職工作的婦女仍舊比男性花更多時間做家務和照看孩子。霍契查爾德認為這一現象使性別革命停滯不前。

因此,父親們,如果希望你的女兒向其它職業發展,而非呆在家裏做家務,那麼請你多做家務吧。

責任編輯:瑞木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家長都喜歡利用接孩子的這段時間和孩子交流,這樣既能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又增加了雙方的溝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但家長應注意自己的提問方式,多用正面提問,讓孩子接受正面暗示。
  • 現在有很多孩子是「媽寶」,情感脆弱易受傷害。台東「均一中小學」,致力於推廣開啟天賦、雙語國際、在地連結、正向創新的核心價值,尤其特別著重品格教育,重視意志力的培養。均一中小學校長楊台山說:「在這裡分數不重要,而是要培養帶得走的能力」。
  • 桃園家庭教育中心21日上午9時在新興高中舉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103年度家庭教育課程觀摩暨成果發表」,邀請桃縣高中、國中、國小及幼兒園共同參加,發表會中邀請推廣家庭教育績優學校分享學校家庭教育推動的成果。
  • 大麻在加拿大屬於受管制物品,但青少年吸毒、販毒問題卻嚴重威脅著下一代的成長以致國家的未來發展,毒販為謀取暴利不擇手段,利用社會良心的流失,鼓吹「拜草風氣」和「嗑草社交」,與家長、學校搶孩子,學生「只要進校園、交友就會面臨大麻陷阱」已是公開的秘密。而在這場爭奪未來的戰爭中,家長、學校、專家、司法怎樣為正受危害的少年群體承擔起社會責任,提供有效保護?
  • 日本一個遊樂場所正在整修。旁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危險!請不要攀爬。這時一個大約4歲的男孩正要爬上一個滑梯。小男孩兒的媽媽嚴厲阻止了他。那位媽媽接下來讓小孩子自己念一遍牌子上的字。在媽媽的督促下,孩子大聲地把「請不要攀爬」念了出來。小男孩兒讀完後,心服口服地聽了媽媽的話走開了。
  • 教養與一個人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教養是潛在的品質和素質的表現,有教養的人一定首先是真誠、善良、寬容、謙遜、並且懂得尊重、善待他人的人,而不是隨心所欲,更不是惟我獨尊。教養是發自內心的,是由環境、教育、經歷等結合而成的內在素質。這種品行高尚的人,才會真正的走向成功。
  • 美國印度裔作家辛哈在媒體發表「象媽論」文章,強調虎媽當道的年代,做溫柔的象媽沒有什麼不對,再度掀起「虎媽對象媽」的教養論戰。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