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賞析:〈柏舟〉

作者:明珠

詩經賞析(小玉/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15510
【字號】    
   標籤: tags: , ,

 

《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
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心之憂矣,如匪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註釋:

1.邶:邶,音背;地名,現今河南省湯陰縣附近。周武王克商,並沒有殺紂王的子孫。而是將紂王的嫡長子武庚分封在邶。《康熙字典》:「邶,【說文】故商邑,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詩.邶風.小序】武王克商,分朝歌而北謂之邶。」朝歌即殷商的王都,在今河南省淇縣附近。

我們都知道《詩經》中的每一首詩篇都有配樂曲。「邶風」是指用邶這個地方民俗音樂風格配樂的詩篇,至於「邶風」這一卷詩篇中所敘述的故事不一定發生在當地。

2.汎彼柏舟,亦汎其流:汎,本詩中音義通「泛」;《說文》:「汎,浮貌;一曰任風波自縱也。」柏,音百;本詩指柏樹之木。《康熙字典》:「音百。【說文】椈也。【六書精蘊】柏,陰木也。木皆屬陽,而柏向陰指西。」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同樣的說法。柏舟,用柏木刻的小舟,祭奠死者用的。《漢書.東方朔傳》:「柏者,鬼之廷也。」東方朔認為,鬼屋也是柏木做的。亦,放在句首的語氣助詞,又含「並且、而且」的意思。

這兩句的大意是:用柏木做的小舟在水中漂浮,(而且)它隨波逐流(亦汎其流)。

3.耿耿不寐,如有隱憂:耿耿,形容擔心的樣子。隱憂,很深的憂慮。這兩句大意是:內心憂慮,因為(替他人)擔心而無法入睡。

4.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微,音義通「非」。《康熙字典》:「又【韻會】非也。【詩.邶風】微我無酒。」敖遊,漫遊之意;與遨遊、遊敖等都是同義詞。「以」,語氣助詞。「以敖以遊」意即「敖遊」。筆者個人淺見,這樣寫詩,跟樂曲的節拍有關,本詩有好幾個句子都是將固定詞組拆開,在前中加上語氣助詞。這兩句大意是:不是我沒有酒,也不是我不能去敖遊。言外之意:我遇到了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這件事情讓我很擔心,並且無法入睡(耿耿不寐,如有隱憂。)事關他人的將來,我必須去做一件事情,因此我根本沒心思喝酒,也沒有心思外出敖遊(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5.我心匪鑒,不可以茹:匪,否、不是。鑒,鏡子。茹,《康熙字典》認為讀「汝」或「如」均可,揣度;《鄭玄箋》:「茹,度也。箋云:鑒之察形,但知方圓白黑,不能度其真偽。我心非如是鑒,我於眾人之善惡外內,心度知之。」

這兩句大意:我的心不是鏡子,(鏡子只能照出一個人的外貌)不能區分一個人行為的善惡。(言外之意:我可以區分一個人所為的善惡,或知道一個人目前的處境如何。)

6.亦有兄弟,不可以據:亦有,即使是、即使有。據,依靠;《毛傳》:「據,依也。」這兩句大意是:即使是親兄弟,也不可以依靠。

7.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薄言,先秦時期的口頭語,意思「我想要如何如何」。愬,在本詩中音義通「訴」,告訴。這兩句有兩種解讀方式:第一,我想去給他提意見,正趕上他在發脾氣(言外之意,我意見沒有提,只好先走了)。第二,我想去給他提意見,他本來就不待見我(因為他親近小人),正好被他指責了一頓。

8.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這四句的大意是,我的心不是那種無根的石頭,可以隨便翻轉;我的心也不是那種草蓆,可以讓人隨便捲起來。(《毛傳》:「石雖堅,尚可轉。席雖平,尚可卷。」《鄭玄箋》:「言已心志堅平,過於石席。」)

必須說明的是,本詩中的「石」,是指無根之石,一個人或幾個人就能讓它翻轉過來。而磐石則不可翻轉,因為它與整個山體連在一起了。

9.威儀棣棣,不可選也:威儀,本詩指君子的外觀及舉止的儀容;孔穎達《毛詩正義》疏曰:「儼然之威,俯仰之儀。」棣棣,音第;閑雅雍和貌。選,選擇。《說文》:「選,一曰擇也。」《康熙字典》:「【玉篇】擇也。【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這兩句大意是:一身正氣,不可以選擇。言外之意:我就是一身正氣,誰也別想讓我改變成別的樣子。本詩第三章的前四句是講「我」的內心如何堅定;而這兩句是講「我」的外表與內心合一,一身正氣,不可改變。

10.憂心悄悄,慍於群小:悄悄,憂愁的樣子。「憂心」與「悄悄」也可以分開來用,都是表示憂心忡忡的樣子。慍,音運;發怒或生氣。《說文》「慍,怒也。」群小,一群小人,或指一群道德品質敗壞的人。這兩句的大意是:我替他感到憂心忡忡(並去給他提意見),卻招來他身邊那群小人的怨怒。

11.覯閔既多,受侮不少:覯,音夠;遇見、遇到、遭逢。閔,音敏;病、生病。《康熙字典》:「【玉篇】病也。【詩.衛風】覯閔即多。【傳】病也。」侮,音武;侮辱、欺侮。這兩句大意是:(在此期間)我遭到了不少的侮辱,(再加上擔心友人將來的結局)我也生病了。(「受侮不少」是因,「覯閔既多」是果,所以筆者在釋意時將它提前了。)

12.靜言思之,寤辟有摽:「靜思」是個詞組,表示「一個人安靜地思考」。「言」既是語氣助詞,又含有「我」的意思;《鄭玄箋》:「言,我也。」之,代詞,表示「這件事情」。

寤,音悟;睡醒之後的自言自語。《說文》:「寤,寐覺(睡醒)而有言曰寤。」辟,《毛傳》:「辟,拊心也。」寤辟,已經成為一個詞組,表示睡醒後用手捂胸。摽,音殍;以手擊胸。《說文》:「摽,擊也。」

這兩句的大意是:我想一個人安靜地思考這件事情,卻在半夜驚醒後捶胸長嘆。言外之意:這件事情讓自己無法靜心也無法入睡。

13.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居」和「諸」均為語氣助詞。胡,為甚麼。迭,交替、更迭。《說文》:「迭,更遞也。」微,隱蔽、隱沒。《說文》:「微,隱行也。」這兩句的大意是:太陽和月亮,為甚麼交替隱沒呢?言外之意:連太陽和月亮都不能長明於天空中,更何況是人的命運呢。

14.心之憂矣,如匪澣衣:匪,此處指「篚」的古字,竹器;《說文》:「匪,器似竹筐。」此處「匪」字是名詞當動詞用,表示「用竹器裝東西」。澣(音義通「浣」)衣,待洗的衣服、髒衣服。這兩句的大意是:我憂心忡忡、耿耿於懷,就像是竹筐中裝滿了髒衣服沒洗一樣(言外之意,竹器中裝滿了髒衣服,不盡快洗掉,人心裡總感到彆扭;而人心裡有憂慮排遣不了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

15.靜言思之,不能奮飛:奮飛,展翅高飛。這兩句的大意是:想一個人靜下心來思考如何處理此事,(由於心靜不下來,心被束縛)如同鳥兒不能展翅高飛。言外之意:如果再執著於這些事情,自己的狀態也要受影響,更無法正常的在朝廷中為官,施展自己的抱負。

賞析:《詩經》有兩首詩篇,其篇名均為〈柏舟〉。我們在古詩文中常見「柏舟之誓」或「柏舟之痛」,其典故不是出自我們今天要賞析的這篇,而是出自《詩經.鄘風》。

《毛詩.序》認為本詩說的是:「〈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衛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大意:〈柏舟〉這首詩講的是仁厚的君子(臣子)沒有得到重用。衛頃伯在衛國執政時期,仁厚的臣子沒得到重用,衛頃伯身邊都是小人。

筆者個人淺見,詩中所敘述的故事,在西周後期及東周時期的朝廷及各諸侯國中,都有發生過。也就是天子或諸侯國君受一些佞臣的影響,沒有依照周禮的要求去處理朝政或國政。而本詩的主人翁「仁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去給國君提意見卻惹來國君的發怒,國君身邊的佞臣(群小)更是趁機落井下石,侮辱謾罵。「仁人」回來後並沒有一走了之,還是替對方擔憂,甚至因此而失眠,生病了。孔穎達等古代學者認為,此諸侯國君有可能是「仁人」同宗族的兄弟。[1]

其實這首詩中並沒有明確說對方的身分是天子或諸侯國君。因此,本詩還有另一種情況,對方的身分也可能是與「仁人」一同在朝為官的好友。兩人或許曾經是大學(讀「太學」)的同學。看到自己的好友跟一群小人為伍,「仁人」很擔心,去給他意見。好友不僅不接受,而且還與那群小人一起對「仁人」發怒。「仁人」回來後並沒有與好友斷交,還是替對方擔憂,甚至因此而失眠,生病了。

為甚麼「仁人」會如此的替天子、諸侯國君或友人擔憂呢?「仁人」懷著善心去給對方提意見,卻遭到對方及其身邊的一群小人的侮辱。回來後不僅沒有生對方的氣,反而更加替對方擔憂;本詩共五章,其中有四章都在講「仁人」擔憂的心情,這到底是為甚麼?這首詩隱藏了甚麼祕密沒有被人解讀出來呢?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用柏木做的小舟在水中漂浮,(而且)它隨波逐流。

筆者將這兩句提出來單獨講解,因為確切理解本詩的內涵,關鍵就在這兩句。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一下十三經、二十四史、《全唐詩》及明朝出版的《天工開物》,可能會發現這樣一件事情,《詩經》中有兩篇〈柏舟〉的詩,可是在上述的典籍中卻無記載古人用柏木造舟船來使用。《天工開物.舟車》篇中記載了十幾種可以用於製造舟車的木料[2],沒有一種是柏木。那麼,在先秦時期,柏木主要是做甚麼用的呢?

《禮記.喪大記》:「君松槨,大夫柏槨。」這是說大夫官死後用柏木做棺材。《康熙字典》引古籍云:「【春秋緯】諸侯墓樹柏。【前漢.東方朔傳】柏者,鬼之廷也。」這是說諸侯的墓地種柏樹,東方朔認為柏木是造鬼屋用的。《本草綱目》也認為柏木是一種陰木:「萬木皆向陽,而柏(枝葉)獨西指,蓋陰木而有貞德者,故字從白。白者,西方也。」

在先秦時期,民間百姓之家在祭奠死者時,會在夜晚,以柏木為舟,上置白蠟燭,點燃後放入河中,任柏舟漂浮而去。人們認為柏舟會將自己的心願及祝告之辭帶給陰間死者知道(柏舟是陰木做的,可以過到陰間去)。此習俗至今在中國的一些地方仍有沿用。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言外之意是說:在人世間如果隨波逐流,跟一些道德敗壞的小人在一起,不依照道德禮儀去為人處事,死後面臨的結局就是去陰間地獄。

古代儒家法門的修煉有四個階段,修身(指小學、大學的學習),齊家(結婚成家),治國(在朝或在諸侯國為官),平天下(使天下太平)。天子及諸侯國君,其實也是個修煉中的人,就如同佛教大寺院或小寺廟中的方丈,修不好也白搭,一樣上不去。

古代的儒家聖賢,對儒生們修煉的環境及相處交往的人有很嚴格的要求。孔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孔子家語.六本》)這段話前面的部分經常見諸於文章中,各位讀者也都很熟悉了。最後三句的大意是:放硃砂的容器(即使原來是白色的),(放了硃砂之後)它裡面也會變成紅色;放墨漆的容器(即使原來不是黑色的),(放了墨漆之後)它裡面也會變成黑色。所以君子一定要謹慎選擇平時交往的朋友。(意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們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也經常在史書及古文中看到「親君子,遠小人」這種對皇帝、大臣、地方長官或同朝為官的友人勸勉的話語。究其原因,就是擔心出現「汎彼柏舟,亦汎其流」的可怕結局。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不是我沒有酒,也不是我不能去敖遊,只是我現在內心憂慮,因為(替他人)擔心而無法入睡。

這四句是為了呼應前面兩句「汎彼柏舟,亦汎其流」並交代一下這首詩的故事情節;也就是「仁人(以下用『我』來代稱)」看到「對方(以下用同朝為官的『友人』來代稱,當然也有可能是天子或諸侯國君)」整天跟一群道德品質低下的小人在一起,我想起在大學讀書時老師曾經說過的,走入社會後,如果與那些道德品質低下的人交往,在社會上隨波逐流,經常造業做壞事而不清醒,下輩子有可能連人都當不了,死後只能去陰間地獄。

因此,我很替友人擔憂,我想去勸說一下友人。為了這個目的,我根本沒心思喝酒,也沒有心思外出遊玩(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的心不是鏡子,(鏡子只能照出一個人的外形)卻分辨不出此人行為的善惡。道德禮儀方面的修養(或者說修煉的事情),只能是自我約束,即使是親兄弟都依靠不了。我想去給友人提意見,讓他別再跟那些小人在一起;沒想到去了友人的地方,剛好他們那群人都對我有看法,我意見沒提成,反而被他們指責了一通。(「彼」可以表示一群人或一個人。)

這一章詩句的言外之意是,我能夠分辨出善惡,所以知道友人跟一些小人呆在一起,我擔心友人受其影響也變壞了。(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這兩句說得很有道理,一個人如果發自內心的不想做好,或者說不想依照道德禮儀去做一個好人。不要說親兄弟約束不了,就是父子關係也靠不住。父親拿著皮鞭,就能夠把兒子教育好了嗎?那可不一定!您管得了自己孩子一時,卻管不了他的一世,您看不見時,他有可能還會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修煉的事情更是一個嚴肅的事情,一個人只有發自內心的想變好,那才是真正的改變。想讓親兄弟來約束自己變好,那根本就靠不住。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我的心不是那種無根的石頭,可以隨便翻轉;我的心也不是那種草蓆,可以讓人隨便捲起來。我就是一身正氣,誰也別想讓我改變成別的樣子。

這幾句詩表達的意思是,因為我去給友人提意見,對方不僅不聽我的意見,還跟那些小人一起把我指責了一通。看到友人都變成了那樣,我回來後提醒自己,一定不能變成那樣。所以,第三章的六句詩都是在表達我自己要堅定地按照道德禮儀去做好人的決心。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我替友人感到憂心忡忡,卻招來他身邊那群小人的怨怒。(在此期間)我遭到了來自那群小人的不少侮辱,(再加上擔心友人將來的結局)我也生病了。我想一個人安靜地思考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理,卻總是在半夜驚醒後捶胸長嘆。

這幾句的言外之意是,我的善心出來了,即使是友人對我發脾氣,我都沒有生氣,更加替友人擔心。由於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事情,再加上經常遭到小人的污辱,因此我生病了,並常常在半夜驚醒後捶胸長嘆。

這一章講述了我給友人提意見過後的遭遇及替他人擔憂的心情。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太陽和月亮,為甚麼會交替隱沒呢?內心中的憂慮排遣不去,就如同竹器中裝滿了髒衣服沒洗那樣讓人感到不自在。想一個人靜下心來思考如何處理此事,(由於心靜不下來,心被束縛)如同鳥兒不能展翅高飛。

這幾句詩的言外之意是說,太陽及月亮也有隱沒的時候,不可能長明於天空中。世人也是如此,不可能人人都能自發的要求自己按照道德禮儀去做一個好人;有的人道德回升,行善積德,轉生到好的地方;有的人道德敗壞,做壞事而不知悔改,死後下了陰間地獄,這也很正常。我懷著善心去給友人提意見,既然他不接受,我已經盡到了作為一個朋友的責任了,就沒必要因為此事而耿耿於懷了。心中有憂慮排遣不掉,不管是為了他人還是為了自己,都如同竹筐中裝滿了髒衣服那樣的令人不自在。因此,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如果還在思考這些事情,那就會影響自己的狀態,造成自己不能在朝廷中正常的為官工作,施展自己的抱負,如鳥兒(或雄鷹)不能展翅高飛。

結語:〈邶風.柏舟〉這首詩講述了古代的一位官員給同朝為官的友人(或天子或諸侯國君)提意見不被接受還反而受到屈辱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領略到一位古代道德高尚之士的襟懷。他懷著善心去給友人提意見,反而受到屈辱。可是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更加替友人擔心;這是因為本詩首章的前兩句就說出了一個讓各位讀者都不得不深思的道理:在人世間,如果不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如果與道德敗壞的人同流合污、隨波逐流,那面臨的就是去陰間地獄(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而「亦有兄弟,不可以據」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想不想按照正統的道德禮儀去為人處事,做一個好人;或者再講白一點,想不想修煉返本歸真,那都是每個人自己說了算,您的親兄弟及父母都無法代替您做決定;因為人必須發自內心的想變好並做好人才算數;換一句話說,您的親戚朋友也只能如本詩中的仁人那樣勸善,但想不想「親君子,遠小人」並按照道德禮儀去為人處事,那都要看個人的意願。所以,古代的聖賢,也難免有一兩個不肖之子[3]。天理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某人是天子或諸侯國君就搞特殊化。

古人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人世間隨波逐流,常人所認為的快樂和幸福,又能持續得了多久?而當人的目的是為甚麼?難道就沒有永遠保留人身的辦法嗎?

或許,千百次的輪迴轉世,億萬年的吃苦期待,就是為了得到今天的那份機緣,而機緣就在您的身邊!

[附註1] 《毛詩正義》:「正義曰:此責君而言兄弟者,此仁人與君同姓,故以兄弟之道責之。言兄弟者,正謂君與己為兄弟也,故『逢彼之怒』,傳曰『彼,彼兄弟』,正謂逢遇君之怒,以君為兄弟也。」

[附註2]《天工開物.中篇.舟車》:「(造舟木料)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長不足則接,其表鐵箍逐寸包圍。船窗前道皆當中空闕,以便樹桅。凡樹中桅,合併數巨舟承載,其末長纜繫表而起。梁與枋檣用楠木、櫧木、樟木、榆木、槐木(樟木春夏伐者,久則粉蛀)。棧板不拘何木。舵桿用榆木、榔木、櫧木。關門棒用周木、榔木。櫓用杉木、檜木、楸木。此其大端云。」(文中的「櫓」是指大船上的船槳,也就是船的主體部分沒有使用柏木的。)

《天工開物.中篇.舟車》:「(造車木料)凡車質惟先擇長者為軸,短者為轂,其木以槐、棗、檀、榆(用榔榆)為上。檀質太久勞則發燒,有慎用者合抱棗、槐,其至美也。其餘軫、衡、箱、軛則諸木可為耳。此外,牛車以載芻糧,最盛晉地。路逢隘道則牛頸繫巨鈴,名曰報君知,猶之騾車群馬盡繫鈴聲也。」

[附註3]《史記.五帝本紀》:「堯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天。」@*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通過學習《詩經》也能大致的了解一些中醫的知識。因為過去讀書人不是每個都能在朝為官,即使不能為朝廷出力的,在鄉中也能根據所學的知識,服務於民眾,行善積德。
  • 本詩用「比」來起「興」,「采采卷耳」象徵著天下百姓;而卷耳的嫩葉象徵賢人或賢臣……
  • 這神奇的詩篇,可說是一首預言詩。告訴人們當社會出現某種現象時,該如何應對…
  • 古人常用螽斯比喻多子多福,或比喻此人因不妒嫉而多子多福。也可單用「螽斯」或「螽斯羽」來比喻寬容不妒嫉的品德。
  • 一位女子的婦德很好時,才能操持好家庭中的事情,才能庇蔭一家人,這就是「宜其家人」…
  • 〈兔罝〉也是一首神奇的詩篇,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意思完全不一樣,剛好一正一反。正的一面是講太平盛世時期出現的社會現象;反的一面是講暴政時期出現的社會現象。
  • 古人認為,人類的生存環境是上天賜予的,所以古人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食物來祭祀天地神明。《詩經》中有很多這一類的詩篇…
  •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這是反復的誦唱著追求美好的事物要合乎道德和禮儀…
  • 這首詩雖然是以一位普通的婦女語氣寫的,但既然經過了聖人孔子的選擇並將它編輯到《詩經》中去,那麼它就有了內涵,它就有了想要讓人領會的言外之意。
  •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