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選譯:介紹柳宗元的〈憎王孫文〉

吉光羽
font print 人氣: 737
【字號】    
   標籤: tags:

猿和猢猻,群居在不同的山上,它們彼此德行不同,雙方不能相容。

猿的德行文靜穩重,都能仁愛謙讓、孝順慈善。它們群居時互相愛護,吃東西互相推讓,行走時排成行列,飲水時遵守秩序。如果有的不幸,失散離群,它就發出哀傷的鳴叫。假如遇到災難,就把弱小的幼猿,保護起來。它們不踐踏莊稼蔬菜。樹上的果子還未成熟時,大家共同小心看護著,等到果子成熟之後,便呼叫同伴聚齊,這才一同進食,顯得一派和氣歡樂的樣子。它們遇到山上的小草幼樹,一定繞道行走,使其能順利生長。所以猿群居住的山頭,經常是草木茂盛,鬱鬱蔥蔥的。

那猢猻的德行,暴躁而又吵鬧,整天爭吵嚎叫,喧鬧不休,雖然群居,卻彼此不和。吃東西時互相撕咬,行走時爭先恐後,飲水時亂成一團。有的離群走散了,也不思念群體。遇到災難時,便推出弱小的,而使自己脫身。它們喜歡糟蹋莊稼蔬菜,所過之處一片狼藉。樹上的果子還未成熟,就被它們亂咬亂扔。偷了人們的食物,都只知塞滿自己的腮囊。遇到山上的小草幼樹,一定會摧殘攀折,直到毀壞乾淨,才肯甘休。所以猢猻居住的山頭,經常是草木枯萎,一片荒涼。

因此,猿群眾多時,就把猢猻趕跑;猢猻多的時候,也咬猿。猿就索性離去,始終不同猢猻爭鬥。因而動物中,再沒有比猢猻更可惡的了。

我被貶到山區很久了,看到猢猻這樣的行為,就寫了這篇〈憎王孫文〉。

湘江江水長又遠,
兩岸起伏盡是山。
為何此山草木茂盛,
而那山光禿,荒涼淒慘?
因為善類和惡類,
分別聚居在這兩座山。

凶惡的是猢猻,
善良的是猿,
猿愛護草木,制止暴殘;
猢猻太可憎,令人憤怨!

唉,山上的神靈啊,
為什麼不把猢猻斬盡殺完?
那猢猻亂跳狂叫,露牙瞪眼,
對外毀壞東西,對內爭奪兇殘;
排擠打擊善良的猿類,
喧嘩驚擾,製造混亂。
偷搶百姓的食物,
只肥自己,不給百姓留一點。
塞滿兩頰,填飽肚子,
得意洋洋,傲慢狂頑。
好花美樹啊,茂盛粗大,
群猴爭折競咬,致使樹死花殘。
毀壞了成果啊,真是無法無天。

百姓怨恨痛心,
連連呼叫蒼天。
這些猢猻啊,
實在太凶殘!
唉,山上的神靈啊,
為什麼您聽不見?

猿的品行端正,
遭受驅逐,也不計較怨恨,
從容不迫地退避啊,
只把美德來踐行。

飛廉和惡來,是紂王的兩個惡人,
他們勾結起來,
好人周文王就被囚禁;
大禹與后稷,攜手合作,
「四凶」就被剷除乾淨。
小人們一旦得勢,
君子就會遭遇不幸;
有德行的人聚在一起,
壞人就不會得逞。
善與惡不能共處啊,
倒楣還是幸運,
得視雙方力量的強弱而定。
弱肉強食是事物的必然規律啊,
弱者遭災,強者得幸,這是形勢所成。

那些猢猻,
實在可憎。
神靈呀神靈,
請您快把邪惡嚴懲,
不要再延逸時辰!
(譯文據《栁宗元文集.憎王孫文》)

柳宗元的這篇〈憎王孫文〉是一篇寓言性質的文章,由前半段的序文和後半段的騷體詩組成。

文章通過對猿和猢猻善惡不同的品德的描寫,藉以影喻社會善惡兩種勢力之間的水火不容的矛盾鬥爭。

作者滿腔熱情地讚頌了猿的美好的品德行為,無情地鞭撻了猢猻的排斥異己、禍國殃民的種種罪行。文末還向蒼天神靈提出了希請:「那些猢猻,實在可憎。神靈啊神靈,請您快把邪惡嚴懲,不要再延逸時辰!」表現了柳宗元憎恨和必欲殲滅猢猻的決心。猢猻就是那群打擊善良、禍害百姓、殘毀大好河山的剝削統治集團及其王孫。

正是:
柳宗元筆下的猢猻,
與當今邪惡的中共王孫,
何其相似乃爾?
確屬難解難分!
邪惡中共,實在可憎,
天滅中共,蒼天有眼有靈,
雷霆萬鈞,瞬刻即會來臨!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東方庭院,也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古典文學。沒有那一簇簇葉面舒張,深碧漫展的芭蕉葉,開在白粉牆邊,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風裡,長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學,沒有那一襲輕碧濃綠的芭蕉,千年來,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處呢?那夜雨裡,那孤獨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鬱的,在人世間受遍磨難的孤苦靈魂,又與誰共鳴?
  • 《帝鑑圖說》插圖《望陵毀觀》,描繪唐太宗體從魏徵勸諫,拆毀了台觀。(公有領域)
    唐太宗嘗言:「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暴政,不僅「防民之口」,官員們還肉麻的為暴政歌「功」頌「德」,這樣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 一座燕子樓,引來文人墨客無限懷念。而樓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關盼盼。白居易、蘇軾、文天祥等人吟詠燕子樓,必會提起那位忠貞的美人。
  • 作者:唐蓮
  • 這篇短文不過百十字,卻寫得言辭懇切,充滿昂揚健武的氣概。直截了當,屢用感嘆之語,尤其是文字之洗練而暢達,當是得益於作者少年喜讀的《春秋左氏傳》。
  • 全文緊扣住「恢復故疆,迎還二聖」之旨展開,這八個字,是作者終生奮鬥的目標,是未酬的壯志。
  • 齊桓公、晉文公所以名聲被傳頌至今日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兵勢強大,仍能夠尊重周朝天子啊。
  • 《後出師表》作於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大臣們對再次北出征伐頗有異議。諸葛亮立論於漢賊不兩立和敵強我弱的嚴峻事實,向後主闡明北伐不僅是為實現先帝的遺願,也是為了蜀漢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議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動搖。正因為本表涉及軍事態勢的分析,事關蜀漢的安危,其忠貞壯烈之氣,似又超過前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