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媽媽才知道的嘮叨的技巧(四)

兒童階段、青春期?年齡不同時,該怎麼「嘮叨」?(中)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 崔英民, 朴美珍, 歐靜文
譯者:張琪惠

幼童期5~6歲 把孩子當朋友,多給意見、多溝通

1.對於稱讚很敏感,對於嘮叨和責罵則會出現抗拒感。
2.女兒有喜歡爸爸的傾向,兒子有喜歡媽媽的傾向。
3.產生責任感、利他行為、合作心等。
4.產生競爭行為和嫉妒心,經常吵架,對於自己的錯誤懂得承認和表達。
5.驕傲、愛說話、行為誇張、笑、罵、疑問變多。
6.產生同儕意識,尤其是想要參與父母的事,會經常說「我也要,我也要」。

當孩子產生競爭行為和嫉妒心時,就代表他們對外界秩序已經有所認知,他們了解父母是長輩,自己要根據父母的指令行動。

父母平時要像朋友一樣對待這時期的孩子,但是需要嘮叨或教訓時也要確實做到;因為這也是建立父母權威的時期。如果孩子很喜歡問「為什麼」,父母要仔細回答。假如經常批評孩子老是問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就會養成他們意志消沉的性格。此外,這也是孩子可以客觀思考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事的時期,因此不要事事都由父母決定。

國小低年級時期 多用讚美和鼓勵取代嘮叨,讓孩子有自信

1.懂得替他人著想,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2.會用「裝病」來躲避討厭的事。
3.適應「學校」這個新環境時,有時會有點辛苦。

父母要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假如孩子適應學校失敗了,父母和孩子未來都會非常辛苦,當孩子還無法完全適應學校生活時,父母要多留意,不要因為覺得疲憊就開始嘮叨,或是過於焦急。此時期的孩子對於稱讚很敏感,要多用讚美和鼓勵來代替嘮叨。即使是小事,也要用簡單的話仔細稱讚,這對女孩子或是個性內向的孩子,效果特別顯著。

國小中年級時期 多跟孩子講道理,用「約定」取代打罵教育

1.懂得遵守組織內的規定。
2.想根據原理原則做事,有強烈的正義感。
3.雖然順從父母的話,快速成長時會因青春期的影響反抗惹麻煩。

養育此時期的孩子比先前輕鬆多了,因為孩子已經了解「規則」的概念。此時也是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期,與其用嘮叨的方式讓孩子產生反抗心,還不如找出孩子擅長的事並給予讚美,對於做得好的事情則予以獎勵。

此外,這也是孩子認為「原則很重要」的時期,請務必讓孩子遵守與自己的約定。

這時期的孩子,多半都會乖乖聽話,因此,不必再向孩子嘮叨說「一定要聽爸媽的話」,而要說明應該聽話的理由。另外,這也是養成習慣的好時機,最適合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

─ ─摘自:《聰明媽媽才知道的「嘮叨的技巧」》采實文化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許多父母總是把「嘮叨」當成愛與關心的表現。從前述的例子來看,媽媽是為了孩子好,才說這些話;因為媽媽認為這就是自己對子女的愛與關心。
  • 假如說了那麼多話,卻完全沒有教育效果,為什麼父母每天還是要對子女嘮叨好幾次呢?
  • 大部分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錯誤的認知,常會將「孩子」看作相同的族群。也就是說,他們沒有把孩子區分為幼童、小學生、國中生等族群,卻給予相同的教育。孩子有成長階段,和大人完全不同。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