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妙聯趣談(二)

明珠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古代文人的對句雅好,不只在中原地區流行,也流傳到了鄰國。據南宋大詩人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記載,北宋的元祐(宋哲宗趙煦的年號)年間,當時宋朝與遼國交好,文禁甚寬。使節之間的往來亦常以談詩論文相娛樂。蘇東坡曾擔任過與遼國通好的使臣。而遼國的使臣久聞蘇軾大名,有心難為一下這位大學士。某日,遼使告之蘇軾,遼國有一句:「三光日月星」,舉國無人能對。因以之請蘇東坡對句。「三光」一詞出自《莊子•說劍》:「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又見於漢 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但如直接對以「三形高下平」是不行的。因為「平」也是平聲,與「星」發音(平聲)不相對。另外在對句中,如果遇到出句有 數字、顏色、動物等名詞時,都不允許重複。

東坡聞之先不置可否,過了一會才說:「我能對,你們不能對,我不想馬上回答,也只是想替你們留點面子罷了。其實『四詩風雅頌』就是天生的對句。」遼使聽了不由得不佩服。「四詩」一詞有幾種解釋,都與《詩經》有關;一說是《詩經》中的四體:《風》、《大雅》、《小雅》、《頌》。

只聽蘇軾又接著說:「四德元亨利」。「四德」是指《易經》中「乾」卦的元、亨、利、貞 四德。東坡把「貞」字漏了。遼使一聽,以為抓住了東坡的把柄,正想說話。東坡說:「你以為我忘了其一是嗎?請別開口亂說!我們兩朝是兄弟之邦,你既是外臣,需要懂得禮節,這是(宋)仁宗的名諱。」原來宋仁宗名趙禎,「禎」與「貞」同音,按古代的禮節,皇帝的名諱可不能亂說,須避諱。所以蘇軾說的「四德元亨利」在當時是沒錯的。遼使被東坡出其不意的這一說,亦無辭可辯。

蘇軾又接著說:「六脈寸關尺」。遼使一聽大驚,沒想到蘇軾連這麼絕的對子都能想的出來。「六脈」是中醫切脈的六個部位。人的左右手腕各分 寸、關、尺三脈,合稱六脈。遼使說:「剛才的『四德元亨利』畢竟少了一個字,請大學士再另想一句吧。」這時剛好雷雨大作,蘇軾笑雲:「『一陣風雷雨』即景可乎?」遼使遂大敬服,盡歡而罷。

據明朝的書法家、文人祝枝山《猥談》中記載,明孝宗弘治年間,夷使入朝,以一對偶語請館伴(古代陪同外族賓客或使臣的官員)對,曰:「朝無相,邊無將,玉帛相將。」這個外族的使臣本來是想諷刺明朝的朝廷中無能人,最好是拿出「玉帛」來和他國修好。「玉帛」一詞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古代諸侯會盟執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館伴不能對,遂向大文人李西涯求教,李西涯對曰:「天難度,地難量,乾坤度量。」夷使悅服。須說明的是「相」、「將」二字在《平水韻》中屬可平可仄的字。所以這個對句的平仄沒有問題。

俗傳東坡與子由(蘇轍)夜雨連床,子由曰:「嘗見鬻術(算命)者云:『課演六爻,內卦三爻,外卦三爻。』思之不能成對。」東坡亦思之既久,無法對出。一日東坡與子由同出,坡見戲場舞棒花者頓有所悟,云:「棒長八尺,隨身四尺,離身四尺。」語子由曰:「此語正可還前日枕上之對也。」所謂「六爻」者,是指《易經》卦之畫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畫,故稱。《易經》卦的下三爻稱「內卦」,上三爻稱「外卦」。從蘇軾的妙對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發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真沒有對不出來的句子。現在的一些學者寫唐詩宋詞時,有不遵守格律的,替自己辯解說不想「以詞害意」等等;筆者個人淺見,寫詩表達一個意思或意境,有太多詞可用,有很多典故可借來比喻,並不會「以詞害意」;只是自己學識未到,想不出來而已。

就以此對句而言,筆者認為除蘇軾的對句以外,還可有其他的對句,如「釘長兩寸,入門一寸,離門一寸。」等等。

現在的讀書人,很多都是快考試了才趕著復習功課,因此被人稱之為「抱佛腳」。據北宋的劉攽《中山詩話》記載,王荊公(王安石)喜歡說一些諺語和詼諧的話。一日,與客談論佛門中的一些事情,遂有心向佛,因曰:「投老(到老了)欲依僧。」客人立即回答:「急則抱佛腳。」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詩。」客曰:「急則抱佛腳是俗諺。」若將出句的『投』字,對句的『腳』字去掉,「老欲依僧」對「急則抱佛」;或「老欲依僧是古詩」對「急則抱佛是俗諺」都成對句也。

北宋時的大學士馮京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僅是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均中榜首),而且為官數十年,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南宋的羅大經在《鶴林玉露》書中記載了一則馮京的故事:馮京之父原是商人,壯年無子,至京師買一妾,已付了錢,問妾來歷,乃言其父因綱運(官方的鹽運)欠折(短缺),鬻(音遇;賣)女以為賠償之計。遂惻然不忍犯,遣還其父,不索其錢而歸。也許是做了善事有福報吧,馮京之父歸家居數月,妻有娠,將誕,里中(鄉里)人皆夢鼓吹喧闐迎狀元,馮京乃生。

馮京小時家貧甚,讀書於灒山(一說在廣西藤縣)僧舍。那些僧人養了一隻狗,馮京與共學者烹食之。僧人向縣令告狀,縣令看他們是讀書人,就要他們作《偷狗賦》一篇,寫的好就不追究責任,寫不好就要受罰。沒想到馮京援筆立就。其文中有一對句云:「團飯引來,喜掉續貂之尾;索綯牽去,驚回顧兔之頭。」縣令擊節讚歎並盡釋之,延之上座。第二年,馮京遂連中三元。

馮京寫的《偷狗賦》筆者無緣全文覽讀,但就此對句來看,確實是精妙絕倫,一般的人還看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出句的「團飯」本義是指把飯捏成一團來餵食家禽鳥獸等,本句中用「團飯」來表示誘餌(估計是骨頭之類的東西)。「續貂」一詞典故出自《晉書•趙王倫傳》,講的是晉朝的趙王司馬倫擅專朝政,封爵封官極濫,冠飾所用貂尾不足,至以狗尾代充,時人諺曰:「貂不足,狗尾續。」後因以「狗尾續貂」、「續貂」來形容朝廷封爵封官之濫授;或比喻濫竽充數的官吏。出句的大意是:我們用誘餌把狗引來,高高興興把狗吃了,但我們吃掉的是濫竽充數的東西(暗示寺廟內不能養狗)。出句中的「顧兔」也作「顧菟」,古代神話傳說月中陰精積成而生成玉兔,後因以為月的別名。出自《楚辭•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月亮裏面放了隻兔子,對月亮有什麼利處?)」馮京又借用《楚辭•天問》的句子來暗示:寺廟中養一隻狗真是不倫不類的,我們只好用索綯(繩索)牽了去,把它殺了吃掉。這一對句還有一妙處是把做案的經過都如實交代清楚了。

過去佛門中有「不殺不養」的規定。再說了,僧人都應托缽化緣,但憑施主佈施飯菜,不能聚斂財物,又何必養一隻狗來看門。當然馮京等人偷狗吃確實不對,筆者這裏不想就此事論是非,因為當地的父母官(縣令)已有明判。只是認為馮京能寫出這樣的對句,一句話中包含這麼多意思,確實是才思敏捷,無怪乎能三元及第了。

據《邱瓊山逸事》記載,明朝的文淵閣大學士邱浚少年時家貧,從師於一官宦之家的私塾。時值天降大雨,邱浚坐席當瓦穴漏滴之下,邱浚少年頑皮,乘宦兒(同學中官宦之家的孩子)不在,將坐席與之對調。宦兒訴此事於私塾的老師,老師可能是想考考他們的學業,就說:「我出個對子,能對上的就算有理。」因曰:「點雨滴肩頭。」邱浚應聲曰:「片雲生足下。」師稱善。宦兒愧不能對,哭告其父。父怒,召邱浚試以對曰:「孰謂犬能欺得虎?」邱浚即對曰:「安知魚不化為龍!」宦知其非常人,好語遣之。

據清朝文人 褚人獲《堅瓠集》記載,明朝的大學士李東陽四歲就會寫字。六歲時,與另一位出名的神童程敏政被英宗皇帝召見,過宮門時,因門檻太高過不去,英宗笑曰:「書生腳短。」李東陽應聲曰:「天子門高。」當時英宗皇帝賜給兩位神童的禦饈中有蟹,皇上曰:「螃蟹一身甲胄。」程敏政對曰:「鳳凰遍體文章」李東陽對曰:「蜘蛛滿腹經綸」帝又出對曰:「鵬翅高飛,壓風雲乎萬里。」程曰:「鼇頭獨佔,依日月於九霄。」李曰:「龍顏端拱,位天地之兩間。」帝大悅,曰:「此安排,他日一個宰相,一個翰林也。」其中的「端拱」為讚頌皇上之辭,大意指帝王莊嚴臨朝,清簡為政。「文章」為一語雙關,亦指美麗錯雜的色彩或花紋。「經綸」 也是一語雙關,亦形容人飽學而有處理國家大事的才能。「兩間」即天地之間;亦指人間。出自韓愈《原人》:「形於上者謂之天,形於下者謂之地,命於其兩間者謂之人。」六歲的小童有此文采,實屬罕見。

由上面幾則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從帝王、官宦到普通百姓,對讀書人都比較敬重。主要因為過去的讀書人須讀聖賢書,須習禮知儀,須尊尚道德。將來才能承擔治國濟世之大任;或為人師表,傳播聖賢之道,以助明君教化世人。所以即使是小的時候頑皮一點,犯一些小錯誤,只要知道改過,亦容易得到他人的諒解。◇
(未完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天膺運演真機,濁世青蓮救眾危。
    詩頌佛恩充浩瀚,絃歌聖德布慈悲。
    朱顏綠鬢春風沐,白紵清音澤雨施。
    神女散花花解泰,健兒擂鼓鼓昌熙。
    來儀綵鳳因韶舞,去垢靈犀是雋詞。
    亙古良緣君莫失,感懷巨變淚珠垂。
  • 中華的傳統文化貫穿了對天地神明的敬仰,上古的聖王依天地之法則,創造了中華文化,並以道德教化世人,無為而天下治。據《易經.繫辭 下》記載:「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唐朝的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頂峰時期,唐詩就是那時應運而產生的;唐人從皇帝、文人到庶民無不敬奉天地神明。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對神的敬仰,對道德的崇尚,根本就不可能產生唐詩。
  • <--ads-->
  • 元宵節在中國古代也稱為上元節,是指夏曆的正月十五日;這天晚上叫'元宵';又叫'元夜'、'元夕'。元宵節是中國古代最重要也是最熱鬧的節日之一。這個節日始於唐代。
  • 談起「對聯」,我們還得介紹一些對聯的基本常識。嚴格說來,「對聯」是指「對句」和「門聯(楹聯)」(其中包括春聯)。「對句」是唐末及宋代以後文人流行的一種文字遊戲,它的寫作方法一般按照唐詩中今體詩的對仗方法來寫,但不像今體詩平仄要求那麼嚴,也不用押韻,但有一個原則就是「出句」的最後一個字如果是仄聲,那麼「對句」的最後一個字一定要平聲,反之亦然。
  • 甲第呈祥金谷曉;辰光煥彩玉樓春。 橫幅:龍吟大地沛天和
  •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兩個人因某事發生爭執,各持己見。有時爭吵激烈,甚至動手打鬥,最終導致關係破裂;夫妻因長期爭吵而離婚的情況也不少見。
  • 天國樂團,天上飛來神籟。身穿古裝,腳踏長靴,隊伍整齊,氣勢軒昂,威風凜凜!是乎天兵天將下凡?
  • 二千餘載漢庭,朝綱混亂,滿朝文武,誰能匡扶江山社稷?看奸臣病狂斬精英善黎,狼戾賊忍,暴虐瘋癲,滿足取利竟殘暴荒淫,殺帝辱君,劫獻帝傀儡,奸臣當道,諒百官一籌莫展。傷神傷己皆私利,行惡必滅,德盡必淘!
  • 好友常來多快意, 清茶細品樂春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