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童

游乾桂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那是一個風狂雨驟的傍晚,我淋了一身雨回到家。剛開門,正巧看到我們家的小寶貝,拿起我剛從大陸買回來的「秦俑」複製品,作勢欲摔。

我箭步向前,準備「救危解難」,哎!說時遲摔時快,就這樣轟隆一聲,可憐的秦俑馬上碎成一片片無法癒合的土塊。

頓時,我的情緒變得很壞:「你沒有手啊!一個好好的東西硬是被你摔壞,你有錢嗎?你賠得起嗎?」當時只見我們家小寶寶,一咕嚕將頭垂下,我才驀然驚覺,我傷害了他。以後如果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觀念交流道

父母確實常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小寶貝。我承認「眼見心愛」的東西被孩子摔壞,一定會怒火中燒;痛罵出心中的不順,則會產生暢快的感覺。然而這種痛快的感覺,永遠彌補不了孩子「自信心」的扼殺。

所有的孩子都是「玩」童!玩是他們的天性,不是故意的惡行,善用幽默吧!

譬如事情發生時,何妨對孩子這麼說:「哇!秦俑跌倒了,怎麼辦?」
「將他扶起來啊!」也許小孩子會這麼天真的回答。
「扶起來?都已粉身粹骨了!我想它一定痛痛,要不要問問他啊!」

「他不會回答啊!」小孩可能會散散的回答。
「當然不會回答啊!因為它已經被你摔壞了。」
「那怎麼辦?」

「只好想想辦法,將它裝回原樣。」

然後,讓孩子嘗試將碎了的秦俑拼回原樣。可想而知的,碎了的東西是不可能破鏡重圓的。這時候,你便可提醒他,很多東西一旦破了之後,就很很難恢復原狀,包括他心愛的玩具、機器人、泥偶,都是如此。以後使用它們時,應該格外小心。

這就是「幽默」,一種責備在口心清爽的感覺。其實,每個家庭,都難免會碰到孩子調皮搗蛋的事,如果你樣樣都想認真以對,相信不只「刺子」,也會「傷己」,何妨幽默以對,讓一場有可能演變成暴力的事情輕易化解,並讓孩子從中了解一些道理,那不是更好、更妙嗎?否則家中哪會祥和?

摘自:游乾桂所著《寶貝在說話》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的大地就在我們惡意的對待下,逐漸走向死寂。我們忘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一個破壞之後無法再復活的地球。

  • 我真正想說的是,她那令我噴血的「標籤主張」。比方說,有一次小莉偷偷打了她一下,她馬上貼出一張「攻擊狂」的標籤。
  • 在我們家水族箱裡的黑姑娘,生了二十六隻小魚的夜晚,我終於弄懂大人們常說的成語「引火自焚」的真正意思了。
  • 這說出來會被人笑掉大牙的。真的,我曾跟七十歲的奶奶說過一次,害得她那經過七十年歲月磨損,僅剩七顆的真牙,一下子笑掉了一顆。由此可見,這件事多令人啼笑皆非。但這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 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孩子是個殘障者,可是,命運的安排讓一些孩子生出來就有些缺陷。一千個孩子中可能就有一個或者更多的「殘障者」,他們也許是智能不足,也許是小兒麻痺症,也許是兔唇……
  • 為什麼年僅六歲的孩子,就那麼喜歡爭雄鬥勝求第一?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