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流浪心緒(五)胡思亂想

作者:梅花一點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 ,

流浪的心緒,往往來自無所謂的胡思亂想,不息不止,川流不停,宛如河流,苦惱無休。人人都說,如果不思考了,那不就是死了嗎?看似他們都認識到,死去萬事皆空了,一了百了,死亡如同成為無止境的空寂。沒有了如果,生死就走不到輪迴裡來,意識之中永遠也止不住流淌的滴滴淚水和鮮血。

或許某天要某個人坐在舒適的凳子上,允許他用一分鐘定下了,看看自己能否不思不想?回答是:好累,怎麼可能?翻江倒海的腦子,停止下來意味著甚麼?不可思議的不可能嗎?

玄想的意念更是自以為在超越著某些哲思之中的事物。如同意義的叢林,伴隨思想的路徑,走向了迷茫,走向無法澄清的意會。路徑的單純,是在走思想的路,卻無法超越意義的叢林幻象。如果沒有神允許的一念瞬間,那就是從古至今都一樣的結果: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路徑在所謂的意念選擇之中岔開了,走到哪兒才更無限寬廣,或是死胡同的糾纏?流浪者流浪之路漫漫。

持缽乞食的修行者,來到一戶人家,恰巧看見他們都在爭吵,怒火中燒之中,廚房起火了,燃燒起來,廚房燒光了。很快,裡面的雞鴨魚全烤熟了,放好鍋裡的米也半生熟。那戶人家看見了修行者,急忙也把食物擺出來,任意由修行者挑食。可是修行者只要煮好的米飯團。家人們趕緊在一堆燒成廢墟的廚房旁用石頭砌起一個灶子,生火把半熟的米飯煮好了,給了修行者。修行者啟程前謝過施主們,說了一句:勿要貪嗔癡,他日有緣遇正法。@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讀詩經,七月流火──是的,在沃野的深綠原野上,到處都流動著金色的火焰。
  • 多讀多寫,應是古往今來著名作家取得成就的經驗之談。北宋歐陽修曾說:「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 不過,無論如何,讀書與寫作二者之間的關係,還是密切的。一方面固然有借鑒的作用,而另一方面,還有繼承別人的知識和經驗,讀書明理的作用。
  • 畫鷹豈能似木雞, 靜態寫真亦何奇? 須知丹青可貴處, 不在一毛共片羽!
  • 恰似音韻悠揚的笙簫聲裡,間或傳出戰鼓的隆隆;清雅溫柔的琴瑟音中,時而傳來洪鐘的嗡嗡!——噫!這就是「笙簫夾鼓,琴瑟間鐘」。我們的文學藝術作品,多麼需要有這種相反相成的勝境啊!
  • 很快,上了岸,最先到達的不是你,也不是我,更不是他們,而是一無所有的無所不在。
  • 「文革」時,我上中學,學校三天兩頭搞運動。我們這些半大孩子也像中了邪,滿腦子「鬥爭」的想法,天天想著開憶苦思甜會、批鬥會看熱鬧,哪裏知道學習。
  • 歌德很欣賞德國畫家魯斯的動物畫。有一回,他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魯斯的版畫冊,裡面畫的是各種各樣的羊。這些羊,在不同的情境中,現出不同的姿態:那含情的面孔,那捲曲的羊毛,都畫得維妙維肖,逼真動人。
  • 夢想者在設計著一個來自可有可無的願望嗎?隨手的拋擲,遠遠的入海無聲,浪花四溢,潮水無情。祈禱開始了,剛剛的啟程沒有任何可靠的依據。
  • 時而,穿牆而來,笑語連連;時而,翱翔花叢,細細品味;時而,揮手而過,光艷四溢;時而,聳立肩頭,撲之無影。若是前世的福分,積累今生的遇見,會是時間之神賜予的造化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