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遼代彩棺墓開棺出土文物極具價值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內蒙古科左後旗吐爾基山出土的遼代彩棺,日前在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開棺,棺內發現一些極具價值的文物。專家推測,墓主人可能是個顯赫的大薩滿,即遼代巫師。

新華社報導,指揮開棺工作的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塔拉指出,彩棺有一千年左右歷史,保存完整,彩棺最長處約二點三公尺,最寬約一點三公尺,最高約零點九公尺,外棺以黑紅色為主,棺身上刻有鳳、纏枝牡丹、祥雲等圖案,其中的鳳為貼金。

外棺分為兩部分:上半部由七塊木板組成棺蓋,上面雕刻的植物像是漢族的搖錢樹,棺蓋下有二十九個鍍金小銅鈴鐺,搖擺時發出不同聲音;下半部分是棺身,上有一扇帶鎖的對開小門,門兩側各有一個穿圓領長袍、手執骨朵的契丹人。棺蓋和棺身間用銅合頁和榫卯結構相連。彩棺木板約十公分厚,棺木非常沉,估計是用整棵柏樹製成。

開棺後發現,內棺裡面是單人葬,墓主人仰身平躺,屍骨上覆蓋大量絲織品。墓主人頭上依稀可見一個金冠及金屬枕頭,頭兩側各有一個樣式不同的金屬牌飾,脖子上纏繞一長串由瑪瑙、黑水晶、金球綴成的項鏈,屍骨的腰部明顯鼓起,腰下可能有隨葬品,腳和膝蓋部位露出幾個核桃大銅鈴,左腳邊有一團纏繞規整的繩子。彩棺底有淤泥,專家認為曾進過水,絲織品遭水浸泡,損壞嚴重,屍骨上的絲織品和金屬飾件揉在一起,很難剝離,只能小塊提取。

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處長蘇俊說,根據古墓出土文物看,墓主人很可能是薩滿。墓裡曾出土一個銀號角、大量鍍金銅鈴、馬具、弓箭,許多文物的紋飾上有跳舞的人,棺首上的小門是靈魂出入的地方,而且沒有墓誌,根據遼史記載,只有薩滿沒有墓誌。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薩滿是跳神作法的巫師。原始文物處副處長王大方說,據遼史記載,契丹早期的部落首長都兼任薩滿,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父親、祖父曾是部落首長又是薩滿,薩滿的稱呼最早出自遼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蘭,本名蕊珠,字韻芬,又號道華。她生於常熟望族,祖上世代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詩人吳偉業的外孫,有詩集四卷;兩位姑姑皆是閨秀詩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兩卷《綠窗小詠》,是家族引以為傲的才女。席佩蘭八九歲時,便熟讀《詩經》,以姑姑們為榜樣,鑽研詩藝,積澱了文思敏捷、辭令嫻雅的才華。
  • 蘇秦用錐刺大腿,提醒自己發憤苦讀;李勣為姊姊煮粥,不小心燒到鬍鬚。
  • 《三國演義》處處蘊含著古人的天機,只是我們有時會忽略那些東西,認為是迷信。劉備的坐騎叫「的盧」,人人都認為他妨主,以為不詳。可是真相卻像是龍馬,可以騰空。關鍵時刻救了劉備一命。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