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談方論圓品詩言志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1日訊】昨天改了一篇學生寫的心得,很欣賞他認真讀書思考的態度,希望能持之以恆,閱讀思考不要間斷,假以時日必有一流的文筆產生。

蘇東坡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裡的妙手是心思細膩的書寫文章,透過心領神會讓文思泉湧,字裡行間散發出來的就是優雅優美的氣味,此外,透過閱讀後蘊釀的過程,才能讓文章更有可讀性,可看性,書法家陳丁奇老師說:「不俗即仙骨,多情迺佛心。」可不是嗎?

這裡的不俗就是一種高尚優雅的心靈,美的元素形成美的心靈,美的心靈形成美的靈魂,虞書云:「詩言志。」透過這句話瞭解田園詩人陶淵明不俗之處,表面的淡泊名利只是他的一種假象,事實上,他的雄心豪情透過【飲酒】詩中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兩句,此外,他另一首詩裡的「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詩人中豪情壯志表露無疑。是一種外柔內剛的方圓,用古人的話來說,方是「內聖」之道,是自我修養,是所謂:「誠意,正心,修身」;圓是「外王」之道,是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

展開一點說:「方是道理,圓是人情;方是正直,圓是通達;方是氣度,圓是涵養;方是進取,圓是圓融;方是方向,圓是轉折。」發現古今中外的先聖豪傑之所以有過人之處,均在於他們的一生就像一面古銅錢幣,內方外圓。

文心雕龍風骨篇說:「氣是風骨之本。」在神思篇說:「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透過思慮凝聚專注,在寂靜之中情思理意可自由奔馳,穿越時空。

陶淵明的不俗風骨鑄鍊出不朽的詩魂,才能讓其詩穿越時空,屹立不搖達一千多年之久,這絕非一般的文學創作者有此能耐,那是高尚的志向形成的宏大志力,誠如司馬遷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陶淵明做到了,蘇東坡也是啊!

詩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文心雕龍體性篇說:「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這裡談的:「氣以實志,志以定言。」與孟子說:「充實之謂美。」似乎有異曲同工的思維。

我越來越佩服南懷瑾國學大師所言:「精思入神。」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當然這裡說的入他神者或入我神者,都要以取法乎上得乎中的形而上思維,方能錘鍊出形而上的經典智慧。

另外,孟子所說:「至剛」,孔子所說:「貞固」,皆從「倔強」做出,凡人若能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志,則日進無疆矣。 

只有經典智慧不受時空的洗禮,只因它已經過時空下不同時代讀書人的考驗,經典智慧之所以為經典智慧,乃在於穿透時空的束縛,而與整個宇宙天地同樣不朽永遠存在。

言有意而意無窮,絕非泛泛之輩扯了半天就能成一家之言的,譁眾取寵的膚淺文字,圖的只是一時的暢快流行,可能幾個月就禁不起時空的洗禮考驗,經典智慧或形而上的哲學思維雖然難以囫圇吞棗地速成速讀,但它耐人尋味的優雅氣味,越咀嚼越有味道,流傳久遠而生生不息。

再次聯想起諸葛亮的兩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透過與陶淵明飲酒詩中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兩句話,它們之間互有關連,感動感受感懷當下寫作思考無極時空的天人之際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