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的力量

林彥佑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利用假期到教堂參加了一場教師生命成長的課程,活動內容別開生面,這是少數由基督教所辦理的課程; 活動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位牧師,他帶領著我們禱告,也藉由禱告,希望這些師長,可以回到家裡,進到學校,也帶著孩子一起禱告。

牧師跟我們說,禱告並非只限於基督教,雖然禱告一詞的由來,是從國外基督教翻譯而來的,但歷經時代的洗禮,禱告已成了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進行的一項儀式。

禱告,讓我們學會感恩; 牧師請我們閉上眼睛,靜下心來,要我們回想這幾天來,你想感恩誰?這個「誰」不限定於「人」,可以是任何有生命的東西,也可以是沒有生命的; 起初,我以為要感恩的,大概只有父母、親朋好友,沒想到,在牧師的帶領下,我逐漸認知到禱告的寬闊性與踏實感。

「感謝神,讓我們有風雨,調合了我們的大地」、「感謝神,讓我們有豐富的食物」 、「感謝神,讓我們今天可以快樂的出門、相聚」、「感謝神,讓我有健全的身體」; 「感謝神,讓我可以坐在這裡享受精神糧食」,這些都是大家發自內心,最真誠的禱 告。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禱告的力量,它可以讓們學習到處處感恩,時時提點!

更重要的是,在「教孩子禱告」課程中,牧師舉了一些例子,說明原本頑劣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禱告後,性情明顯變得溫和,對於許多人事物都變得比較有情; 這是「善」的力量,也是一種軟性的力量,它可以讓人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漸走向溫暖、光明、樂觀,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中輟學院、感化學校,總會請牧 師進到校園替孩子啟迪一般。

課程結束之後,我帶著幾個孩子一起禱告,告訴他們,只要在睡覺前,就要靜下心來 想想看,「今天要感謝誰」、「今天要反省什麼」; 每天從三個,逐漸增加到四個、 五個、十個,日積月累之下,他們明顯變得謙虛有禮,舉止也溫文儒雅。有時候,他們還會互相「比較」誰感恩到的數量比較多呢!

其實,感恩也未必只限於「正面」的,「負面」的情況也值得我們禱告,例如:「感謝神,雖然風雨很大,但至少讓我們還過得平安」、「感謝神,雖然生病了,但我還 有家人的陪伴」、「感謝神,雖然我現在沒有穩定的工作,但還有打工的機會」,這就是一種轉化情緒,化失落為能量的禱告方式。

我和孩子們都喜歡這樣的感恩方式,孩子說:「閉上眼睛想事情、說話很有趣!」確實 ,但更真切的意義其實在於,現在的社會極其忙碌,每個人經常只是抱怨、譴責,往往像「茶壺」一樣,一手插著腰,一手指著別人,卻做不到反求諸己、感恩他人; 也忘記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或許,多一點包容的心,多一點感懷,可以讓我們過得更平和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南市各界慶祝教師節暨表揚資深優良教師、師鐸獎教師共計186人,24日上午,在東東宴會式場盛大舉行。市長許添財在現場親自將教師節的電子賀卡傳送到每位老師的電子信箱中,並頒獎表揚資深優良教師,感謝他們對教育的無私奉獻。

  • 就像迎向藍天白雲的浦公英,你們即將離開學校,飄向遠方,畢業啟動了你們往不同的方向飄去,面對新的就學或就業的旅程。趁著學生啟航前的日子,學校要送你們3個畢業禮物。
  • 孩子啊!教室裡的課程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是呀,人生的課程卻沒有教室,也未設修業年限,自己既是學生,也是老師,可得好好用心的探索與鑽研!
  • 記得學期末為一位特別的學生監考,他是肌肉萎縮的障礙者,手腳都不太能用力,必須由同學攙扶行走,但是他在智力方面卻沒有問題。由於他的狀況特殊,所以考試的時間比一般人長,也因為手腳沒力,需要有人協助畫答案卡。
  • 在教育的第一現場,那些我們以為「不太重要」、「難見速效」的環境教育、環保教育、生態教育……,似乎是該換個角度想:如何真正的「教育」,讓那可見的環境反撲,能更慢一點來到呢!
  • 年後,和幾個朋友相約,一起去看望一位我們都很敬重的高中老師。老師是很有個性的,經常和我們談論一些與課本背道而馳的觀點。有其他老師覺得他故作清高,我們卻一致認為他是唯一一位沒有被洗腦,也不拿成績逼我們的老師。
  • 高職老師上課管教學生,遭學生拿手機側錄並回嗆、po上網。站在教育第一線的學校老師會不會因此事件,而開始害怕管教學生?學生偷拍管教情形po上網,老師會不會介意把事情弄大,從此不去管教翹課不守規矩與一時迷惘走錯路的學生?而這種惡性循環所造成的教育惡果將由無辜的學生來承受,不是噬血的媒體。
  • 有個流傳已久的網路笑話,內容大致是:一個臨時抱佛腳的考生,考前到孔廟拜拜,希望能有好成績。當成績單發下之後,他的成績依然不如理想,有人提醒這位考生:「你求錯地方了,要考英文怎麼去拜孔子,孔子又不懂英文!」
  • 再次代課的因緣,我遇見了昔日輔導過的學生偉豪。上課時他沒帶課本,只得無奈的遵循舊例,先讓他到教室後面罰站,他倒是挺安分的站著聽課。我不由想起當年那位幾乎被老師放棄的孩子:父親酗酒成性,母親長年在外工作,一直是年邁的老祖母照顧著他。當年他的父親對老師出言不遜, 又強烈干涉老師對學生的管教,深深的傷了老師的心,以致於老師幾乎要放棄他……。
  • 網路資訊分享的初衷是平等、友善與共享。在網路打破人我分際之下,勢必得重新檢視與安排某些倫理與秩序。因此,怪罪張大春與賈伯斯,以權威姿態高高在上,甚至傷害小女孩或大學生研究與報告的熱忱,如此的迴響,大有人在。但是一個友善的環境,該如何架設彼此的界線呢?畢竟自由發聲的社會裡,「尊重」是必要的,也不能漫無紀律與省思,這些絕對是無法迴避與忽視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