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什麼?一個紫金缽的故事

作者:宋寶藍
紫金缽是唐僧珍愛的聖物,一直陪伴他走到西天。唐僧師徒風餐露宿走了14年,終於走到了雷音寺,見到了如來。圖為清 利益金造蓮花缽 。(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24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在古時,一些修行有素的僧人,連君臨天下的帝王都欽佩不已。西遊故事中,唐僧奉太宗之命,前往西天求取真經。唐王親自贈賜紫金缽盂,教唐僧持此沿路化齋,所以紫金缽是唐僧珍愛的聖物,一直陪伴他走到天竺。唐僧師徒風餐露宿走了14年,終於走到了雷音寺,見到了如來。

如來命阿難、迦葉引領唐僧師徒四人,到珍樓寶閣檢選經卷流傳東土。二尊者引領唐僧看遍諸多經名,緊接著就問他索要人事(見面禮)。唐僧是出家人不存錢、不存物,又是遠道而來,不知道還有「人事」這一說。阿難、迦葉就把無字經卷傳給他們。

阿難塑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閣上的燃燈古佛看到這一幕,為了不枉費唐僧跋涉一場,派出白雄奪下無字經,教他們再來取真經。白雄駕起一陣狂風,吹散了經卷,使唐僧師徒看到原來這些經書都是沒有字的。師徒四眾急急趕回靈山,再去換經書。

面對悟空的叫嚷,如來笑著為其解釋原因:「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因東土眾生愚迷不悟,所以傳白本,倒也不錯。說著,遂即吩咐阿難、迦葉去檢選有字真經。這次,二位尊者依然索要人事,唐僧就把唐王賜予的紫金缽送給了他們。這才為大唐取回了真經。

阿難與迦葉都達到羅漢果位,捨去了人的名利情才修上來的,怎麼反而索要禮金呢?再說,佛國世界金碧輝煌,不染纖塵,怎麼會出現世俗一般的場面?

看似唐突的場面,是否是佛祖設下的考題,使他們捨棄最後的執著的心念,才能達到真正的圓滿。

@*#

明 尤求《西園雅集圖》局部。(公有領域)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悟空哪一集沒有他出現,似乎這一集就沒有了生氣,顯得黯然失色。這大概是因為悟空有著其他人所沒有的特質。
  • 史載,張三丰本名張全一,字玄玄,號三丰。祖先為江西龍虎山人,張三丰祖父精通占星術,南宋末年,知天下王氣將從北起,於是,帶家人遷往遼陽懿州。張三丰生於元定宗丁未二年夏(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子時。據古籍所述,張三丰降誕之夕,張三丰母親林氏「夢斗母元君手招大鶴,止屋長嘯三聲。」(明陸西星《淮海雜記》)斗母元君為北斗眾星之母。張三丰出生時便有仙人昭示並護持,來歷非凡。
  • 小說中,通過對八戒和悟空的長篇描寫,勾勒出唐僧的執著。唐僧有疑心,還沒有見到妖怪,就開始草木皆兵。唐僧護短,袒護八戒,保護自己的執著,這一點悟空也看得很清楚。
  • 北宋時期,蔚州(河北蔚縣)城內有一座寺院,寺院的佛塔中供奉著一尊鐵塔神,據說十分靈驗。城裡的百姓都很尊敬祂。當(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將要(被金國女真人)滅亡時,有蔚州的居民看到鐵塔神在城外奔走忙碌著什麽,於是趕緊跑到寺裡去看,發現這個神像滿身都是汗。蔚州的老百姓雖然感到很訝異,但是都不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
  •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楓橋鎮,坐東朝西,面對古運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蒼莽之時,於湖水岸邊聽得入耳的木鼓鐘聲不覺令人感嘆天地悠悠的懷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詩人張繼的千古大作《楓橋夜泊》
  • 倘若欣賞一個人,應當如何讚譽?在眾多的譽美之辭中,諸如:以玉樹臨風形容倜儻之士;以雲中白鶴形容隱士高潔;以璞玉比喻有潛質而未經雕琢之人;亦或如瑤林瓊樹,比喻一個人容貌才智出眾,猶如風塵外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讚譽,即以鏡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滸故事中,每當豪傑出場,必有詩文介紹其名號與綽號。唯獨武松出場時,綽號一直空懸未著。
  • 古代的史家並不避諱將神奇的預言採擷入史,三國相關的史料中,關於預言的記載很多,其中不乏採自讖緯之言。
  • 齊國左相出訪魯國,他那豪華的車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魯國大夫叔孫豹善於預測,當即預料了左相的結局。宴會上,齊國左相舉止失禮,叔孫豹辛辣地諷詠道:「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看那老鼠都還有張皮,這人卻沒有禮儀,不死還等什麼?如此辛辣的諷諫,齊國左相做出了怎樣的回應?
  •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點,概說東漢末年由一統江山分裂為三國鼎立的局勢。然而,歷史大局的演變,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結果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