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浮塵】細數書緣<上>

畫與文/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二戰過後,飽經轟炸摧殘的台灣子民,開始了重整家園的工作:從廢墟中尋找新生的力量;從殘破裡激發重生的勇氣;在斷垣殘壁中翻找可再利用的物資;在滿目瘡痍裡清點出舊日的器物!胼手胝足,夜以繼日,慢慢的有了家的約略雛型!漸漸的有了家的溫暖感覺!再加上國民政府遷台,力圖振作,於是到處一片盎然生機!

那個時代,學生們除了反共抗俄、保密防諜的宣傳標語及海報之外,根本找不到任何精神食糧!每天放學之後,除了做做功課,就是大夥兒在空地上跳房子、玩遊戲、跳繩、玩彈珠……等等就地取材的玩法,或自製玩具分享。沒有報紙、收音機,更遑論有電視可看、有電動可打!所有的神話及故事,全在茶餘飯後老人們煮茗閒談或布袋戲台上、歌仔戲棚下獲得的!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小三時的遊藝會上,參加了一齣話劇的演出,跑龍套的小角色而已。在兩天四場等待演出前的空檔,話劇指導老師給我們講「西遊記」解悶!頭一遭系統的聽這麼精彩有趣的中國古典通俗小說,內心之震撼與興奮可想而知。在那短暫的時刻,像海綿般的泡在生動的情節裡,隨著內容的變化而如痴如醉!這片刻的時光對我的啟悟太大了,那求知慾一下被觸動了,猛的想到家中書櫥裡堆了不少「線裝書」,那薄薄發黃而對摺的紙張,用細綿線裝訂的「章回小說」,一冊冊散發著淡淡的書香,引發人起思古的悠情……啊!這就是啦!我的精神食糧終於找到啦!

拉開那書桌右側,窄窄的、直立的書櫥門,滿滿的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靜靜的躺在那兒向你招手哪!隨手拿起一本「說唐全傳」,第一回……詩曰……老實說,光復後才施行的國民教育,是在草創階段,當然顧及面不全,各方面的配合也不周。小三時才認得幾個國字?想讀章回小說?那真是自不量力!可是求知慾強的我,別無選擇的開始了艱難的閱讀過程:有邊唸邊,無邊唸中間!遇到不認識的字,胡唸一氣或跳過去!把「曰」當「日」來讀。當時也沒一本字典,更不知「查字典」為何物!從不知不解中讀到一知半解,再從一知半解中半讀半猜……!印象最深刻的是「不得而知」這句話,初期的認識與最終的正確領會,完全相反!很多成語典故,是在反覆閱讀中、在文章的前後連貫裡,弄明白了其中的本意與內涵。

從此:那空地上精心繪製的跳房子的格子,任其被雨水淋溼打壞,被塵土掩埋消失;那跳繩的花招、技巧對我失去了誘惑!課餘的閒暇,全在章回小說上:那「封神演義」裡的釣魚哲學——願者上鉤;那「東周列國誌」裡,孫臏與龐涓的精彩鬥法;那「三國演義」裡,孔明歸天時的不忍卒睹;那「紅樓夢」裡,黛玉葬花詞的悽楚哀怨以及偷看父親嚴禁閱讀的「今古奇觀」時的膽膽突突……,這些都牢牢的吸引住了我,每天如飢似渴的徜徉在古典文學的領域裡。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的字增多,閱讀速度也增快,無形中打下了堅實的古典文學基礎。到了小六,竟然能夠大略讀懂陳壽原著的「三國志」,也因此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校際的作文比賽。現在想來,其實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更幸運的是小六時與我同座的彩雲,雖然家道殷實但寡言少語,總是默不作聲,相處日久,終於打破了藩籬,讓我上她家玩兒,此時方知曉她深藏不露的一面,彈得一手好鋼琴,還告訴我將來要東渡日本求學。最叫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滿書櫥的課外讀物,而且是翻譯本居多!當時的譯文生澀,沒有口語化,讀起來真是索然無味!記得最先翻譯的是「伊索寓言」,那時的孩子一派純真,哪領會得其中引申的涵義以及影射的事物?這本書一反常態,我沒一口氣看完,而是無書可看時,聊以解悶,斷斷續續,不知拿起多少遍方才勉強讀畢,仍是一頭霧水!只知多以動物為主角,隱喻些什麼就不得而知啦!好像同時也出了一本中國的寓言故事,其中記憶最深的是老鼠開會——「誰去掛鈴鐺」以及「掩耳盜鈴」,這兩篇也看得我糊裡糊塗的,弄不懂是啥意思!再有就是「愛的教育」,以當時的能力,也是無法深入的領會其中的內涵。

這課外讀物致命的吸引力,打破了我「乖乖牌」、「好學生」的頭銜!有一天,我倆趁上課時低頭在桌子底下猛啃閑書,被導師逮到了!她那難以置信的表情比我的驚嚇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此我倆斷了偷看故事書的念頭,專心一致的埋首初中入學考的準備!@*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小學的最後兩年,就在讀讀讀、背背背、算算算、考考考、寫寫寫……中,飛快的流逝:那金露花的金黃果實掉落一地,那翩翩的蝴蝶來了又去,那黑底黃橫條紋的蜻蜓在我眼前一再的穿梭,那知了聲嘶力竭的鳴唱……,在在都與我無關,樣樣都視而不見!儘管季節嬗遞、歲月更迭,對我而言,都無法與初中入學考相提並論!天天在成績的高低與名次的前後裡拼搏;日日在參考書與考卷的背誦和訂正中打滾;而全家,也為我這個長女的人生第一道關卡而開足馬力!那大自然離我越來越遠,那大自然在貪得無饜的人們破壞下,正一點一點的改變著,而我卻渾然不覺……。
  • 鳳凰花盛,驪歌唱罷,考卷隨著時間的腳步,越摞越高,那「上戰場」的日子終於到了!我們這一批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畢業生,可是越區報考的外地大軍,目標當然全瞄準台北市的男女前三志願!老師們與家長代表再三蹉商的結果是:所有的考生,前一天先抵達台北,在旅館住一宿,第二天才有充裕的時間應考,中餐由旅館代備便當,帶入考場食用,免去奔波之苦。

  • 朦朧的遠景以及近處光禿的枝幹,昭示著秋天的腳步到處溜噠。河岸的枯草延伸至盡頭,曲曲折折的倒影,賦予水面輕微的動感,這些全浸潤在暖暖的夕暉中,名之曰:「溶溶秋水浸黃昏」。
  • 這是張日本北海道旅遊景點——「積丹」的照片,我依樣畫葫蘆的彩繪下來,用了這種暗沉的紫色調,展現退休後此刻的心境——濃重的暮色籠罩,宣告一天即將落幕,那浪漫又璀璨的餘暉,也只能在天邊一角和海上一隅悄悄地做消逝前最後一刻的迴光返照了!既無眷戀,也沒有不捨,一如那海面上的浪花,依然翻飛如故。走過了波濤洶湧,渡過了惡浪疾風,如今擁有的只是慵懶的腳步與澹然的心胸。思惠!這本小冊子,算是奶奶生命終止前,最後一瞥的回眸吧!

  • 記得奶奶水彩畫首展時,一位多年知交來了好幾趟,一來陪伴我解解悶,二來熱心的提供各方意見,其中她有這麼一個看法,讓我印象深刻:「你看!哪有紫色的風景呀?我怎麼找不到呢?妳這種畫法不切實際!」奶奶淡淡的回了一句:「妳浪漫點嘛!」她無言以對!因為她是數理方面的高手,和我真是南轅北轍。
  • 古今中外大多數的文學作品,不管是詩、詞、曲、賦或是小說、散文,述說的總是人生是一場空夢;描繪的也是夢醒後的嘆世傷懷: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

  • 民國四、五十年代,台灣開始了社會結構的全面變革,古老道德維繫的傳統農業社會,漸漸的分崩離析,被工商社會所取代,「客廳即工廠」的口號,使家庭主婦在繁忙的家務之餘,開始加入了廉價的加工、代工行列。慢慢的經濟掛帥,一切向「錢」看,隨著所得的增加,奢侈豪華之風也大行其道。下面所記述的片片段段,只不過是這巨變中的些微浮塵,隨著回憶的思緒,翻飛遠颺,但仍保有道德尚未全面瓦解時的一點純真、樸實與淡淡的甘甜!

  • 因為每班越區就讀的人,為數不少,學校體諒通學遲歸之苦,於是組織編排成隊伍,特准放學時,提前二十分鐘排隊離校,趕搭火車,把這一幫學生名之曰:「火車生」!
  • 初中課業與小學大不相同,當時老師的傳道、授業方法,全是靠講課、板書。以課本內容為主,再穿插些補充教材。於是「速記」的本事就在此時練就!課文旁的空白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尤其是國文課裡,文言文的白話翻譯,你得仔細聆聽再快速記上,否則只好課餘請教同學或傳抄一下。同時隨堂測驗不斷,再加上三次月考與一次期考,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於是不約而同的開起了夜車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