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之夢﹕一個修道者的求索》

又一個馬可波羅—達安伯和他的英文小說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秦川報導)今年五月一日正式出版發行的英文小說《龍泉之夢﹕一個修道者的求索》(Dream of the Dragon Pool-A Daoist Quest),這應該是第一本英文原著的武俠小說。一提到武俠小說,人們立即會想到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些大腕作家及他們筆下的王侯將相、才子佳人及武林高手出神入化的武功。


《龍泉之夢》的作者—達安伯。(攝影﹕秦川/大紀元)

《龍泉之夢》與之相比,更有些像古代的神仙誌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中國家喻戶曉的詩仙李白,小說描述的是他在五十多歲時流放雲南,途經長江中游的一系列奇遇。

作者在夢境與現實亦真亦幻的交織中,演繹人與人、人與妖及正與邪的較量,演繹英雄(俠士)在歷煉中純淨自我、追求真我從而成就真我的過程。李白的對手是一條食人血的蛟龍,能夠制服蛟龍的龍泉寶劍只有心靈最純淨的人才能讓其發揮威力。李白最終用龍泉寶劍除掉蛟龍的過程也是他求道、尋求真我的過程。

也許因為作者達安伯(Albert A Dalia)是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及佛教、道教學說有超過四十年研究的美國學者,《龍泉之夢》不僅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及趣味性,還同時傳達了中國傳統修煉文化的深邃內涵。被故事折服的許多讀者因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極為濃厚的興趣。從這方面來講,達安伯可謂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馬可波羅。

達安伯四十餘年的中國文化研究

達安伯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始於一九六六年,越南戰爭讓他對北越背後中國人的所思所想感興趣。後來他發現自己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尤其是佛教學說更感興趣。他先後在夏威夷大學及耶魯大學獲得有關中國哲學及歷史的兩個碩士學位,一個博士學位。達安伯對佛教的興趣使他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在台灣居住的十四年中,他走訪了台灣大大小小的寺院,有幸遇到為躲避中國大陸宗教迫害而移居台灣的多位華嚴宗及禪宗的高僧。他們的智慧與修為讓達安伯大開眼界。

十二年磨一劍

一九八五年達安伯取得夏威夷大學中國歷史博士學位後,他的興趣轉到小說創作上。他發表了多篇短篇小說。《龍泉之夢》是他創作的第一個長篇小說。因為風格獨樹一幟,很多出版商擔心讀者群較小,不願承擔出版風險。於是達安伯與妻子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龍泉之夢》初稿完成十二年後讓它與公眾見面。

在這十二年中,達安伯也在不斷的修改這部書,他儘可能查找所有相關文獻,以歷史學家的嚴謹力求書中所有的細節與當時的歷史環境相符。為了讓西方讀者明白深奧的中國哲學思想及佛教、道教的理念,他參加了作家俱樂部,朗讀自己的作品,尋求反饋,不斷修正。頗似古代的鑄劍大師,不吝時間、精力,用心鑄成能夠名垂青史的寶劍。

太極迷

達安伯對中國武術頗有研究,他在夏威夷及台灣時曾經和多位楊氏及陳氏太極拳大師學習。他回憶起當時自己是班上塊頭最大的學生,老師喜歡拿他演示拳法,他總是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老師擲出老遠。而班上一個身材最為嬌小的女孩子卻功夫了得,交手的時候空若無物,對手幾乎無法找到發力的著力點。達安伯由此也對中國功夫的出神入化略見一斑,深信武學的高深莫測決不僅僅是人們的想像與杜撰。

對大唐文化情有獨鍾

達安伯身為中國文化學者, 對唐朝的文化情有獨鍾。唐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鼎盛時期,儒釋道各家學說達到歷史上最輝煌的巔峰,各族裔的人和平、平等共處。達安伯從古籍中汲取智慧與靈感,他對高僧傳及神仙誌怪故事尤其感興趣。他的小說《龍泉之夢》即是以唐朝為背景,各個族裔之間的平等相處從故事中處處可見。

居士眼中的英雄

同樣是寫武俠小說,大概因為達安伯是居士的緣故,他不願花過多筆墨描述血腥的打鬥,對情愛的描寫也多採用含蓄的手法。他解釋所謂的「俠」在他的眼中即為英雄,他眼中的英雄不僅僅是孔武有力的強者,更是那些能秉持自己的做人原則,不斷歷煉純淨自我尋求真我的人。

神奇的因緣際會

在寫作與研究的過程中,達安伯經常會有一些神奇的經歷。他小說中描述的一些細節,他本以為完全來自個人的想像,卻經常在查證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歷史上確實存在。

又如他在1987年於北京所購買的一把劍,從來也沒有留意劍上是否有特殊的標誌。直到小說寫完後很久的一天,才注意到劍身上居然用小篆刻著「龍泉寶劍」四個字,和小說中李白用來戰勝蛟龍的神劍一絲不差。達安伯笑著說﹕「大概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只是按照命運的安排完成我的使命而已」。

家有仙妻

達安伯事業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自妻子高靜華的鼎力支持。高靜華出身詩書畫五代世家,父親高逸鴻是台灣頂尖的國畫大師,母親龔書綿是著名的作家兼書畫家。靜華九歲從父親學畫,天性恬靜的她國畫造詣極高。她的山水花鳥畫獨具超凡脫俗的美,豐富了達安伯的想像力。

達安伯稱在寫作的時候,往往看到他故事中的人物穿行在靜華所畫的山水中。《龍泉之夢》的封面畫亦是靜華的作品。

達安伯目前正在創作另外一個大部頭的三步曲,以少林和尚幫助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大業的故事演繹而來。達安伯稱這部書將包涵他四十年來所有有關佛教研究的精華,是又一部精彩的力著。有關達安伯的更多詳情請見網站﹕http://www.aadalia.com。《龍泉之夢﹕一個修道者的求索》,Dream of the Dragon Pool可以從Amazon.com及各大書店購買。◇(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生長在國內,現在美國讀小學的13歲的范用英文發表的第一部小說《劍鳥》已經登上了美國故事類少兒圖書的暢銷榜,又於前天飛抵上海開始了該書在國內的宣傳活動。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 話說浙江嘉興府長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鐘,家財萬貫,世代都稱員外。性至慳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