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的運土工具:土拖

李吉崑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許多人看到這船形的器具,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這是什麼?是兒童遊戲舟?採蓮小舟?還是採茭白筍用的?其實都不是,它叫「土拖」(閩南語thoo5 thua1),是運土的工具。閩南語構詞方式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動詞字元調換後,變成事物的名詞」,例如:拖土(用的)→土拖,釣魚(工具)→魚釣仔,鼓風(用的)→風鼓,……等等。

數百年前,台灣只有原住民和平埔族住在這島上,由於人口不多,而且過著採集、粗耕的生活形態,所以絕大多數地區都是未開墾的原始叢林,彌猴、松鼠成群穿越樹梢,梅花鹿跳躍林間。

明朝以後,由於閩粵人口壓力大增,耕地不敷使用,飢荒連連,又加上盜匪海寇侵擾,民不聊生。因此,明朝中葉後,便有大量閩粵漢人冒險橫渡海峽來到台灣貿易或開墾定居。

這支屬於農耕民族的漢人,耕作器具一應俱全,雖然無法攜帶來台,但可在台灣製作使用。而墾地之初,首先面臨的便是田地高高低低,石塊土丘錯落其間,因此必須先把它們移至田邊做田埂,並將土壤凸出的地方,拖運到凹陷的地方,使田地平整。這時,「土拖」就是最便利的工具。

土拖曾是十分普遍的農具之一,但由於西部較早開墾,所以早就不用且遺失了。而東部宜蘭較晚開墾(西元1796年,清嘉慶一年,吳沙進入宜蘭開墾),所以土拖尚能保存至今,然而,數量也已十分稀少,反而是大陸鄉村仍保有大量土拖。本件土拖是先民在台製作使用的,與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關係,因此非常珍貴。

本文轉載 台灣文化園區部落格:http://blog.nownews.com/taiwanox/
圖文版權歸台灣文化園區所有,請勿複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後期,由於銅材不足,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下令將各地寺廟內的銅鑄佛像銷毀,用以鑄錢。這次所鑄的「開元通寶」錢,背後印有鑄造地的地名。這批開元通寶,稱為「會昌開元」。
  • 先民生活勤儉,珍視所有資源……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春桃帶喜,連年有餘。
  • 剃頭擔子,一頭熱……
  • 過去大量使用的後果,至今仍繼續衝擊著全球的生態環境……
  • 客家特有的文化之一……
  • 傳統市集小販生財器具之一…
  • 在我國敦煌壁畫中有許多飛天的造型,正如大詩人李白所讚美:「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空。霓裳曳廣帶,飄浮升天行。」古代的畫匠能把姿態柔美的飛天畫的如此栩栩如生,其服飾絢麗多彩,而且出現在如此眾多的洞窟中,實在令人稱奇不已。現代畫家也有一些熱衷表現敦煌壁畫中飛天的精典之作,畫中的飛天一個個身姿純美,衣裙飄逸,彩帶飛舞,讓人目睹後如臨仙境,心地頓覺清澈澄明。
  • 客家民族熱情、好客、勤儉、團結,尤其是團結,真是一項了不起的傳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