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高梁河之役

黃容;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71
【字號】    
   標籤: tags:

自從後唐石敬瑭把燕雲16州割給契丹後,中國北方失去屏障,河北地區經常受到契丹騎兵擾亂,居民無安枕之日。

北宋統一中國後,收復幽薊志在必行,太平天國四年五月,北漢主劉繼元投降,太宗趙匡義決定立即轉兵北上,六月御駕親征。

六月二十三日,宋軍行至幽州城南。幽州是遼南京析津府所在,遼國北院大王耶律希達與統軍使蕭討古屯軍於北城,南院大王耶律色珍屯兵在得勝口,因為懼怕宋軍部隊兵將眾多,不敢直接與宋軍正面衝突。

趙匡義知道宋軍耶律色珍兵力不大,僅派遣一支軍隊與之對峙,並派定國節度使宋偓、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彰信節度使劉遇與定武節度使孟元分兵圍攻幽州城。宋軍還對幽州城中的將領多方招脅,一時幽州城人懷貳心、城中惶懼,隨時有被攻破的可能。

六月二十六日,宋太宗自城南龐光寺進軍,殺敵甚眾,獲戰馬三百餘匹,而遼軍仍據險以守。

六月三十日遼景宗耶律賢得知幽州被圍,乃命令南府宰相耶律沙率軍救援,耶律休格也率五院精兵前往解南京之圍。七月六日,耶律沙與趙匡義相遇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即今長河),宋軍獲勝,耶律沙兵敗北還。宋軍雖然戰勝,然而圍城逾旬不下,兵將勞困,戰鬥力大減。此時耶律休格率領的精銳部隊突然直衝而至,氣勢盛大,宋軍不知遼軍到底有多少軍力,未戰先懼,於是屯軍高梁河,抵禦遼軍。

耶律休格整頓好耶律沙的敗軍,分路包夾宋軍。遼軍前幾次進攻皆挫敗,然而耶律休格越挫越勇,此時城內諸將聞援軍已至,開城列陣,四面鳴鼓,一時聲震天地,耶律休格則猛烈攻擊,宋軍遭受圍攻,於是紛紛後退,遼軍乘勝追擊,宋軍潰敗南逃,死傷慘重。

高梁河一役,宋軍無法延續統一中國的勝利氣勢 ,一股作氣平定遼軍,也注定了宋朝往後都將處在遼國強大的威脅下,國力積弱,無法像漢唐一樣聲威遠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楚漢相爭,項羽和劉邦在廣武對峙了將近一年後,雙方於楚漢5年(西元前202年)8月約定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為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互不侵犯。
  • 古時在合黎山、祁連山和龍首山之間有一塊肥美之地,因地勢狹長形如走廊,所以被稱為「河西走廊」。這個綿延一千公里的河西走廊,除了有豐富水源適合耕作之外,並以其位於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上,素來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雄心壯志的漢武帝即位之初,此處仍屬匈奴勢力範圍,漢武帝擬定聯合西域各族的計畫,想「斷匈奴右臂」,把長期以來威脅中國北方的強敵驅逐消滅。
  • 朝鮮民族屬東夷族,周滅商時,商朝遺臣箕子曾建國於朝鮮。隨著歷史發展,中原與朝鮮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中原帝國是不是能使邊陲朝鮮臣服,甚至將政治版圖擴展到朝鮮領域,往往是中原帝國國力的重要指標。
  • 東漢光武帝建武16年(西元40年)2月,素來臣服於中國的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發生叛亂。交趾女子徵側(Trung Trac)因其夫為交趾郡太守蘇定所殺,憤而起兵反抗,其妹徵貳(Trung Nhi)也號召回應。
  • 2、3萬人的軍隊和四十幾萬大軍對抗,可能嗎?發生在大約2000年前的昆陽之戰就是一場兵力相差懸殊,卻能以少勝多的戰事。
  • 官渡之戰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以寡擊眾的三大著名戰例之一(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它為曹操統一北方的大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也使驕橫的袁紹一敗塗地,失去江山。
  • 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之後,統一北方,成為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勢力。西元208年7月曹操率領大軍南下,企圖占領荊州,進而使據有揚州和會稽六郡的孫權臣服。當時的曹操軍力雄厚,氣勢不可一世,眼看統一中國的大業就要完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15萬大軍(號稱80萬)卻被孫權、劉備5萬聯軍擊敗,在赤壁一役中鍛羽而歸。隨後,天下三分,應驗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 晉滅吳之戰,晉原本就擁有比東吳更多的優勢,但仍經過長時間的蘊釀及準備,不敢大意。反倒是弱小的東吳,面對西晉強敵,卻沒有長遠計劃及防備措施,果然敗得一蹋塗地。
  • 苻堅原想將計就計,故意讓軍隊稍向後退,待晉軍半渡過河時,再以騎兵衝殺,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不料,秦兵士氣低落,一撤退就失去控制,陣勢大亂。
  • 唐高祖建國之初,因國力未定,對突厥多採忍讓、和親政策。高祖武德7年(西元624年),因唐已完成全國統一,高祖頗有意攻打突厥,但李元吉和李建成等均怯懦不贊成,唯有李世民堅持進擊突厥,以防後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