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良:人生自是有情痴

張羽良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9日訊】北宋政治與文學家歐陽修為了離別之情曾寫了一闕很有名的詞,詞牌是《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驪歌且莫翻新闕,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

欲瞭解一個人的思想活動,從他寫出的詩詞與文章中,應該可以略窺一二。一向給人老成持重印象的歐陽修,是北宋的儒學領袖,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卻在這首詞中賦與情很大的份量,也讓人看見他在理性之外,感性流露的一面。

對有情人而言,離別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道別之話才擬說出,未語的對方就已先淚流滿腮!此情此景讓歐陽修感觸到為人脆弱的本質,常不在於受外在的環境(風、月)所迫,而是為情所困,為情所苦。

正如佛家將六道眾生稱為「有情」,人之受七情六慾所帶來的痛苦和感傷所困,是與生俱來的,環境、際遇並不是造成痛苦的本因,祇不過是將這種痛苦引發出來而已!

情加諸於人身上所產生的這種人性本質的矛盾和痛苦,也是儒、釋、道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儒家採用制禮作樂來調節情感;道家注重清心寡欲、返本歸真之道,勸人遠離欲望,一切無求而自得;佛家則強調六根清淨,四大皆空,需斷貪嗔痴三毒,始能證得涅盤、永離苦海。

然而由凡入聖,需要有斬斷情絲的慧根與悟性,歐陽修似乎並不期望能立斷這種由人性本質所引發的痛苦。在感慨地道出人性癡於情的本然後,歐陽修轉而提醒那祇需彈奏一曲就夠教人愁腸百結的離歌,千萬別一遍又一遍的重新彈唱!對於這種本質上的痛苦,他說唯有看盡洛陽城的花,才容易對春風從容的話別,意指唯有歷經人間的喜樂與悲苦,才有可能讓自性達到圓融無礙的境界。

但想要看盡洛陽城的花又談何容易?即使能歷經人間的喜樂與悲苦,也未必真悟懂了人生!人之對於情往往有著「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般地執著,樂於做情繭以自縛,即使偶爾喜歡怨怨風月,也還是在情中感慨一番罷了!歐陽修如此,當今世間人亦如是。

凡事總是相對,正如害怕寂寞的人永遠無法體會獨處的樂趣;若執著於人中所能滿足的一切,也將永遠無法遠離其所招致的痛苦與憂傷。問世間情是何物?此中之道值得你我深思與領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網路上流傳著《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你說我說」單元主持人西勒‧庫斯特的一個故事。公元1963年,一位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信中寫道她總覺得很疑惑,為什麼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誇獎,而那個什麼都不做,只會調皮搗蛋的弟弟戴維卻能得到一個甜餅。
  • 鄰居的老婆婆獨自在田間種菜,年邁而佝僂的身形讓她的動作顯得有些吃力。這些菜她其實一個人也吃不完,但她一心總牽掛著她那已年過半百的兒子,希望能多種一些好吃的蔬菜給他吃。媳婦勸她不要再那麼辛苦,她卻微笑的對媳婦說:「你可曾看過水往高處流去?」
  • 小琦和美櫻是國中的同班同學也是好朋友,兩個人的學業成績都非常優異,常常不是分列前2名,便是並列第一。但巧妙的競爭,竟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兩個人之間的相處關係,課業的排名成了倆人心中最在意的事,於是彼此間的話漸漸的少了,功課也不一起討論了,甚至當對方成績超越自己時,妒嫉心還取代了原先能夠真誠替對方高興的心。
  • 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許夢想,通常年紀越小夢想就遠大,年紀越大反而趨於平淡或是消失,但仍有人能始終如一的堅持自己的夢想,並怡然自得地飛翔於自己的夢想天空中。曾經以3D紙飛機榮獲中華民國第五屆中小學科學創作發明展教師組首獎,熱愛紙飛機世界的卓志賢老師,正是個中人物。
  • 看到離婚率的迅猛竄升,不禁讓人對婚姻的真諦與愛情的脆弱感到不解和疑懼。
    常言道情人眼裡出西施,從純真的童心到略懂世事,當我們懂得尋尋覓覓,每個人心底那驀然回首站立在燈火闌珊處的人,到底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有的人相信緣份,有的人相信一見鍾情,而更有人則是要等到愛已闖入心扉才會猛然驚覺。
  • 1989年曾矗立在北京天安門代表自由與民主的民主女神像,在同一年六月四日凌晨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坦克碾碎;2008年的夏天,世人將來到這個地方參加中共舉辦的奧運會。但這個今天算起來是全世界殘存共產主義的最大勢力,依然沒有實踐其當初申奧時對改善人權的承諾,無數的中國人依舊在這塊被共產邪靈盤據的大地上受難。
  • 吳哥印象 ── 鏡頭下的故事
  • 日本常敗名駒春麗和一隻連表演跳高也跳不好的海豚幸運的故事,給予我們活在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人生中,很好的啟示,或許我們對事物需要有更開創性與樂觀的看法。
  • 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天生聰明,家世顯赫,富貴到老;有的人則是終其一生努力奮鬥,到頭來還是潦倒以終?若說這一切是三世因果、命定使然,那是否命運就再也沒有機會改變?又究竟是誰掌握了這命運之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