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膏液第十二卷──法具

《天工開物》取油的方法和好用的器具

作者:宋應星 譯者:呈祥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榨法與器具

製取油料的方式,除了榨油之外,還有用兩個鍋子來煮取的方法,用在製取蓖麻油和蘇麻油;在北京有研磨的方法;在朝鮮有舂磨的方法,用在製取胡麻油,其他就都是從壓榨的方式來製油。

用來壓榨的器具得要樹枝大到兩臂環抱的大小,把木頭中間挖空,以樟樹的木頭最好,檀木與杞木為次等(杞木做的怕地濕,容易腐朽)。這三種木頭的紋理纏繞,沒有縱直紋路,所以用力揮動,用堅實的尖硬楔子插在中間,木頭兩邊不會拆裂,其他有縱直紋的木頭就不適合用。中原長江以北地區,比較少有需要環抱的樹木,就取四根合併起來,用鐵箍固定,再用橫向栓木串合起來,中間挖空,用來容納物質,這樣零散的木頭也有像完整木頭一樣的用途了。

要壓榨的木頭中間要挖空的大小,要隨木頭大小而定,大的要能容納一石多,小的容納不到五斗。要製作榨油容器時,先在中間鑿劃一條平的溝槽,以弧形鑿來削圓上下,下沿鑿一個小孔,挖一個小溝槽,讓油榨出時能流入承接的容器中,其中平的溝槽長度約三四尺,寬三四寸,看器具大小來做,沒有固定格式,用來充實溝槽的尖楔與枋木,只適合用檀木或柞子木兩種來做,其他木頭不適合用。尖楔用刀跟斧頭製成不用刨,因為希望它粗糙不希望它光滑,以免會滑動。撞木和尖楔都用鐵圈將頭部包住,是因為怕散開。

壓榨的器具整理好之後,再拿些像篦麻子或油菜子之類的丟進鍋中用小火慢炒(凡是桕子或桐子之類的果實,都不用炒而直接用碾碎蒸熟的方式處理),炒出香氣之後,再碾碎蒸熟。在炒蓖麻子或油菜子之類的時候,適宜用深度六寸的平底鍋,並將子仁投入鍋內不斷攪拌,如果因為鍋太深或者翻得太慢,就會因為受熱不均而減少油的產量與質量。炒鍋也要斜放在灶上,跟蒸鍋很不一樣。要碾碎的溝槽埋在土裡(木製的要用鐵片蓋在上面),上面用木桿穿過鐵輪,兩個人站在兩邊舉起來往前推,如果資金本錢雄厚的就可以用石塊砌成用牛推動的碾具,一隻牛的勞動力,相當於十個人的勞動力。也有不用壓碾而用磨的,像棉花子這一類的就是。壓碾過後再箍起來,挑出粗的再碾,細的放入炊煮的釜甑去蒸,蒸氣蒸夠了之後就拿出來,用稻莖與麥莖包裹成像餅的形狀,餅外的圈箍,可以用鐵製成,也可以用竹籤交織編製而成,且要與中間壓榨後的餅尺寸相吻合。油是從蒸氣提取的,有形來自無形,剛從甑子蒸完拿出來的時候,如果包裹的速度太慢,那麼水蒸氣就會飄散,會因此減損油量,能力強的人會快速倒出、包裹並箍起來,能得到油比較多的要訣就在這裡,有些榨工從小做到老仍不知道這訣竅。包裹好固定後,裝到壓榨的容器中,當容量裝滿之後,揮動撞木,將尖楔打入擠壓,油就會像泉水那樣流出來了,包裹內將油榨出後留下的殘渣稱為枯餅。胡麻子、油菜、萊菔子、芸薹子這些包裹後的餅,都要重新碾碎,篩掉莖跟刺,再蒸,再包,再榨,初次得到油兩分,第二次得到油一分。如果是桕子、桐子等子實,那麼壓榨一次就已經全部流出,就不用再榨了。

如果是用水煮的方式取油,就同時用兩個釜鍋將蓖麻子、蘇麻子碾碎投入其中一個鍋中,注入水煮滾,上面浮的泡沫就是油了,用勺子掃過取出,傾倒於另一個乾的鍋內,鍋下用慢火將水氣熬乾,油就形成了,但是這樣得到油的總數,最後會有所減少。北方有磨麻油的方法,是以粗麻布袋將芝麻包在裡面扭絞的,這種方法以後再詳細研究

原文

天工開物膏液第十二卷──法具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凡取油,榨法而外,有兩鑊煮取法,以治蓖麻與蘇麻。北京有磨法,朝鮮有舂法,以治胡麻。其餘則皆從榨出也。

凡榨木,巨者圍必合抱,而中空之。其木樟為上,檀與杞次之。(杞木為者,坊(防)地濕,則速朽。)此三木者脈理循環結長,非有縱直紋。故竭力揮推(椎),實尖其中,而兩頭無璺拆之患,他木有縱紋者不可為也。中土江北少合抱木者,則取四根合併為之。鐵箍裹定,橫拴串合而空其中,以受諸質,則散木有完木之用也。

凡開榨,空中其量隨木大小。大者受一石有餘,小者受五斗不足。凡開榨,闢中鑿劃平槽一條,以宛鑿入中,削圓上下,下沿鑿一小孔,削一小槽,使油出之時流入承藉器中。其平槽約長三四尺,闊三四寸,視其身而為之,無定式也。實槽尖與枋唯檀木、柞子木兩者宜為之,他木無望焉。其尖過斤斧而不過刨,蓋欲其澀,不欲其滑,懼報轉也。撞木與受撞之尖,皆以鐵圈裹首,懼披散也。

榨具已整理,則取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凡桕、桐之類屬樹木生者,皆不炒而碾蒸)透出香氣,然後碾碎受蒸。凡炒諸麻菜子,宜鑄平底鍋,深止六寸者,投子仁於內,翻拌最勤。若釜底太深,翻拌疏慢,則火候交傷,減喪油質。炒鍋亦斜安竈上,與蒸鍋大異。凡碾埋槽土內,(木為者以鐵片掩之。)其上以木竿銜鐵陀,兩人對舉而推之。資本廣者則砌石為牛碾,一牛之力可敵十人。亦有不受碾而受磨者,則棉子之類是也。既碾而篩,擇粗者再碾,細者則入釜甑受蒸。蒸氣騰足取出,以稻稭與麥稭包裹如餅形。其餅外圈箍,或用鐵打成,或破篾絞刺而成,與榨中則寸相穩合。凡油原因氣取,有生於無。出甑之時,包裹怠緩,則水火鬱蒸之氣遊走,為此損油。能者疾傾,疾裹而疾箍之,得油之多,訣由於此,榨工有自少至老而不知者。包裹既定,裝入榨中,隨其量滿,揮撞擠軋,而流泉出焉矣。包內油出滓存,名曰枯餅。凡胡麻、萊菔、芸薹諸餅,皆重新碾碎,篩去稭芒,再蒸、再裹而再榨之。初次得油二分,二次得油一分。若桕、桐諸物,則一榨已盡流出,不必再也。

若水煮法,則並用兩釜。將蓖麻、蘇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滾煎,其上浮沫即油。以杓掠取,傾於乾釜內,其下慢火熬乾水氣,油即成矣。然得油之數畢竟減殺。北磨麻油法,以粗麻布袋捩絞,其法再詳。@#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隱世2000年,在特殊的時代被重新發現,神祕的羊皮古卷,記載的是神的預言?為什麼教廷卻不敢承認它的存在?
  • 至今無解的神奇傳承,目不識丁卻能唱頌數百萬文字的英雄史詩。西藏說唱藝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興未艾,人類在力尋出路之餘,其實,還得回歸原點,重新審思自古以來瘟疫的真實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京劇《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時期的八大樣板戲之一, 劇中的「座山雕」被描繪成一個盤據在東北深山裡的土匪惡霸,打家劫舍,無惡不作。然而他的原型謝文東卻是真正的抗日英雄。
  • 被中共高調宣傳的「千人計劃」以巨大的名利誘惑海外華人學者,然而70年前「中國石油之父」蕭光琰的悲劇應引以為戒,滿懷熱情的蕭家才子被騙回國後到底遭遇了什麼?
  • 中共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出席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到「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事件,並將其描繪成中共領導下的「民族大愛」。然而,了解這段真實歷史的人卻說,那是一齣能夠讓「說的人悲痛欲絕,聽的人傷心落淚」的人間慘劇。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歡迎來到《百年真相》節目。今天讓我們走近中國著名翻譯家傅雷,一起回顧他最後走過的那段絕望、淒涼的歲月。
  • 不明的疾病對人類發動攻擊,醫療資源的崩潰;不斷焚燒屍體的火葬場,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瘟疫?為什麼只發生在這裡,而不是發生在那裡?背後是否有我們應該思考的原因呢?
  • 江浙一帶有一個人叫鄭夷甫。他少年有為,令人羡慕。嘉祐年間,在高郵做官。后來遇到了一個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時間,沒有不準的。鄭夷甫叫他一算,原來自己只能活35歲。他一下子就開始感傷起來。有人勸他學一學《老子》或是《庄子》來給自己寬寬心。后來听說有一個和尚,坐在那里和別人談笑中而圓寂。鄭夷甫听了感嘆說:「我不能長命百歲,那也要象這個和尚一樣,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到了那個日子前十天,他四處走親訪友道別。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來到屋外的一個亭子里,親自叫人打掃燒香。就在揮手指畫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國的學術界對于夢溪筆談評价極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大,傳播最廣」,或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傑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然而,對照學者的評論与夢溪筆談原文,我們不難發現,學者們一律對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神祕現象避而不談。其中原委,這里先不論。我們將整理出夢溪筆談中記載的一些神祕現象,和一些現代科學置之不理的科學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