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英雄」系列:林沖(上)

【水滸英雄】仗義林沖最樸忠

柳笛

頤和園長廊彩繪: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307
【字號】    
   標籤: tags: , ,

若說水泊梁山是英雄好漢的靈魂歸宿,那麼在上山前,一百零八位下界英雄都是尋尋覓覓,探索人生歸途的旅人。相較而言,「豹子頭」林沖的歸家之路,顯得尤為漫漫曲折。

林沖原本陪護愛妻張氏赴嶽廟上香,而他的真正出場卻來自一聲洪鐘般先聲奪人的喝采。英雄相惜亦相吸,他等候張氏的地方恰在「花和尚」魯智深「修行」之所附近。因見魯智深擅使一柄六十二斤混鐵禪杖,林沖便忍不住高聲讚歎:「端的使得好!」這五字,是他與魯智深知己緣分的起點,更是他英雄道路的肇始。

木刻版畫《水滸葉子》之林沖。(維基百科))
木刻版畫《水滸葉子》之林沖。(維基百科)

俠骨柔情是林沖

卻說魯智深武興正酣,周圍又有二三十位「落魄戶」嘈雜叫喊,林沖簡短的一句話竟能引起他的注意,可知他是位功力非凡的武人。魯智深心中好奇,便循聲打量,卻見牆外一位官人打扮的漢子:「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這副模樣,不正是蜀漢上將張飛再生嗎?而林沖的名號,恰又是「豹子頭」。

然而讀者們卻很少將林沖視作張飛的影子。儘管林沖也有粗豪義氣,也有蓋世武功,但更多時候,他更像是一位儒將,低調謙和、虛懷忍讓。若非被那禪杖的赫赫神威激起了江湖熱血,他或許只是在原地,安靜地進行著自己的故事。

互通姓名與家門,才知在同一片大宋土地上,也有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兩個人。一個是京城的教頭武師,繼承父志,成家三載,生活平淡靜好;一個雖是提轄出身,卻為除暴懲奸而犯下命案,成了亡命之徒,前路凶險黯淡。一個有美滿的家庭需要他去守護,還有一番事業為之打拼;另一個卻孑身一人,只能寄身佛寺,天地茫茫尚不知何去何從。

人生際遇的迥異阻擋不了二人意氣相投、心意相通。魯智深初見林沖便將殺人出家的因緣脫口而出,毫無隱諱,林沖亦是感激他信任有加,一見如故,拜為義兄。先得美眷,再得知己,林沖一身俠骨柔情,於出場片刻便展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是心靈的契合,注定了魯智深的境遇將是林沖的明天。儘管林沖號稱「八十萬禁軍教頭武師」,乍聽之下威風凜凜,實則不過是一介低級武官,況且他身處權臣當道、宵小橫行的官場。他擁有的平靜生活,實則飄搖如汪洋中的一葉孤舟。

暢飲不過三杯,風波便緊隨而至。家中婢女慌忙趕來報信,原來張氏在廟中遭登徒子調戲。再謙和有禮的教頭,也無法容忍妻子受辱,林沖一路趕至嶽廟,高舉鐵拳,大喝「調戲良人妻子,當得何罪」,做出大丈夫本能的選擇。

插畫「豹子頭」林冲。(維基百科)
插畫「豹子頭」林冲。(維基百科)

忍常人所不能忍

然而,林沖卻在認出高衙內後瞬間清醒。那位花花太歲,正是長官高俅的親侄。林沖不懼高衙內,然而卻不得不顧及高俅顏面,一腔怒氣只得苦忍下來。正如事後他對魯智深解釋的那樣:「不怕官,只怕管。」

林沖若要教訓高衙內等人,可說輕而易舉,然而洩憤之後呢?輕則刺配,重則害命,不過是白白牽連了家人。況且,以林沖善心度之,高衙內因不知情才對張氏無禮,否則「也沒這場事」。幾番思量之後,林沖認為,既然「不合吃著他(高俅)的請受,權且讓他這一次」。一場鬧劇在眾人的勸哄之中草草落幕,只剩林沖只得圓睜著一雙怒目,鬱鬱不樂。

情勢並不因林沖的忍辱而又所好轉,命運還將給予這條好漢更嚴酷的考驗。高衙內迷戀張氏不得,手下人富安設下圈套,讓林沖好友陸謙假意邀其喝酒,他再騙取張氏至陸家尋夫,卻教高衙內事先在陸家等候。可嘆「謙沖」一詞常作美德之稱,陸謙卻趨炎附勢,辜負至交好友。幸而婢女再次及時報信,化解張氏一劫。

兩番受辱,林沖僅是高聲嚇走了高衙內,盡力維繫長官顏面。重義的他可以在一定限度內容忍惡人,卻不能原諒兄弟的背叛。林沖先是把陸家打個粉碎,又攜尖刀欲尋陸謙拼命。

高衙內之事終於驚動了太尉高俅,等待的林沖將是一場莫名奇冤。寶刀配英雄,林沖於集市上購得一口寶刀,夜中反覆摩挲,珍愛不已,卻不知大禍將至。次日,兩公差傳高俅之命,催促林沖攜新購寶刀入府供其鑑賞。林沖不疑有他,直到在府中久候高俅不至時,他才心生疑竇。抬眼一望,簷前匾額的四個青字「白虎節堂」教他猛然驚醒。

原來此處是軍機重地,無故不可擅入,更何況佩帶利刃?誤闖禁地,罪名非小,林沖明知中計卻無法脫身,而高俅的現身更是讓他百口莫辯。自此,林沖淪為囚徒,失去官職、清譽,甚至失去為人的尊嚴。

最終他背負著誤闖節堂的罪名,斷脊杖二十,刺配滄州。林沖心知禍起高衙內,卻甘願忍下一切刑罰,只是向長官們訴冤,並無其它過激甚至越矩的言行。他自謂「年災月厄,遭這場屈事」,是命中劫數難逃;而且官場污穢他早已料知,此時尚未探尋人生出路的他,除了隱忍又能做什麼呢?

2016 舞蹈大賽青年男子組高橋俊夫, Toshio Takahashi表演《林沖夜奔》。(戴兵/大紀元)
2016年第7屆新唐人「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高橋俊夫(Toshio Takahashi)演繹《林沖夜奔》。(戴兵/大紀元)

為常人所不能為

發配之前,他做了一件意外之舉——休妻。古時始亂終棄者有之,多因財色等私慾而二三其德。而林沖此刻拋棄家室,卻是萬般思量後選擇捨棄。他是戴罪之身,又將與張氏生別離,歸期未卜。他不希望拖累他人,不得已忍痛休妻。

道是無晴卻有晴,林沖對家庭有著深深的眷戀,即使勞燕分離時,他依然時常牽掛家人。魯智深與他重逢,開口便問阿嫂「近來有信息否」,知他心有所念;落草梁山後,他也希冀接家人團聚。只有在聽到張氏與岳父的死訊時,他才徹底了卻俗世親緣,成為梁山上一名戰將。

時值暑熱,林沖在押解路上更是吃盡苦頭。他因棒瘡發作行動不便,聽受公差一路抱怨;夜間洗腳時,被公差一盆沸水燙得腳面紅腫,滿是水泡;次日出發,公差逼林沖穿上新麻鞋,腳上水泡被磨破,鮮血淋漓;公差說要休憩,便任由其將自己綁縛。林沖只知自己是名「罪人」,還牽連公差受累,同他遠行,故而一路上小心謹慎,逆來順受。

這時,公差凶相畢露,竟要取他性命。原來他們暗奉高俅之命,伺機謀害。林沖新傷舊傷在身,又無反抗之力,只得聲淚俱下乞求公差活命。可憐一代豪傑被生生折辱至此!

豈料天不亡林沖,魯智深早早一路尾隨,見林沖有難,及時現身相救。嫉惡如仇的大和尚欲大開殺戒,結果公差性命,林沖作為一名死裡逃生的被害者,再次做出難得之舉,為殺手求情。他認為,公差只是奉命行事,實在是身不由己,怎麼忍心他們斷送性命?

幸得魯智深護送,林沖得以平安到達滄州。回顧從出場到現在,林沖災禍連連,落得功名盡毀、夫妻分離、孑身飄零的下場。面對奇恥大辱,武藝高強的林沖只是退讓、忍受,更在絕境中不失正氣,拋卻私心維護弱者。為家人著想是善念,而能冰釋怨恨為仇人脫罪則是更大的慈心。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這是他的詩歌,亦是他的心聲。林沖的寬忍與良善,正是源於他忠肝義膽的天性。他是教頭,便要維繫法度,忠君尊上,即使蒙冤也甘願逆來順受,謹遵宋律行事;他是丈夫,便要尊奉倫常,保護家庭,即使力不能及也要瞻前顧後,為家人安排出路。

到最後,他唯有武藝傍身,成了犯人,依然竭力堅守道德底線,忍受非人待遇,放下生死仇恨。有人說他懦弱,對官場抱有幻想,其實他只是一枚璞玉,初涉人間險惡,只是按照單純的善惡觀為人處世,並未看透忠於奸臣非是忠君報國,姑息惡人並不能真正止惡揚善。

而林沖一路走來,也曾有「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的慷慨悲嘆,可知歷經生活磨練,他離覺醒之日亦不遠矣。#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大致把這齣戲分成五個段落,分別說明五法。其實五法是一起的,這裏分成手、眼、身、法、步五段,只是為了方便給大家一個印象,以做欣賞的參考。
  • 今天要為聽眾朋友介紹的樂曲,便是以第10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和第11回「林沖雪夜上樑山」的故事情節為背景的古箏獨奏曲--《林沖夜奔》。
  • 逞匹夫之勇、不計後果,固然有可取之處,但不能算是英雄。林沖有胸襟、有義氣、忠勇有謀略,「英雄」當之無愧。
  • 當他做提轄魯達的時候,他就是他;當他做和尚魯智深的時候,他還是他;當他成為梁山步軍統領,他一直是他。歷經人生的大起大落,幾度出生入死,幾度隨遇而安,魯智深攜塵世氣息走入佛門,又在佛門與塵世之間遊走徘徊,最終剝離了執念與樊籠,了悟正果大道。「今日方知我是我。」魯智深圓寂前如是說。
  • 三拳擊斃鎮關西的魯智深,付出的是安穩瀟灑的人生,面對的是亡命天涯的孤獨之旅。這一段旅途,魯智深出過家,亦破過戒;殺過人,亦救過人。他是個不在戒律之中的和尚,也是個志在名利之外的俠客,無論他說什麼,做什麼,以什麼樣的身分行走江湖,甚至看不透自己的本心,不變的都是他捨棄前塵的大勇和無私忘我的俠義。
  • 初讀魯智深,只覺他快意恩仇、粗豪仗義,每每在他杖殺惡徒、替天行道時喝一聲采。而當掩卷沉思,難以忘懷的卻是他不經意閃現的禪意,以及迷惘半生、回歸真我的人生際遇。
  • 10月19日,來自紐約的少年選手趙錚粘上長須,穿戴好頭巾和戰袍,憑藉舞劇《逼上樑山》的精彩演出,成功晉級第七屆新唐人「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的複賽。他為何選擇演繹年齡跨度這麼大的角色?趙錚說:「這也是我的故事。」
  • 是煞神還是天將,是群盜還是英雄?一百零八位星宿神君,隨一道黑氣自地底湧出,化作金光轉生人間,化身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留下一段赤膽忠魂的傳奇。其殺伐行徑教人膽寒心悸,而他們的忠義豪情卻又教人擊節讚歎。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