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傳】

僧人預言「七死而不死」 內閣首輔劉健傳奇

文/宋寶藍

圖為《元人傳經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6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千世界裡不同的生命狀態,結局迥異,引人思忖。有人碰到一點傷,不幸罹難;有人歷經大劫大難,終是遇難成祥。

大明皇朝內閣首輔劉健(1433年~1526年),明孝宗朱祐樘的老師。在他四十歲之前,曾經歷過七死大劫難。終是應了僧人預言:「七死而不死,過了四十官至一品。」在他臨終前幾日,一顆大星隕落於洛陽城,這位歷經四朝的大臣也隨之隕落。

圖為明《三才圖會》之劉文靖公像。(公有領域)

這位傳奇的宰輔,究竟是何來歷,竟能接連歷劫,終是安然無恙?還能深深影響弘治、正德二朝,成為明朝中期名臣。

奇夢預兆 天使奉紫衣玉帶

張氏由夢中驚醒,不久之後產下男嬰,即劉健。圖為宋人《宮沼納涼圖》局部。(公有領域)

劉健的父親劉亮初任華州司訓時,他的夫人張氏曾作一夢,夢中看見天帝派來的使者捧著紫衣玉帶來到劉家中堂。張氏由此驚醒,不久之後產下男嬰,即劉健。但見嬰兒頭骨高隆,劉父深感驚訝,覺得此子不同尋常。

劉健小時候,也表現出和其他的孩子不同的一面。當別的孩子都在玩耍嬉戲時,惟獨他沉默地坐著,仿佛若有所思的樣子。他雖沉默寡言,卻不是愚鈍之輩,自幼聰穎絕倫,尤其喜好讀書。

關於他奇特的來歷,在賈詠撰寫的劉健墓誌銘,《國朝獻徵錄》等文獻中均有記載。

僧人預言 七死而不死

不僅誕生時顯現異象,劉健一生還經歷七次大劫難,最終均是化險為夷。

據《七修類稿》記載,劉健出生一個多月後,一天,一位僧人化緣路過劉家大門,看到了小劉健。他指著嬰兒說:「日後這個孩子七死而不死。過了四十,官至一品,壽過一百。」

此後劉健的經歷果然印證了僧人所言。

劉健在一所古廟讀書時,有一天晚上,突然風雨大作,導致房屋倒塌,劉健被壓在牆下,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救出來。這是「一死而不死」。

鄉試之後,劉健進京,但在半途遇到一夥盜賊。他被捆綁在雪地裡,險些受凍飢餓而死。這是「二死而不死」;劉健參加會試時,考場突然發生大火。他從熊熊的火焰中逃了出來。這是「三死而不死」。

後來,朋友邀請劉健等人參加宴飲。主人怕客人們提前離席,於是鎖住了大門。誰也沒料到,一時之間陡發火災,不少客人被活活燒死,惟獨劉健倖免於難。這是「四死而不死」。

在四十歲以前,劉健經歷的劫難都令人匪夷所思。還有一年,他罹患傷寒,一連昏死三日。當家人都以為他痊癒無望時,他又奇蹟般地甦醒過來。此為「五死而不死」。

後來,劉健過海封王,不料航行中船支毀壞。圖為清袁瑛《山水(四)冊.碧波帆影》。公有領域

後來,劉健過海封王,不料航行中,船只毀壞。他隨著濤浪漂蕩在大海上,最後被人所救,大難不死。此是「六死而不死」。

最後一次歷劫,更是離奇。一天劉健正在午休,一隻貓從他身旁經過,忽然被一陣響雷劈死,劉健因而大受驚嚇,頓時暈死過去。過了好長時間,他才甦醒。這是他的「七死而不死」。

這七次死劫都發生在劉健四十歲之前。四十歲之後,劉健接連加官進爵,位極人臣。

正色敢言 以天下為重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春,劉健成為內閣首輔,還擔任少傅兼太子太傅,是為正一品。《明史》記載:「健學問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弘治年間(1488年至1505年),清寧宮發生火災,太監李廣畏罪自殺。劉健與閣臣李東陽、謝遷上疏說:「自古以來,每當帝王遇到災難,沒有不恐懼的。向來奸佞之臣迷惑聖聽,導致賄賂公行,賞罰不當。正是這些原因,積累成災。」他們勸諫明孝宗除盡餘惡,革除積弊,奮發而為勵精圖治,任用賢才,貶退奸佞。凡應當施行的仁政,就應果斷推行。明孝宗讚賞他的諫言。

弘治十四年(1501年)秋天,因朝廷缺乏軍餉,明孝宗屢次下達廷議,交由群臣商議,想辦法解決此事。劉健等人進言,明確指明天下財物損耗所在,包括宮廷日常開銷巨大,皇親國戚爭奪鹽利,朝廷大興土木工程等。

他們勸諫皇帝躬行節儉,杜絕無益的破費,革除弊政,才是天下百姓福祉所在。次年,國中發生水災,劉健再次進言,指出帝王怠政的過失,懇請皇帝勤於國政,以提振朝綱。明孝宗全都欣然接納。

事實上,明孝宗並非一開始就接納劉健等人的建議。當時,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同心輔佐朝政,殫精竭慮,費盡苦心。明孝宗發現,他們所奏請的建議屢獲成效,於是再有奏請時,孝宗均為採納,並尊稱劉健為「先生」,不再直呼他的名字。

劉健每次入宮進見,孝宗往往屏退左右,單獨和他密談。有些侍臣仗著膽子竊聽,也只聽到孝宗連連稱讚的話。對劉健提出得或罷免文臣武將,亦或治理屯田、鹽政、馬政等國事,明孝宗採納了許多忠諫良言。

明孝宗坐像。(公有領域)

明孝宗罹患重疾,自知時日不多,召見劉健等人進入乾清宮。孝宗撐著病弱的龍體,努力坐起來,自述登基以來處理國政的始末。最後,他握著劉健的手說:「先生歷來輔佐勸導,用心良苦。東宮太子雖然聰明,但他尚且年幼,喜好安逸嬉樂。希望先生常勸他好好讀書,將他輔佐成有作為的賢主。」劉健等人感激涕零,叩首接受顧命之責。

劉健一生歷經明英宗、憲宗、孝宗、武宗四朝。他輔佐朝政,影響了弘治、正德二朝,是明朝中期賢德的大臣。

星隕於洛 應兆太師

在正史記載中,不少重臣去世之時,出現大星殞落的異象,比如蜀國諸葛亮、宋朝孟珙、元朝大將伯顏、名臣廉希憲等等。

劉健臨終前,也出現星殞異象。

嘉靖五年(1526年)冬十一月,天上有顆大星隕落於洛陽城,冒出紅色的煙氣,連日不散。遠近士族百姓都感到驚愕。不久之後,傳出消息,劉健去世了。人們都認為,這顆隕落的大星應兆劉健啊!

劉健去世後,留下數千言奏章,勸諫明世宗「正身勤學,親賢遠佞」。嘉靖皇帝大為驚愕悲悼,罷朝一日沉痛哀悼,贈劉健太師,諡文靖,厚賜撫恤劉健家人。

明朝建有鄉賢祠。據俞汝楫編纂的《禮部志稿》記載:「仕於其地而有政績惠澤及於民者,謂之名宦;生於其地而有德業學行傳於世者,謂之鄉賢。」劉健一生行有德業,去世之後,被列入洛陽鄉賢祠。@*#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傳第六十九》
《七修類稿》卷四十五
《古今奇聞紀》卷二《前知紀》
《文靖劉健墓誌銘》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忠臣文天祥在其流傳千古的作品《正氣歌》之中,列舉了歷朝歷代「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的幾個忠臣義士,其中有「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張睢陽齒」,說得是氣吞山河的大唐忠臣張巡固守睢陽,以身徇義的浩然正氣。 而「顏常山舌」則是指大唐忠臣顏杲卿舌斷仍噴血罵叛賊的壯烈事蹟。
  • 樂二十二年(紀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其長子朱高熾登位,即明仁宗。次年五月,仁宗暴卒,在位不足十月,享年48歲。
  • 孔子裝作沒聽見的樣子,向魯哀公笑了笑,然後快步出去了。
  •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說的是哪位中華人物?宋代之前的古中國重寒食節,紀念一位高標偉岸的道德忠魂,介子推的故事告訴人:永恆的生命聳立於物遷物化的成住壞滅之上。
  • 北伐失敗,不僅讓岳飛一生的夢想破滅,也讓他過早地走向生命的終點。 在戰場,岳飛是讓金兵聞風喪膽的蓋世英雄;回到官場,他卻因戰功赫赫而飽受猜忌。在三十九歲的盛年,一心為國的岳飛被權臣謀害,留下永遠的遺憾。
  • 敵兵攻破京城時,有個人護送皇帝到敵營談判。他為了捍衛皇室尊嚴據理力爭,不顧性命大罵敵兵。直到他被裂頸割舌而死,罵聲才停止。這說的是宋朝靖康年間一段的忠義故事。靖康之變中,忠臣良將捨生忘死、救國赴難,千百年來被人傳頌不休。這位大臣身在敵營,至死大罵金人。最後,他得到敵國的敬重,被尊為靖康恥中的第一大忠臣!
  • 這一課的兩個典故,一個是君,一個是臣,雖然不是一個帝王的君臣,但是同樣體現了仁義為主題的君臣之道,用今天的話講,是上司、領導和下屬的仁義與忠義的相處之道。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