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明 方孝孺:豫讓論

方孝孺
font print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為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為之報讎,聲名烈烈,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為忠臣義士也。嗚呼!讓之死固忠矣。惜乎處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觀其漆身吞炭,謂其友曰:「凡吾所為者極難。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而懷二心者也。」謂非忠可乎?及觀其斬衣三躍,襄子責以不死於中行氏,而獨死於智伯。讓應曰:「中行氏以眾人待我,我故以眾人報之;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故以國士報之。」即此而論,讓有餘憾矣。

段規之事韓康,任章之事魏獻,未聞以國士待之也,而規也章也,力勸其主,從智伯之請,與之地,以驕其志,而速其亡也。郗(音:細)疵之事智伯,亦未嘗以國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韓魏之情以諫智伯,雖不用其言,以至滅亡,而疵之智謀忠告,已無愧於心也。讓既自謂智伯待以國士矣,國士,濟國之事也,當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欲荒棄之時,為讓者,正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曰:「諸侯大夫,各受分地,無相侵奪,古之制也。今無故而取地於人,人不與,而吾之忿心必生;與之,則吾之驕心以起。忿必爭,爭必敗;驕必傲,傲必亡。」諄切懇告,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劍之死。死於是日。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讓於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讎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忠告善道:盡忠心以規勸,遵其言為善。道,同「導」。
上鬼:上德之鬼。
簡策:以竹簡編排成冊,即典籍。簡,竹簡。策,同「冊」。
捐軀隕命:犧牲生命。
釣名沽譽:故作虛偽奇行以獵取名譽。亦作「沽名釣譽」。
眩世駭俗:惑亂世人,驚駭世俗。
豫讓:戰國時晉人,嘗事范中行氏,無所知名,乃去而事智伯。後智伯為趙襄子所殺,豫讓為其復仇,未果,亦死。
智伯:晉大夫荀瑤。
趙襄子:晉大夫,與韓康子、魏桓子共敗智伯軍,遂殺智伯而滅其族,盡分其地。
漆身吞炭:豫讓欲謀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乃漆身為癩,以變其容,吞炭為啞,以變其音。
斬衣三躍:趙襄子出,豫讓伏於所當過之橋下,謀刺未果,被虜獲。讓曰:「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於是襄子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讓,讓拔劍三躍而擊之。遂伏劍自殺。
中行氏:春秋時晉傾,中行文子荀寅。自荀林將中行,後因以官為氏。
國士:全國所推崇景仰的人。
段規之事韓康:智伯請地於韓康子,康子欲弗與。段規曰:「不如與之,彼狃於得地,必請於他人,他人不與,必向之以兵,我得免於患而待事之變也。」康子乃與之。
任章之事魏獻:魏獻,魏桓子。智伯又請地於魏桓子,桓子以無故,欲弗與。任章曰:「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智伯必驕,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智氏之命,必不長矣。」桓子亦與之。
郗疵之事智伯:智伯率韓魏之兵圍道城而灌之。郗疵曰:「夫從韓魏而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韓魏必反矣。」智伯不聽,襄子陰與韓魏約,夜使人殺守隄之吏,決水灌智伯軍,遂滅智氏。
陳力就列:各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施展才能。陳,施展。列,職位。
忿心:怨恨之心。
諄切懇告:忠厚誠意以告之。
伏劍:自刎。
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形容痛癢不相關。越人在東南,秦人在西北,相去甚遠,秦人之肥瘦,與越人無關。
悻悻:憤恨難平的樣子。
靦然:厚顏不知恥的樣子。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音:忍)之田千畝, 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其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音:堅),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音:胡)。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屏(音:丙)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莫給:此其大較也。
  • 紹興八年十一月,右通直郎樞密院編修官臣胡詮,謹齋沐裁書,昧死拜獻於皇帝陛下。
  •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几,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音:竄),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音:胼)肩雜遝(音:踏),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圂(音:清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音:禪)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 東陵侯既廢, 過司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 ,久蟄(音:直)者思啟; 久懣(音:悶)者思嚏。 吾聞之:『蓄極則洩,閟(音:必)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音:迷)屈不伸; 一起一伏,無往不復。』僕竊有疑,願受教焉!」
  •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借余, 余因得偏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音:赤舵),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忻(音:心)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 浦陽鄭君仲辨,其容闐(音:田)然,其色渥然,其氣充然,未嘗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若剟(音:奪)刺狀,肢體心膂(音:呂))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生。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 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音:抽)。終日而愈,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於既成,甚將延乎肝膈,否亦將為一臂之憂。非有以禦其內,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也。」君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後瘳,三月而神色始復。
  • 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東方庭院,也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古典文學。沒有那一簇簇葉面舒張,深碧漫展的芭蕉葉,開在白粉牆邊,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風裡,長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學,沒有那一襲輕碧濃綠的芭蕉,千年來,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處呢?那夜雨裡,那孤獨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鬱的,在人世間受遍磨難的孤苦靈魂,又與誰共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