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言】能夠「瞑目九泉」之下﹖

張芸(佛州塔城)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7日訊】我父親星齋翁,小名張俊明,字翼軫,家道中落,隨我祖父唸了幾年私塾,便輟學做工。聽母親說,是運煤零工,用自己的毛驢,把煤從礦場運到自己村裡的客戶。那工作很辛苦,雙手因抓煤炭黑黑的。天冷時,皮膚會裂開,痛苦無比。
過了不知數年,他離開山西五台縣東茹村老家,去五台縣政府做事,是雇員或知事之類的工作。

其後,他離開縣政府,去了省會太原,做了一段事,變成了山西實物準備庫的職員。最後,升任山西洪桐縣分庫經理,獨當一面,直至抗戰軍興被迫攜家帶眷逃往洪桐鄉下。

在太原跟洪桐工作的期間,似乎待遇不錯。他當然省吃儉用,把錢積起來,每年過年之前,返回老家東茹村購置產業。

他一到家,村中長輩會跟他見面。他招待他們吃飯,供他們抽大煙,談論買房買地大事,食客一大堆。

到民國二十六年秋天,他已把曾祖父時代出售了的三串大院都買回來了。聽說南院在賣給外村人時,一塊皇上賜贈的大匾,收在倉庫。在他買回來過戶之日,一位家中老伯很驕傲的說:「南院又是張家的了,把匾掛上去吧!」

他每年都買土地,聽說最後一共成交了八百畝。張家欣欣向榮不久,日軍炮火迫近。父親攜眷南下逃難。在洪桐鄉下一住四、五年,返回淪陷區三、四年。八年抗戰勝利以後,他去到西北實業公司做事,已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地步。記憶中家鄉戰亂,他也沒回去,當年辛苦購置的八百畝田地,三串大院,漸漸消失,歸屬別人名下了。

父親一九八三年(陽曆)七月二十日在太原去世以後,還算幸運,運回五台東茹村老墳,勉強有了「一席之地」。但是他一直沒再看見那三串大院及那八百畝田地。

我自己在二零零三年從佛州州立大學退休,身心均健,可是一直在「打算後事」,與住在太原的哥哥和妹妹時常寫信或打電話聯絡。

明年哥哥將高齡九十二,體力一天不如一天。他的子女決定「去後」運回五台東茹村土葬。大家推我侄兒從太原回老家尋覓墳地。

我在電話中,告訴侄兒張志和,也為我跟老伴尋覓一塊。落葉歸根,我和老伴決定我們走完最後一程安葬在張家老墳。

志和來信說:老墳已滿,必須葬在新墳。可是新墳是私人土地,要花錢購買。我讀信後,想到父親當年的八百畝。老人家作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得花錢買「葬身之地」。我無法稟告父親在天之靈!

侄兒志和信裡說:「一塊墳地一千元人民幣!」我沒做過運煤工,用我「白白淨淨」的手算來算去,給侄兒志和寄去一張三百美金的支票,請他「全權處理」。

我不知道,日後我是否能夠「瞑目九泉」之下﹖(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