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7)

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司馬遷;圖:正見網
font print 人氣: 113
【字號】    
   標籤: tags: ,

“三人行,必得我師。”(1)“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2)使人歌,善,則使複之,然後和之。(3)

  注(1)集解何晏曰:“言我三人行,本無賢愚,擇善而從之,不善而改之,無常師。”

  注(2)集解孔安國曰:“夫子常以此四者爲憂也。”

  注(3)集解何晏曰:“樂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1)

  注(1)集解王肅曰:“怪,怪異也。力謂若奡蕩舟,烏獲舉千鈞之屬也。亂謂臣弒君,子弒父也。神謂鬼神之事。或無益於教化,或所不忍言也。”李充曰:“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不由正,斯亂神也。怪力,亂神,有與於邪,無益於教,故不言也。”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1)夫子言天道與性命,弗可得聞也已。”

  (2)顔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3)瞻之在前,忽焉在後。(4)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蔑由也已。”(6)達巷黨人*(童子)*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7)子聞之曰:“我何執?執禦乎?執射乎?我執禦矣。”(8)牢曰:“子雲‘不試,故藝’。”(9)

  注(1)集解何晏曰:“章,明。文,彩。形質著見,可以耳目循也。”

  注(2)集解何晏曰:“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微,故不可得而聞之。”

  注(3)集解何晏曰:“言不可窮盡。”

  注(4)集解何晏曰:“言忽恍不可爲形象。”

  注(5)集解何晏曰:“循循,次序貌也。誘,進也。言夫子正以此道進勸人學有次序也。”

  注(6)集解孔安國曰:“言夫子既以文章開博我,又以禮節節約我,使我欲罷不能。已竭吾才矣,其有所立,則卓然不可及。言己雖蒙夫子之善誘,猶不能及夫子所立也。”

  注(7)集解鄭玄曰:“達巷者,黨名。五百家爲黨。此黨之人美孔子學道藝,不成一名而已。”

  注(8)集解鄭玄曰:“聞人美之,承以謙也。吾執禦者,欲明六藝之卑。”

  注(9)集解鄭玄曰:“牢者,弟子子牢也。試,用也。言孔子自雲我不見用故多伎藝也。”

  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1)叔孫氏車子鉏商獲獸,(2)以爲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3)曰:“河不出圖,雒不出書,吾已矣夫!”(4)顔淵死,孔子曰:“天喪予!”(5)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6)喟然嘆曰:“莫知我夫!”子貢曰:“何爲莫知子?”(7)子曰:“不怨天,不尤人,(8)下學而上達,(9)知我者其天乎!”(10)

  注(1)集解服虔曰:“大野,藪名,魯田圃之常處,蓋今钜野是也。”正義括地志雲:“獲麟堆在鄆州钜野縣東十二裏。春秋哀十四年經雲‘西狩獲麟’。國都城記雲‘钜野故城東十裏澤中有土台,廣輪四五十步,俗雲獲麟堆,去魯城可三百餘裏’。”

  注(2)集解服虔曰:“車子,微者也;鉏商,名也。”索隱春秋傳及家語幷雲“車子鉏商”,而服虔以“子”爲姓,非也。今以車子爲主車車士,微者之人也。人微故略其姓,則“子”非姓也。

  注(3)集解服虔曰:“麟非時所常見,故怪之,以爲不祥也。仲尼名之曰‘麟’,然後魯人乃取之也。明麟爲仲尼至也。”

  注(4)集解孔安國曰:“聖人受命,則河出圖,今無此瑞。吾已矣夫者,*[傷]*不得見*[也]*。河圖,八卦是也。”

  注(5)集解何休曰:“予,我也。天生顔淵爲夫子輔佐,死者是天將亡夫子之證者也。”

  注(6)集解何休曰:“麟者,太平之獸,聖人之類也。時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將歿之證,故雲爾。”

  注(7)集解何晏曰:“子貢怪夫子言何爲莫知己,故問之。”

  注(8)集解馬融曰:“孔子不用於世,而不怨天不知己,亦不尤人。”

  注(9)集解孔安國曰:“下學人事,上達天命。”

  注(10)集解何晏曰:“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己。”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乎!”(1)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

  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2)行中清,廢中權”。(3)“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4)

  注(1)集解鄭玄曰:“言其直己之心,不入庸君之朝。”

  注(2)集解包氏曰:“放,置也。置不復言世務也。”

  注(3)集解馬融曰:“清,純絜也。遭世亂,自廢□以免患,合於權也。”

  注(4)集解馬融曰:“亦不必進,亦不必退。唯義所在。”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

  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1)故殷,運之三代。(2)約其文辭而指博。故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之曰“子”;

  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而春秋諱之曰“天王狩于河陽”:推此類以繩當世。貶損之義,後有王者舉而開之。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

  注(1)索隱言夫子修春秋,以魯爲主,故雲據魯。親周,蓋孔子之時周雖微,而親周王者,以見天下之有宗主也。

  注(2)正義殷,中也。又中運夏﹑殷﹑周之事也。

  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於爲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1)

  注(1)集解劉熙曰:“知者,行堯舜之道者也。罪者,在王公之位,見貶絕者。”

  明歲,子路死於韂。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1)樑柱摧乎!哲人萎乎!”(2)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3)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閑。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閑,予始殷人也。”後七日卒。(4)

  注(1)集解鄭玄曰:“太山,觽山所仰。”

  注(2)集解王肅曰:“萎,頓也。”

  注(3)集解王肅曰:“傷道之不行也。”

  注(4)集解鄭玄曰:“明聖人知命也。”正義括地志雲:“漢封夫子十二代孫忠爲褒成侯;生光,爲丞相,封侯;平帝封孔霸孫莽二千戶爲褒成侯;後漢封十七代孫志爲褒成侯;魏封二十二代孫羨爲崇聖侯;晉封二十三代孫震爲奉聖亭侯;後魏封二十七代孫爲崇聖大夫;孝文帝又封三十一代孫珍爲崇聖侯,高齊改封珍爲恭聖侯,周武帝改封鄒國公;隋文帝仍舊封鄒國公,煬帝改爲紹聖侯;

  皇唐給複二千戶,封孔子裔孫孔德倫爲褒聖侯也。”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醜卒。(1)

  注(1)索隱若孔子以魯襄二十一年生,至哀十六年爲七十三;若襄二十二年生,則孔子年七十二。經傳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壽數不明。

  哀公誄之曰:“旻天不吊,不兿遺一老,(1)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餘在疚。

  (2)嗚呼哀哉!尼父,毋自律!”(3)子貢曰:“君其不沒於魯乎!夫子之言曰:

  ‘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爲昏,失所爲愆。’(4)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餘一人’,非名也。”(5)

  注(1)集解王肅曰:“吊,善也。兿,且也。一老謂孔子也。”

  注(2)集解王肅曰:“疚,病也。”

  注(3)集解王肅曰:“父,丈夫之顯稱也。律,法也。言毋以自爲法也。”

  注(4)索隱失禮爲昏,失所爲□。左傳及家語皆雲“失志爲昏,失禮爲□”,與此不同也。

  注(5)集解服虔曰:“天子自謂‘一人’,非諸侯所當名也。”

  孔子葬魯城北泗上,(1)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2)則哭,各複盡哀;或複留。唯子贛廬於頉上,(3)凡六年,然後去。弟子及魯人往從頉而家者百有餘室,因命曰孔裏。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頉,而諸儒亦講禮鄉飲大射於孔子頉。孔子頉大一頃。故所居堂弟子內,後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4)至於漢二百餘年不絕。高皇帝過魯,乙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後從政。

  注(1)集解皇覽曰:“孔子頉去城一裏。頉塋百畝,頉南北廣十步,東西十三步,高一丈二尺。頉前以瓴甓爲祠壇,方六尺,與地平。本無祠堂。頉塋中樹以百數,皆異種,魯人世世無能名其樹者。民傳言‘孔子弟子異國人,各持其方樹來種之’。其樹柞﹑枌﹑雒離﹑安貴﹑五味﹑毚檀之樹。孔子塋中不生荊棘及刺人草。”索隱雒離,各離二音,又音落藜。藜是草名也。安貴,香名,出西域。

  五味,藥草也。毚音讒。毚檀,檀樹之別種。

  注(2)索隱訣音決。訣者,別也。

  注(3)索隱按:家語無“上”字。且禮雲“適墓不登隴”,豈合廬於頉上乎?蓋“上”者,亦是邊側之義。

  注(4)索隱謂孔子所居之堂,其弟子之中,孔子沒後,後代因廟藏夫子平生衣冠琴書於壽堂中。

  孔子生鯉,字伯魚。(1)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2)

  注(1)索隱按:家語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幷官氏之女,一歲而生伯魚。伯魚之生,魯昭公使人遺之鯉魚。夫子榮君之賜,因以名其子也。

  注(2)集解皇覽曰:“伯魚頉在孔子頉東,與孔子幷,大小相望也。”

  伯魚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嘗困于宋。子思作中庸。(1)

  注(1)集解皇覽曰:“子思頉在孔子頉南,大小相望。”

  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嘗爲魏相。

  子慎生鮒,年五十七,爲陳王涉博士,死于陳下。

  鮒弟子襄,年五十七。嘗爲孝惠皇帝博士,遷爲長沙太守。長九尺六寸。

  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國。安國爲今皇帝博士,至臨淮太守,蚤卒。安國生卬,卬生歡。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爲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1)天下君王至於賢人觽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2)可謂至聖矣!

  注(1)索隱祗,敬也。言祗敬遲回不能去之。有本亦作“低回”,義亦通。

  注(2)索隱離騷雲“明五帝以折中”。王師叔雲“折中,正也”。宋均雲“折,斷也。中,當也”。按:言欲折斷其物而用之,與度相中當,故以言其折中也。

  【索隱述贊】孔子之冑,出於商國。弗父能讓,正考銘勒。防叔來奔,鄒人掎足。尼丘誕聖,闕裏生德。七十升堂,四方取則。卯誅兩觀,攝相夾穀。歌鳳遽衰,泣麟何促!九流仰鏡,萬古欽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1)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2)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3)趣義帝行,其髃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 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複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爲漢,(1)鴻溝而東者爲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漢王乃封侯公爲平國君。
  • 孔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先有司」,管理者首先要勝任自己的工作,自己要出色地、專業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並能在工作狀態和職業精神上給下屬帶一個好的頭。哪個下屬會忠誠地追隨一個不能勝任自己工作的上司呢?哪個下屬會死心塌地地為一個不能為他們樹立表率作用的領導效力呢?所以,孔子說的「先有司」,是做好管理工作的第一要義。

  • 孔子說:「行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願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日電)保加利亞電影「在世界轉角遇見愛」導演史蒂芬柯曼達瑞夫,與孔子同一天生日。今天他到台北孔廟「朝聖」,抽中「狀元及第」籤,開心表示孔子果然是疼惜「自己人」。
  • (大紀元記者袁玫/劉菲洛杉磯報導)(大紀元記者袁玫/劉菲洛杉磯報導)近年,中共政府通過用內地大學與選定的海外大學的亞太研究中心或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合作方式,全球各地以推廣漢語教學的為名義,開辦了大量名為《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學校。然而卻一直受到當地的質疑,指中共政府利用孔圣人的名義的同時又通過漢語教學的方式,灌輸中共思想,所謂左手孔子,右手馬克思。
  • 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必須用熟牛皮(韋)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閱讀。平時捲起來放著,看時就打開來。《周易》文字艱澀,內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來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韋編三絕)。
  •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世時周遊列國,十四年堅持不懈推行他的主張,希望把道德逐漸下滑的人類帶回到三皇五帝,大周王朝最好時期的人類道德,但生不逢時,一生坎坷,多苦多難,其中以「厄於陳蔡,絃歌不絕」的故事最為著名。
  • 謂事微而不著,須表明也,故言表也。正義言代者,以五帝久古,傳記少見,夏殷以來,乃有尚書略有年月,比於五帝事夡易明,故舉三代為首表。表者,明也。明言事儀。

  • 索隱孔子非有諸侯之位,而亦稱系家者,以是聖人爲教化之主,又代有賢哲,故稱系家焉。正義孔子無侯伯之位,而稱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宗于夫子,可謂至聖,故爲世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