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的由來

劉風雲
font print 人氣: 157
【字號】    
   標籤: tags: ,

那時正是周朝末年戰國時代,各國正互相紛爭徵伐,策士們到處遊說「合縱連橫」策略,王次仲正住在大夏小夏山中。他認為當時通行的篆體字,寫起來很費事而用處不廣,而且人們很難在短時期內學會使用篆字。現在天下這麼紛亂,事情繁雜,文字的普及是很重要的。王次仲就把篆體、籀體字變化成隸書。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認為王次仲改革文字為統一大業立下了功勛,就請他到秦國來作官,但王次仲拒絕了。秦始皇很生氣,又派了使者去傳詔讓王次仲入秦,並對使者說:「我徵服了各諸侯國,統一了天下,誰敢不臣服我!王次仲不過是一個書生,竟敢違抗天子的聖命,何等狂妄。這次你去召他,他如果再不來,就殺掉他,提他的頭來見我,以正法紀,讓他這種人再不敢傲慢抗上!」

使者到了山裡見到王次仲,宣示了秦始皇的詔命,王次仲立刻變成一隻大鳥振翅飛去。使者又驚又怕跪在地上不住地磕頭哀求說︰「您這樣做,叫我怎麼回去向皇上交差啊,皇上非殺了我不可。請大仙可憐可憐我吧!」那大鳥在空中盤旋了半天,故意落下三根翎毛,使者只好拿著這三支羽毛回去向秦始皇覆命。

秦始皇向來愛好修道求仙,聽使者說王次仲已經變成了神仙,很是悔恨。王次仲變大鳥的地方叫「落翮山」,在現在的河北(古幽州),老百姓一直在祭祀他。

這段歷史再次說明中國古代的文字、文化是神直接傳給人的。中國古代是半人半神的社會,而這一切都是歷史的安排。

轉載 新三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 」(《史記》樂書第二)
  •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明白事情的因果關係。
  •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 (shown)這九首詩在抗戰爆發前曾廣為流傳,然而後來共產竊國,此九首詩便隱沒於大陸,青年一代甚少知之。現我把這九首七言絕句預言詩抄錄如下。
  • (shown)「天地原來張弛弓」告訴人們有張就有弛,有陰有陽,別看現在邪惡能夠橫行於一時,但將來正義必能得到伸張,邪惡總有被消滅的一天。
  • 陝西省黃陵縣城北1公里處橋山一帶,山清水秀,風景宜人,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黃帝陵」就坐落在橋山之巔,號稱「天下第一陵」。
  • 2002年6月,都勻國際攝影博覽會推薦該景區為攝影采風點。原任村幹部王國富在清掃景區時,無意中發現巨石上有“產”、“黨”兩個大字。他把長期堆放在石頭旁的秸杆搬開後,發現巨石斷面上隱約出現“中國共產黨亡”六個橫排大字,字體勻稱工整,每字約一尺見方,筆劃凸出於石面,如浮雕狀。
  • 齊桓公稱霸以後,又過了六年,賢相管仲生了重病,眼看不治。齊桓公很著急,親自去看望他。桓公問他:「大臣中誰可以繼承您的位置呢?」管仲說:「君主應該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應該知道得很清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