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陳眉公的肺腑之言

辛棄名
font print 人氣: 67
【字號】    
   標籤: tags:

一、陳眉公的肺腑之言

陳眉公,即陳繼儒。明代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號眉公。隱居昆山之陽,工詩文、書法及繪畫,名重當世。

陳眉公說:「二十年前,我從閻蓬頭(道家人名)學習道教,閱讀許真君(注)《太陽元精論》,從此以後,即使在盛夏酷暑之日,坐臥赤陽之下,也能心靜自然涼。這些年來,我沒有堅持修習此法,頗感烈日炎熱之苦。即使在寬闊的廳堂,河塘之畔,林中綠蔭之下,也往往要再三尋找避暑勝地,就像絲毫沒有修道的人。對此,我深感慚愧!這也使我聯想到在烈日之下,農夫在田間耕耘,車伕在道路推挽之苦。又念在監獄中的囚犯,住在狹窄的獄室,無澡浴之樂,備受蚊蠅疾病折磨之苦。和他們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朝廷每年明令進行暑季覆審,但並未有人執行。我想,仁人君子們,應在這方面做出榜樣。對待犯人,罪輕者即釋放,重犯在獄者,應派遣獄卒,勤掃獄房,清洗刑具。三伏盛夏,不得濫提犯人和用刑。還要經常清點獄中人數,確保他們的健康,並以此作為考核獄吏政績的條件。只要當政者想到這些,就能使罪犯眼前的火坑,化作清涼世界。」

註:許真君,原名許遜,晉代汝南(今河南汝南)人。曾任旌陽令,後棄官周遊。信奉道教。宋代時,被封為『神功妙濟真君』,也稱許真君

二、豈可損人以利己?

庾公,即庾亮。庾亮的坐騎中,有一匹的盧凶馬(注),手下的人,建議庾公將馬賣掉,以免被馬傷害。

庾公說:「賣馬就有人買馬,豈不是又害了買主嗎?怎能做損人利己之事!過去孫叔敖殺兩頭蛇是為了他人,已成為千古美談,我們要向他學習。」他始終沒有賣掉那匹的盧馬。

註:的盧,額部有白色斑點的馬。《相馬經》謂:「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凶馬也。」

三、保全一城生靈

章仔鉤,五代時的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任檢校太傅,握地方兵權。

章仔鉤的夫人練氏,非常善良賢慧,是有名的好人章得像的高祖母。

有一次,章仔鉤率軍出征,有二人獲罪,本應斬首處決,練夫人悄悄的將他們放走了。這二人後來投奔了南唐,作了將軍。在南唐軍攻克建州時,章仔鉤太傅已經去世,練夫人還居住在建州。這二位將軍,派人將許多綢緞金錢送給練夫人,又交給她一面白旗並捎信說:「我們要屠城,請夫人把旗插到自己家門口,以示區別,保全性命。」

練夫人不但退回了財物,還不接旗。說:「如果他們兩位還思念舊情,就請保住我們全城的百姓;如果你們二位真要殺人,那麼我全家也願和眾人一起去死。」

練夫人的這番話,深深打動了那二位將軍,他們因此放棄了屠城的計劃。全城百姓,皆得保全。

四、仁德兼備

張知嘗在上學時,帶有十兩白銀,藏在宿舍的盒子裡。同屋有個人,趁他出去時,將銀子偷去了。

學官召集全宿舍的人搜查,找到了銀子。學官讓他認領時,張知嘗卻說這銀子不是他的。偷錢者非常感動,夜裡悄悄將銀子還紿了他。張知道偷銀的同學家很窮,就分了一半給他。

有人評讚道:「送給別人銀子,是能做到的。而突然尋得丟失的銀子,而不認,就難辦到了。」

五、彰君之賜

晏平仲,即晏嬰,春秋時代的齊國大夫。任齊相,很賢德。人稱晏子。

晏子常乘駑馬拉的破車,桓子(即晏弱,春秋齊國大夫)便認為這是他將國君的賞賜,都貯藏起來所致。

晏子辯解說:「自我顯貴以來,父親一家,沒有不乘車的;母親娘家,無不豐衣足食;妻子的娘家,也沒有忍饑受凍的。齊國的士人,靠我養活的不下三百人,這是我自己隱藏了國君之賜,還是顯揚國君之賜呢?」

晏子的話講得很含蓄。他還有些話,沒說出來。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漢武帝時,汲黯擔任謁者(官名,主管待客和傳達王命)。當時河內郡(今河南武陟西南)發生了火災,汲黯奉命前去察看。
  • 宋世良任清河郡(治今河北清河)太守時,遇到皇帝下令赦免罪犯。可是,清河郡法制清明,百姓遵紀馴良,沒有一個犯法的囚徒。宋世良只是率領眾官員,禮拜詔書而已。
  • 張全義治理洛陽,能明察秋毫,沒有誰可以欺蒙他。但他為政非常寬鬆、簡約。外出時,每當遇到田地整治得好、莊稼長勢喜人的地方,總是要下馬,帶著部屬們一起觀看,並召來田地的主人,用酒飯加以犒勞。
  • 史弼是東漢考城(今河南蘭考縣)人。在漢桓帝時,史弼任平原郡的太守,有詔令檢舉拉幫結派、誹謗朝廷、惑亂視聽的所謂「黨人」。各郡都秉承旨意,紛紛查找「黨人」,受株連的有數百人之多,只有平原郡,沒有上報一個所謂的「黨人」。
  • 北宋時代的姚坦,是濟陽(今山東定陶西)人。為人誠實正直。宋太宗時,姚坦擔任益王府的翊善(翊善:官名。為王府或太子府,負責教導的官員),處處事事,認真負責。
  • 面對上司劣頑,下官該怎麼辦?筆者特從《昨非庵日纂》中,輯錄了三篇文章,來回答這個問題。人們可以從這裡,窺見到古人的氣節和道德風範。
  • 有一天,宋哲宗趙煦,講完儒家經義後,賜給大臣們座位,每人又賞給一把紙扇。潞公文彥博看見皇帝,也手拿一把紙扇子,就率眾臣走下台階叩頭,表示祝賀。
  • 劉昆是東漢東昏(今河南蘭考北)人。通音律,有學識,長年有五百餘人,跟從他學習。先後任江陵令、弘農太守、騎都尉等官,甚為光武帝劉秀所重視。
  • 韋景駿,唐代萬年縣人,進士及第。曾任肥鄉和貴鄉的縣令,後任趙州長史和房州刺史等官職。為人正直清廉,愛民護民。
  • 孫夢得說:「過去,正派人都恥於結交御史,以免有巴結高官、結黨營私之嫌。現在,我怎麼能推薦熟人,去任御史台官呢?」人們很欽佩他的正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