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陳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姓氏由來
  
陳(chen2)姓有五種來源:
  
1、 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讚賞。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為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侯,在太昊之墟奉守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厲公的兒子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
  
2、 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3、 出自白永貴之後。隋初有白永貴改姓陳,其後裔也多改陳姓,是為萬年之陳氏。
  
4、 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載:公元二十四年,楚惠王派遣公孫朝伐陳,陳國滅亡後,子孫以國為氏。又廣陵陳氏(在今江蘇鎮江東北)原姓劉,魯相沒有兒子,以外孫劉矯繼承陳姓,其後裔也有繼承陳姓的。
  
5、 南北朝時,鮮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複姓為漢字單姓,稱陳氏。
  
姓氏分佈
  
自陳國內亂後,陳氏有幾次外遷,分別為陳留、陽武戶牘鄉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陳氏有兩次南遷福建。一是唐高宗總章二年,朝廷派陳政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蠻獠嘯亂」,陳政卒後,其子陳元光代父領兵,平定局勢後,設置了漳州郡。陳元光致力於發展漳州一帶的農工商各業,使當地得到了繁榮發展,因之被後人稱為「開漳聖王」,其子孫稱為「開漳聖王派」。二是穎川陳實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福建同安,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遷,陳氏後裔陳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寧化、上杭,至其曾孫二郎、三郎再遷至廣東梅州,後散居大埔、興寧、長樂、龍川等縣。陳氏入台,始於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官至東寧總制使,在台灣建立屯田制度,設立學校,被尊為陳氏入台始祖。
  
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煚,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傳8世13王,歷時175年。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後有的在琉球群島落戶。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謀生。例如,陳臣留率親族百餘人遷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遷至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澳大利亞等國家。
  
姓氏名人
  
陳平:西漢初年大臣,歷任惠帝、呂後、文帝時丞相,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他曾在楚漢戰爭中替劉邦出謀劃策,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了大功。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瓶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他又出秘計使劉邦脫離險境,轉危為安,與張良齊名,史稱「良平」。呂後死後,陳平與周勃等人合謀剷除了呂後的黨羽,擁立漢文帝當政。
  
陳壽:西晉史學家。字承祚,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學,師事譙周,在蜀漢為觀閣令史,因不願屈事宦官黃皓,屢遭譴黜。入晉,歷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晉滅吳後,他蒐集三國時官私著作,著成《三國誌》。書以三國並列,亦屬創例。另撰有《古國誌》、《益部耆舊傳》,編有《蜀相諸葛亮集》等。
  
陳霸先:即陳武帝。南朝陳的建立者。公元557至559年在位。字興國,小字法生,昊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小吏出身。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西南)起兵,受湘東王繹節制,與王僧辯會合,討滅侯景,任征虜將軍。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殺,他與王僧辯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奉蕭方智為梁王、太宰。天成元年(555年),王僧辯納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帝,他又襲殺王僧辯,立方智為帝(梁敬帝),改元紹泰。同年擊敗北齊的進攻,受封陳王。蕭方智太平二年(557年),代梁自立,改元永定。
  
陳子昂:唐初文學家,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他所作的文章大多樸實暢達,取法古代散文。他的《感遇》詩38首,有的感懷身世,有的諷諫朝政,風格高昂清峻,為世人所稱讚。
  
陳摶:道人。宋亳州真源人,字圖南,號扶搖子。後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絕仕途,隱居。相傳每寢處輒百餘日不起。宋太宗太平興國中兩至京師,為帝所重,賜號「希夷先生」。好讀《易》,著《無極圖》及《先天圖》,以為萬物一體,唯有超絕萬有之「一大理法」存在。其說經周敦頤、邵雍推演,實為理學發端。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正易心法》等。
  
陳剛:元溫州平陽人,字公潛。受業胡長孺之門,盡得其學。文宗西京,詩亦不屑六朝以下。後兩目盲,人有求其文者,猶能口授。學者稱潛齋先生。有《五經問難》、《四書通辨述》、《渾天儀說》等。@(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來
      
    鄭(zheng4)姓源出於姬姓。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靜封他的異母兄弟姬友於鄭(今陝西華縣以東)為三等諸侯國的國君,建立西周的最後一個諸侯國,國號「鄭」,姬友死後謚號為桓公,所以史稱鄭桓公。
  • 姓氏由來
      
    汪(wang1)氏最早源自商代汪芒氏。汪芒氏又稱汪罔氏,是由夏朝諸侯之一的防風氏所改。夏朝國君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因為遲到而被禹殺頭。進入商朝,汪芒氏的後代改為單字汪氏。汪氏子孫即是商代汪芒氏後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諸侯防風氏,所以汪氏的淵源可謂悠久異常,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同時汪氏也是貴冑之後。
  • 姓氏由來
      
    許(xu3)氏有兩種來源: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四岳」(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西周初年,周武王把炎帝裔孫伯夷的後代姜文叔封在許由曾居住過的許(今河南許昌東)建立許國,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成為楚國的附庸,並為鄭、楚等國所逼,公元前533年遷都葉,公元前524年遷都白羽 (今河南西峽縣 ),公元前524年遷容城 (今河南魯山縣 )。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 姓氏由來
      
    楚(chu3)氏有兩種來源:
      
    1、 以人名為姓。春秋時,魯國有個人叫林楚,他的子孫後代以其名命姓,稱楚姓。
  • 姓氏由來
      
    趙(zhao4)姓有兩種來源:
      
    1、 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伯益是夏朝東夷族首領,被舜賜姓嬴後成為蠃姓各支的嫡系祖先。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崑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周穆王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襄自聯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其建都晉陽,後遷都邯鄲,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
  • 姓氏由來
      
    「錢」(qian2)姓源於彭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姓氏。宋人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陸終是顓頊的曾孫,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產,生出6個兒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壽星,《世本》說他「姓箋,名鏗,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年八百歲。」他的後裔彭孚,在西周任錢府上士(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職為姓氏,就是錢氏。因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彭孚必在京為官,故錢姓形成於陝西。
  • 姓氏由來
      
    孫(sun1)姓是一個源遠流長、歷史久遠、支脈紛繁的大姓。孫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支:
  • 姓氏由來
      
    李(li3)姓有六種來源:
      
    1、 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 姓氏由來
      
    周(zhou1)姓有三種來源:
      
    1、 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 姓氏由來
      
    吳(wu2)姓有四種來源:
      
    1、 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