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甘嗜第六卷──蔗品

《天工開物》蔗漿老嫩定糖品 霜降是關鍵

作者:宋應星 譯者:李淑芬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46
【字號】    
   標籤: tags: , , ,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製糖──蔗糖品級

糖蔗造出的糖有凝冰糖、白霜糖、紅砂糖三個品級。這三個品級係由蔗漿的老嫩來決定。糖蔗外皮到秋天逐漸變成深紅色,冬至後由紅色轉褐色,最後成為白色。五嶺以南無霜地區,糖蔗放在田裡不砍,用以造白糖。但廣東韶關、南雄以北,十月即降霜,蔗質遇霜即遭破壞,不能在田裡久放以成白色,故速伐以取紅糖。

造紅糖要盡力在霜降前十天內完成。過早則蔗漿還沒生得充足,過晚則又怕霜凍侵襲而前功盡棄。故種十畝蔗的人家應製一套造糖用的糖車(如圖)和鍋以供急用。像廣南無霜地區,則砍蔗早晚由人自行決定。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原文

《天工開物》甘嗜第六卷──蔗品

凡荻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紅砂三品。糖品之分,分於蔗漿之老嫩。凡蔗性,至秋漸轉紅黑色,冬至以後,由紅轉褐,以成至白。五嶺以南無霜國土,蓄蔗不伐以取糖霜。若韶雄以北十月霜侵,蔗質遇霜即殺,其身不能久待以成白色,故速伐以取紅糖也。

凡取紅糖,窮十日之力而為之。十日以前,其漿尚未滿足,十日以後,恐霜氣逼侵,前功盡棄。故種蔗十畝之家,即製車釜一付,以供急用。若廣南無霜,遲早惟人也。 #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海水自具鹽質。海邊地勢高的地方叫「潮墩」,地勢低的叫「草盪」,這些地方都產鹽。雖然同樣的鹽出於海中,而製鹽的方法卻有不同。
  • 國內有兩個池鹽產地:一處在寧夏,供邊鎮食用。另一處在山西解池,供應山西、河南諸郡縣。解池位於安邑、猗氏、臨晉之間,池外有城牆護衛。池水深處,其色暗綠。當地製鹽者在池旁將地犁成畦壟,將池內清水引入所犁的畦中,切忌濁水混入,否則就會淤塞鹽脈。
  • 雲南四川遠離海濱,舟車難通,地勢較高,其鹽脈即蘊藏於地中。 四川境內離河不遠的石山,多可鑿井取鹽。鹽井口徑不過數寸,其上蓋一小盆尚且有餘,但深度必在十丈以上,才能得到鹵信(鹽層),故鑿井特別費功夫。
  • 隱世2000年,在特殊的時代被重新發現,神祕的羊皮古卷,記載的是神的預言?為什麼教廷卻不敢承認它的存在?
  • 至今無解的神奇傳承,目不識丁卻能唱頌數百萬文字的英雄史詩。西藏說唱藝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興未艾,人類在力尋出路之餘,其實,還得回歸原點,重新審思自古以來瘟疫的真實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江浙一帶有一個人叫鄭夷甫。他少年有為,令人羡慕。嘉祐年間,在高郵做官。后來遇到了一個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時間,沒有不準的。鄭夷甫叫他一算,原來自己只能活35歲。他一下子就開始感傷起來。有人勸他學一學《老子》或是《庄子》來給自己寬寬心。后來听說有一個和尚,坐在那里和別人談笑中而圓寂。鄭夷甫听了感嘆說:「我不能長命百歲,那也要象這個和尚一樣,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到了那個日子前十天,他四處走親訪友道別。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來到屋外的一個亭子里,親自叫人打掃燒香。就在揮手指畫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國的學術界對于夢溪筆談評价極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大,傳播最廣」,或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傑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然而,對照學者的評論与夢溪筆談原文,我們不難發現,學者們一律對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神祕現象避而不談。其中原委,這里先不論。我們將整理出夢溪筆談中記載的一些神祕現象,和一些現代科學置之不理的科學方法。
  • 《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藝過程。活字印刷的出現比西方約早400年。以下是書中所述的活字印刷工藝過程。
  • 當今有一個叫巴格思特的美國科學家發現牛舌蘭花象人一樣有感情。一千多年前,沈括在《夢溪筆談》裡講述了一個虞美人草聞樂起舞的動人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