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地佛教僧人統一以「釋」為姓的緣起

文/孫書香
font print 人氣: 5585
【字號】    
   標籤: tags: , ,

他是印度佛教中國化的奠基者,被稱為佛教中國化的第一人,中國僧人的服飾、飲食、儀軌的中國化,都與他有關。

「漆道人,驚四鄰」

東晉高僧釋道安(公元312—385)本姓衛,常山撫柳(河北冀州)人,出生於衛氏名門的儒學世家,年幼失去雙親,由表兄孔氏撫養。他天資聰穎,七歲讀書,過目成誦。十五歲即通達五經六義,後研習學佛法。十八歲出家,師父命他先去田間勞作三年。

道安勤懇,吃苦耐勞而毫無怨言。三年後,道安向師父請求借閱佛經。白天他帶經下田,當晚即能背誦,一字不漏。其師驚異,方知他異於常人,送他受具足戒,並允許他出外任意參學。

那時人都傳說高僧佛圖澄神通廣大,可預知未來,鄴城民眾對佛圖澄非常敬重,甚至不敢朝他所在的方位說壞話或吐痰。於是二十四歲的道安拜別師父,長途跋涉去拜訪佛圖澄。當時佛圖澄已過百歲,與道安相見投契,不知不覺兩人竟談論了一整天。後來佛圖澄就留道安在寺中學習佛法。

道安長得又黑又丑,佛圖澄弟子稱他為「漆道人」。佛圖澄說:「此人有遠見卓識,你們這些人難與他相比。」講經時,佛圖澄讓道安作複述,眾僧不服,待道安復講時,他們紛紛提出許多疑難,結果道安挫銳解紛,行有餘力,四座震驚,時有「漆道人,驚四鄰」之美譽。

釋道安。(公有領域)

多聞廣識 不依國主

佛圖澄圓寂後,後趙內亂,戰亂不息,道安多次遷徙各地避難遊學。

一天夜裡趕路,正值雷雨,道安和弟子借著雷電光前行,見前面有戶人家,門前有兩個馬木昂,兩個馬木昂之間懸掛著一個馬篼,馬篼的容量可容一斛。道安便讓弟子呼「林百升」。主人吃驚地跑出來,他果然姓林,名百升。後來弟子們問道安如何知道主人姓名?道安說:「兩木為林,馬篼可容百升。」

涼州刺史楊弘忠曾送1萬斤銅,欲用此銅做承接甘露的承露盤。道安對他說,打算用這些銅鑄一尊佛像,楊弘忠高興應允,於是鑄成高一丈六尺的一尊佛像。此佛像夜晚放光,光明可耀殿堂。後來佛像竟自己移動到了萬山,四方人士都前來瞻仰禮拜。後來僧人又把佛像遷回了寺院。

道安多聞廣識、博學多才,在長安讀書人中享有盛譽。他寫得一手好文章,當時寫詩作賦的讀書人,都依附於道安周圍。前秦京城有句很流行的話:「讀書人若不以道安為師,就難以解決學識中的疑難。」

當時藍田出土了一隻大鼎,上面刻有篆銘文,無人能識。請道安來辨認,道安說:「這是古代篆書,說的是這隻鼎為魯襄公所鑄。」又把篆書寫成了隸書。

春秋中期 寬兒鼎。(公有領域)

有人拿一銅斛在市場上出售,上面寫有篆銘文。苻堅請教道安,道安說:「這是王莽時代所造,上面的銘文說銅斛出自舜時代,用以全國一致律量。」

東晉孝武帝也非常欽佩道安的德行,下詔書嘉獎道安的學識及道德風範,予他王公之禮。道安一生經過六國四朝二十一帝,始終堅持講經、注經,譯經、弘法不輟。就是在十分窘迫的情況下,他也沒有去投靠某位帝王。他「不依國主」,即不依附於國主、不依靠國主,一直顛沛流離於翼、晉、豫一帶,嚴格遵守戒律操守。後在襄陽、長安等地,他總結了漢代以來的佛教學說,整理了新譯舊譯的經典,編纂目錄著作。

公元379年,道安在前秦皇帝苻堅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由皇權支持的大型譯場。翻譯者有幾千人,道安不懂梵文,卻成為一個出色的譯經組織者,並為譯經寫序。他聘請中外名僧協力分工譯出大批佛經,在他主持下,共譯出佛經14部183卷。

道安曾在彌勒菩薩像前立誓,希望死後能登天界。前秦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正月二十七日,一形貌怪異的僧人來寺院寄宿,被安排住於講經堂。負責管理的僧人見此異僧從窗戶縫裡出入,就告知道安。道安前往行禮,問其來意,異僧答說:「為您而來。」道安說:「自知罪孽深重,不知還能否度脫?」異僧說:「甚可度脫。」 道安又問自己往生於何處,異僧手指西北,向天空中劃了一下,即見雲開,美妙的天界勝景顯現出來,當晚幾十個人都看到了這番勝景。二月八日,道安對弟子們說:「我該走了。」這天齋畢,72歲的道安無疾而終,後安葬於城內五級寺。

唐朝公元705年的彌勒菩薩像。(公有領域)

開創了佛教僧人統一姓「釋」之先例

作為佛圖澄大師最得意的弟子,道安名聲遠播,成為北方的佛教領袖。他信眾極多,其時河北人口的一半,都是他的信眾,跟隨他身邊的弟子多達五百多人。道安僧團是佛教傳入中國以來由漢人領導的第一個僧團。

道安是印度佛教中國化的奠基者,他被稱為佛教中國化的第一人,中國僧人的服飾、飲食、儀軌的中國化,都與他有關。道安也是中國僧制的首創者,他制訂《僧尼軌範》,使僧眾言行有了制度上的宗依,此制範一出,天下的寺院都跟從遵守。

為什麼僧人一般都姓釋?這也是與道安有關。魏晉時代,僧徒多以「支」「安」「竺」「康」為姓,或標其所生之國名,或襲其師姓。拜佛圖澄後,道安姓竺,那自己收的徒弟姓什麼呢?道安認為,佛門至尊莫過於釋迦牟尼,「大師之本,莫尊釋迦,乃以釋命氏」,就以釋氏為姓。當時此說未得眾僧首肯。待《增一阿含經》譯出,其中有「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為沙門,皆稱釋種」之語,眾僧始信,從此,僧人統一姓「釋」,遂成為固定的方式。道安的創舉,開創了佛教僧人統一姓「釋」之先例,使僧人的姓氏中國化,一直延續至今,並影響到韓國、日本、越南等地。@*#

參考資料:

釋慧皎 高僧傳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李富華 佛教典籍的傳譯與中國佛教宗派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釋慧皎 高僧傳
梁啟超 佛學研究十八篇
《高僧傳‧佛圖澄》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石勒,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謚號為後趙明帝。在石勒的治理下,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而石勒能有此功績,與來自西域的高僧佛圖澄不無關係。
  • 後趙是五胡十六國最強盛的國家,這與來自西域的高僧佛圖澄不無關係。
  • 傳說,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公元374年),著名道家修煉人許遜白日飛升,全家人就連家裡的雞犬也跟著升天了。可是當時他的僕人許大夫妻二人卻非要外出買米,一聽說許遜成仙飛走了,連忙往回趕,車子趕翻了把米都撒到地上了,也沒趕上成仙。說也奇怪,散落在地的米又生根發芽,長出米來,所以叫「生米」。
  • 南朝梁武帝登基不久,宿命通僧人志公的五言讖言詩準確預測他一生的興盛衰亡: 樂哉三十餘,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若不信吾語,龍時侯賊起。且至馬中間,銜悲不見喜。
  • 佛圖澄(232~348),本姓帛(也有史料記載本姓濕),西域龜茲人,出身王族。9歲出家,精進修習,誦經數百萬言,先後兩次到罽賓(今喀什米爾地區)求法問道。他深明佛理,學識淵博,善誦神咒,能役使鬼神,徹見千里之外,又能預知吉凶,兼善醫術,能治痼疾,為時人所崇拜。
  • 道衍本姓姚,幼名天禧。宋高宗南渡,天禧的祖上隨之從卞梁遷至蘇州。天禧1335年出生,聰穎過人,卻不願繼承行醫的祖業。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慶忌一驚,回頭用手揮向要離,沒揮中;再揮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揮,慶忌揪住了要離的頭,接著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慶忌說,「你竟敢動矛來傷害我!」
  • 椒丘訢一聽,沉默片刻後,嘆了口氣,扔下了手中的劍,對要離說,「過去,從來沒有人敢輕視我的勇猛。要離,你的勇敢超過我之上,你才是真正的天下壯士。」
  • 岳陽大觀
    從明朝永樂三年開始,鄭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橫跨十萬餘里,時間跨越28年。在海上,鄭和的船隊風帆高張,日夜不停穿越於狂濤之間,他們為何能夠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歷史的大使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