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話孔明

征塵;圖:素素
font print 人氣: 71
【字號】    
   標籤: tags:

諸葛亮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位生於山東,居于南陽的先賢在扮演了自己的歷史角色之後,成爲了智慧的代名詞,後世善用兵者,甚或機敏聰慧者,大多被冠以「小諸葛」之美稱。然而,人們的目光往往只專注於孔明先生的用兵如神和治國之能,却甚少有人提及先生堪爲萬世楷模之大義。

提起「義」,人們通常想到的是關羽挂印封金,千里走單騎,而孔明先生之大義不似雲長之義這般痛快淋漓,必需細細思量,方可體會,若把雲長之義比作烈酒,孔明之義便如香茶。

孔明先生本是「躬耕於南陽」,遠離塵世的修道之人,是徐庶北行之前的「走馬薦諸葛」將先生推到了三國這場大戲的前臺。先主一顧茅廬未見到孔明,歸途中遇到「穎川四友」中的崔州平,談及安邦定國之策,崔州平有一番高論,他認爲,漢滅秦乃由亂入治,至王莽篡漢,歷時二百年,由治入亂,光武帝中興漢室,再由亂入治,至此歷時二百年,正是由治入亂之時,此時劉備欲扭轉乾坤,恐怕只是白費心思,「『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

孔明先生的道行在穎川四友之上,焉能不明此理,故而,玄德公兩顧茅廬,先生皆避而不見。及至先主三顧,孔明先生相見後,依然百般推辭,不肯出山,直至劉備的一句「先生不出,如蒼生何!」,感於先主的至誠和爲天下蒼生的大義,才使先生放棄了遁世耕鋤的生活,以經天緯地之才演繹出一段三足鼎立的大戲。

先生出山未久,曹操便揮師南下。先生火燒博望,火燒新野,建功之後,孤身赴東吳聯合孫權,其兄長諸葛瑾以伯夷、叔齊故事勸先生改事孫權,却被先生巧妙駁回:「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義也。弟與兄皆漢人。今劉皇叔乃漢室之胄,兄若能去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爲漢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不識兄意以爲何如?」

赤壁鏖兵之後,孔明先生明知關羽會顧念曹操昔日禮遇,仍安排他守華容道,成全了關羽對曹操之義,若無軍師巧安排,哪有關羽的義釋曹阿瞞?

諸葛先生的命造爲

時 日 月 年
│ │ │ │
丁 癸 丙 辛
巳 丒 申 酉
按後世流傳的四柱預測推衍,本命五行喜木,忌金水,實利東南,而不利西北,孔明先生乃大陰陽家,有通天徹地之術,以先生之能,這等事自是了然於胸。這一點,從劉備入川時的部署可看出些端倪,隆中對時,孔明先生即定下先取荊襄,後取西川的戰略,而此時,先生總守荊州,隨玄德入川者却是「鳳雛」龐士元,依愚見,大抵是因爲伏龍鳳雛這些數術大家都明瞭孔明先生本命不利西北,故而非不得已,先生不往西行。後龐統死于落鳳坡,先生不得已而入川,已是不得地利了。

及至陸遜火燒連營,先帝托孤白帝城,蜀漢在三國角力中的敗局已是定數,亡國之禍似在頃刻。然而,諸葛先生不辭辛苦,殫精竭慮治理西蜀,「而蜀大化」(唐太宗語)。南平孟獲,西和戎羌,東聯孫吳,挽狂瀾于既倒。其後,孔明先生爲守與先主隆中之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已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終至五丈原諸葛星隕,兌現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也爲後世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泪滿襟」的慨嘆。唐末進士孫樵在《刻裴晋公武侯碑陰》中記載說:「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人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於民如此。」

縱觀諸葛先生一生,自出山追隨當時身無立錐之地的劉備,及後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北伐,皆是爲了成全一個「義」字。以孔明先生的修爲,早已明瞭「是非成敗轉頭空」的道理,其一生所爲,從更深一層的意義上說,不過是爲了演繹三國這一段蕩氣迴腸,令後世心嚮往之的歷史大戲罷了。@*
後人有詩贊曰: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複,
志决身殲軍務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燕國大將樂毅曾經率領六國聯軍擊潰強大的齊國,功蓋天下,可是後來遭受誣陷,以致功敗垂成。但他無怨無悔,對於誤解他的燕惠王無生怨懟,此可謂戰國群將的異數。
  • 當陽長板之戰,劉備之軍被幾十萬曹操精騎部隊追擊,在各部潰不成軍的慘敗中,趙雲以寡敵眾,不顧個人安危,救出幼主阿斗。他「懷抱幼主」,突破曹軍重重包圍,最終使其「得免於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雲單騎救主」。
  • 縱觀張良傳奇的一生,他前半生摯誠報國,建立奇功偉業;後半生逐漸淡出官場潛心修道,留下仙名。張良的所有故事中,最神奇最有爭議也是最關鍵的,就是拾履授書的故事了。領悟這個故事,就可以解開他一生的種種令人費解之謎。
  • 讓我們來看看大名鼎鼎的諸葛孔明,是怎麼給兒子上課的:
  • 在中華文化的川流中,「虛室生白」是中華文化的思想觀之一,它出現在道家思想中,也被歷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歷來受到重視未有間斷,成了一種處世智慧。「虛室生白」出自何處?我們的先人怎樣用生命去實踐這種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種了三棵槐樹,樹蔭滿庭,他對人說:「我的兒孫,必定有人貴為三公,這三棵槐樹就是標示。」他對王旦滿懷信心,說:「這孩子將來定會成為一位公正的相國。」後來他的話應驗了,王旦果然貴為宋真宗一朝的賢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愛。
  • 韓琦以芍藥這花中宰相為祥瑞之兆,圓滿了「四相簪花宴」。李固言芙蓉鏡下狀元及第,紗籠中人必能當上宰相。冥冥中皆有定數,命裡有時自能水到渠成,命裡無時也難以強求。
  • 名畫《女史箴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留下的開卷畫,也是「展示世界歷史的100件文物」之一。這畫如何表現人物畫的傳統精神?畫史鼻祖顧愷之的繪畫技藝如何精彩詮釋宰相張華《女史箴》的鑑戒精神與內涵呢?
  • 在古代王朝,能夠封侯拜相之人,基本都是很有才幹的,按照佛家的因果報應說,也都是有很大福分的。北宋有這樣一位名臣,一生歷經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後幾度出任宰相,為相長達五十年之久,而且他終生篤信佛法,曾匯集十萬人一起念佛。此外,他的高壽更是讓人稱奇,91歲時安然坐化,無疾而終。他的名字是文彥博。
  •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有能人術士,或早早堪破天機,預知社會走向,或提前揭示個體命運,告知富貴禍福。而世人往往在歷史走過後,才猛然發覺一切確實是早有安排,一切都是天定、命定,有些後悔也來不及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