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梁商不以權勢亂法紀

程實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梁商是東漢順帝時的貴戚、權臣、襲封乘氏侯、官大將軍、聲勢渲赫,權傾朝野。但梁商為人謙虛平和,從不以權勢凌駕法紀,有「賢輔」的美譽。

順帝身邊的不少宦官,忌妒梁商的權勢,經常想陷害他。永和四年,中常侍張逵、蘧政,內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僕射杜永等多人合謀,誣陷梁商和中常侍曹騰、盂賁,意欲圖謀廢立,請求皇帝收捕粱商等治罪。

可是,宦官們的指控,沒有得到順帝的支持,順帝指斥他們說:「大將軍梁商,為人謙卑平和,廉潔奉公,是我親近的輔政大臣。曹騰、孟賁也是我所信得過的人,不會有那些事,一定是你們嫉妒人家吧。」張逵等人,進讒失敗,害怕粱商等人的報復,就迫不及待地假傳聖旨,將曹騰、孟賁先行逮捕。還準備下一步逮捕梁商。但這個消息,立刻就被皇帝知道了,他馬上下令釋放曹、孟,並將張逵等人,立即進行審訊。有人建議梁商:乘此良機,狠狠地整治那幫陰險小人。報此一箭之仇。

張逵等人在受審過程中,他們的供詞,牽連了很多在位的大臣。梁商覺察到:這裡面有很多胡攀亂咬,倘若一一查辦,很多人會無端受到誣枉。他就向皇帝上疏說:「《春秋》的義理指出,功勞主要應歸元帥,罪過也只能懲罰首領。所以,獎賞不能太寬,懲罰也不可氾濫。五帝三王,正由於這樣做,才達到了天下大治。臣發現:審問中常侍張逵等人的供狀,牽連了很多人。倘苦據此興起大獄,無辜受害者一定不少,案子也會久拖不決。本來是細微的小事,也會審出大奸大惡來。臣以為,應當及早結束這一案件,以制止捕治的擴大和苛煩。」順帝採納了粱商的意見,只將幾個真正的有罪者懲辦完事。這是粱商大權在握,報仇雪恨的良機。但他處事謹慎,很有分寸 ,沒有夾雜半點個人恩怨。

梁商也頗能聽取合理意見,避免了不少無辜者受屈。過去有人誣告宋光,說他妄刊文章,圖謀不軌。宋光由此被關到洛陽監獄,刑訊逼供,受盡苦楚。宋光的外甥霍譎,這時才是個十五歲的少年,見此不平之事,就毅然上書大將軍梁商,慷慨陳詞,為舅父申訴冤屈。

別人勸粱商:這是個毛頭小兒,不必理會。梁商卻講:辦法不論對方年令、官位的大小,都應一例對待。梁商調來那個少年所上的文書,見少年在上書中寫道:「《春秋》的義理,推原本意,判斷過失,略過事件,責備誅心。因此許止的父親吃了他進的藥而死,因為他完全是出自一片孝心,人們也能寬恕他;而趙盾儘管沒有直接弒君,但他既然在國內,又沒有討賊,史官仍然以為他有罪。這是孔夫子定下來垂戒萬世的王法,也是我們漢朝所應當遵從的前代典則。我與宋光是骨肉至親,感情上自然有偏向他的地方,為他訴說冤屈,未必能得到諒解。這裡只從常理,來評論一下這事的是非:宋光出身世家大族,為人處世,循規蹈矩,不求奇險之功。論官位,他當了州郡高官,而且朝廷升任有日。可以說,他一身沒有絲毫缺陷或不如意的地方,這樣的人要刊定詔書,他是為了什麼?就算有所疑問,也應當找尋妥當辦法,豈有甘心觸冒死罪大禍,去探討那些細微末節的東西?這不等於飲鴆止渴之類的蠢事嗎?以宋光的才學,地位,他豈能幹這種傻事!宋光所受的罪名,既然情有可原,但卻被押到京城,拷問連年,淚灑血飛,始終得不到一個明白的審理。按國家法令規定,凡是赦令頒布,就不應當再繼續追究。就是那些罪惡明白、已經判刑的犯人,尚且蒙受天恩,豈有無端被冤屈的,反而長久得不到審理、得不到赦免的道理?說是不偏不倚,難道就是這樣的嗎?」梁商看了這封書信後,十分讚賞這位少年的膽量和見識,並且申訴得有理有據。他就專為這個少年的申訴,上奏皇帝,請求寬免了宋光。

正是:

不因對方將我犯,
我就叫他吃槍彈;
不因對方是少年,
我就對他冷眼看。

吃了官糧用良心,
事事處處都認真。
若是真心為百姓,
定然青史永留名!

(資料來源:《後漢書》)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8/22/54489.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憲宗元和乙未年(公元815年),廖有方進京趕考落第後,到四川去。走到寶雞縣西邊,住進旅舍,忽然聽到痛苦的呻吟聲,便尋聲來到隔壁的房裡,看見一個窮苦的病人。
  • 呂君中第回了鄉,女方父母來說:「我家女兒本來沒病,定親後忽然眼睛瞎了,讓我們解除婚約算了。」呂君說:「定親以後眼睛瞎了,並不是你們騙我啊,為什麼要解除婚約呢?」於是和那盲女子成了親。
  • 南方有個大戶人家姓張,家族中有個官員名叫張履昊,喜歡探求長壽之術。朝廷准予他告老還鄉,住在江寧。剛到這裡時,攜帶有白銀160萬兩。
  •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殿試已畢,還未「傳臚」,(那是科舉時代,殿試後的宣制唱名。)紀曉嵐就先在富陽董文恪公家中作客,邂逅了一位精於拆字的士子。
  • 有位廟祝(看守寺廟者),專門在寺中假裝虔敬來欺騙、愚弄直樸的村婦為樂,其人又是個鐵公雞,吝嗇成性,一毛不拔。誰想佔他點便宜,那真比登天還難。
  • 侍郎很欣賞他的勤勞,對他大加誇獎。主簿請示說:「大人除夕夜到此,現已三更了,天寒地凍的,我這兒有除夕酒餚,獻上一杯,不知如何?」侍郎笑著接受了,喝了數杯,回到陶莊公館。感到疲倦,於是解衣而臥,夢中依舊騎馬巡河,但覺得所到之處,並非剛才看到的景色。
  • 蕭統病逝時,年僅三十一歲。粱武帝親自來到東宮,扶著太子的棺柩失聲大哭。太子仁義有德,人人皆知。死後,朝野都都感到惋惜。京城男女,都到太子宮去憑弔,滿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國各地的百姓和守衛疆土的士兵,聽到他死去的消息後,都十分悲痛。
  • 曾石在一次戰事中打了敗仗,在他將要被朝廷行刑處決的時候,哭著對他的部下們說: 「皇上非常憤怒,我死也是罪有應得,但我的老婆孩子們,又怎能讓他們流落到邊疆,成為溝中的死屍呢?」王環哭著說:「您不要擔心,我一定能夠想辦法讓他們回家。」
  • 葉廣彬,字大宜,號月窗,明代人。年輕時很聰明,每天能背誦上萬句詩文,原先對科舉詩文十分精通。但後來看到父親那麼大年紀,依然是生員,就輟學不參加科舉,管理一些農田雜事。但是讀背詩文,依然如故。眾家經學、史學以及陰陽算術,沒有不通曉的,人們都說他博學多識,堪稱一代奇才。
    葉廣彬相貌有些呆板,外表看上去,彷彿是一個沒有什麼能耐的人,他見人時說話很拘謹、臉色緊張;面對別人時,格外恭順。
  • 清朝巡撫田興恕年輕未發達時,以割草為生,鄉里有一個姓朱的富人,興恕割了草就挑到他家去賣。一天去晚了,朱富人已經買了草,興恕很懊喪,想到一日飯食沒有著落,倚門感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