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尋龍穴 成就大明孝陵

作者:洪熙
font print 人氣: 187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明孝陵是南京最大的皇家陵寢,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寢。由於馬皇后諡號「孝慈」,因此朱元璋改山陵為孝陵。說起孝陵的由來,還和朱元璋尋找龍穴有關呢。

朱元璋尋龍穴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後,將要在鍾山南部修建宮殿,於是召見劉伯溫確定基址。劉伯溫在選好的基址上打上了木樁。朱元璋回宮後對馬皇后說起此事。馬皇后認為,天下都是由朱元璋定奪,修建宮殿的基址也應由他確定才對。於是朱元璋就將木樁全都換了位置。

明朝馬皇后。(公有領域)

次日,再次召見劉伯溫觀看,劉伯溫發現木樁的位置有所變動,他說:「這樣也好,但是後世免不了要遷移都城。」後來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劉伯溫的預言果真應驗。

然後,朱元璋和劉伯溫等人又前往鍾山占卜葬地。他們一路走來瀏覽山景,由於路途頗遠,朱元璋走累了,就坐在一個僧人的墳上歇腳。他問劉伯溫:「你看我的龍穴在什麼地方?」劉伯溫說:「皇上坐的地方,就是『龍穴』。」

朱元璋吃驚地說:「那這座墳墓怎麼辦?」劉伯溫說:「應當按照禮節,將墳墓遷到別處。」朱元璋說:「普天之下都是我的土地,為什麼要以『禮』遷葬呢?」於是命人掘開僧人的墳墓。

眾人一看,僧人容貌栩栩如生,依然結跏趺坐在裡面,人們心生敬畏不敢再挖。朱元璋也頗為訝異,改變了最初的想法。他向僧人禮拜祝告,命人小心謹慎將僧人遷葬到五里以外。

僧人的墳墓前有八功德水(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淨、七不噎、八除病)。僧人的墳墓遷走後,這水也隨著「遷移」,自動繞到僧人的墳墓前,很是奇異。後來這處龍穴成為孝陵的所在地。

明孝陵陵宮區(文武方門至方城明樓)模型,祾恩門院。(貓貓的日記本/Wikimedia Commons)

賢德的馬皇后

孝陵的名稱因馬皇后諡號「孝慈」而來。馬皇后是朱元璋的結髮妻子,也是一位賢德的皇后。

早年,因為遇到災年,食物匱乏,馬氏常常從養父家偷偷地把炊餅藏在懷裡,拿去給朱元璋吃。朱元璋才得以溫飽,馬氏卻時常吃不飽。朱元璋稱帝後,冊封原配妻子馬氏為皇后。朱元璋回憶往事,將此事比作東漢時期的「蕪蔞豆粥」、「滹沱麥飯」[1],常向群臣講述皇后的賢德,並說可與唐太宗的長孫皇后相媲美。朱元璋回到後宮,又將這些話說給馬皇后聽。

馬皇后趁機提醒他說:「我聽說夫婦之間相保比較容易;君臣之間,相保就比較難。陛下不忘昔日我們共同度過的貧賤之日,也希望您不要忘記群臣和你患難與共的歲月。」至於和唐太宗的長孫皇后相比,馬皇后謙遜地說,自己不敢和長孫皇后相比。

明孝陵享殿。(Kallgan/Wikimedia Commons)

朱元璋秉性嚴肅剛毅,有時處理政務,會因臣子的不法行為,大發雷霆。因馬皇后的勸諫,保下不少臣子;被處重刑的臣子,有的也能減免刑罰。有些嬪妃無意中忤逆皇上聖意,馬皇后也會設法從中調解。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馬皇后崩逝。宮人懷念馬皇后,曾作歌頌之:

我后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
懷德難忘,於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

同年九月,明廷安葬馬皇后,諡號孝慈皇后。朱元璋親自在靈前致祭詞。祭典過後,當晚朱元璋再次派人獻禮告謝鍾山之神,並命所葬山陵為「孝陵」。

注釋:
[1] 蕪蔞(音無漏)豆粥,即赤豆粥。滹沱(音乎駝)麥飯,指用小麥煮成的粥飯。典據《後漢書》。更始二年(24年),王郎在邯鄲起事。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前,從薊城騎馬至饒陽無蔞亭。王郎懸賞十萬戶捉拿劉秀。跟隨劉秀的人都是饑寒交迫,又困又餓,這時馮異獻上豆粥。到了南宮,遇到大風雨,馮異再次獻上麥飯、菟肩(屬葵類,可以吃)。劉秀稱帝後,以珍寶、衣服、錢帛賜予馮異,以報答他昔日饋贈飯食的深情厚意。

事據:《松窗夢語》卷五、《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十八、《明史》卷一百一十三

@*#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