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故事:生死有命 富貴在天

作者:杜若
在一些常見的千古名句中,同樣蘊含著變通的智慧。(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4717
【字號】    
   標籤: tags: ,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人們常說的一句古語,也是影視劇作常用的古典名句。這個名句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論語·顏淵》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有一位好友,叫司馬耕,此人子姓,向氏,字子牛,宋國人。子牛從宋國來到魯國學習。他的哥哥桓魋在宋國擔任司馬,參與叛亂。因此子牛心中時常懷有憂慮、恐懼之心。

《至聖先賢半身像》冊-司馬耕像。(公有領域)

一天,子牛向孔子詢問什麼是「君子」。孔子開導他,說:「君子不會憂慮,也不會恐懼。」子牛反問到:「難道不憂慮,不恐懼,就可以稱為君子了嗎?」孔子說:「時常省視自己的內心,還要憂慮害怕什麼呢?」

子牛看著諸弟子之間相處和悅的場面,感到自己格外孤零,再次憂愁地說道:「人們都有兄弟,惟獨我已經沒有了。」他的好友子夏安慰他,說:「商聞之矣:『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夏聽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而平日,君子謹慎行事,沒有過失;待人恭敬而有禮義,天下四海之內的人都是兄弟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必憂心沒有兄弟呢?

人的生死、富貴是上天賦予的,不憂生死,不憂得失,不要害怕生死,盡心地把握好眼前的機遇與時間,扮演好將上天賦予的生命角色,努力地達成人生不同階段的使命,以積極正面的心態,擁抱每一天的陽光,就能成就豁達的人生。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背後,透著豁達的人生。無論擁有何種身分,無論遇到再大的事,也都以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就會避免患得患失。

生死,命也,其可請乎

與「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表達的理念較為雷同的還有一句話「生死,命也,其可請乎」,生死有命,怎能隨意請求延長呢?

晉朝時期,僧人竺佛調從天竺遠道而來,拜佛圖澄為師。竺佛調在常山寺住了幾年。他修行有素,秉性淳樸,受到時人的敬重。

竺佛調有時獨自進入深山,居住一年半載,臨走前帶了幾斗乾飯。當他回來時,竟然乾飯還有剩餘。有人曾跟隨他走了幾十里的山路。夜色降臨,下起了大雪。竺佛調就進到虎穴中借宿。老虎回來後,和他一起共臥在洞窟前。

竺佛調對老虎說:「我奪了你的住處,心中有愧,卻又奈何?」老虎看看他,垂下耳朵下山去了。隨從見狀驚恐不已。

竺佛調擁有神通,超前看到了自己的死亡日期。遠近的百姓聽說此事,都來禮拜他,詢問此事。他告訴眾人:「天地長久,還有崩壞的時候,世間的人與物又怎能永存呢?」

眾人都哭著請求他多住留些時日。他神態清朗,氣色和悅地說:「生死有命,怎能請求呢?」說罷,回到房中端坐,將衣服蒙在頭上,即刻圓寂了。

從古至今,世人都懼怕死亡,也忌諱死亡的話題。如果在活著的時候,一個人能時常清掃心中的塵垢,一心一意得保持純潔的心靈。肉身雖然難抵無常的命運,而純真純善的心,透射的光芒耀於天地,必會永存不滅。

無論子夏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還是竺佛調說的「生死,命也,其可請乎?」都透著人生的豁達,對天命的敬與順從。

參考資料:
《論語·顏淵》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卷067
《梁高僧傳》卷9《神異上》

責任編輯:王愉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楊花實在是雲一般的花。自在超脫,無牽無掛,一切隨緣。幾日狂風過後,不知又有多少落紅難綴。「百花長恨風吹落」,但是,「唯有楊花獨愛風」,自在輕盈地飄飄飛在風中。
  • 文史新韻之大文豪蘇軾的美食路線圖。(大紀元製圖)
    說起中國古代最會吃的名人,恐怕非蘇軾莫屬。他熱愛美食,發明美食,甚至還會給美食寫詩作賦。讓人垂涎欲滴的「東坡肉」,也是出自這位大文豪的手筆!
  • 今天就是立秋,古人說「一葉知秋」,您可知要看什麼樹的葉子?古人的生活中,立秋怎樣玩秋葉?「一葉知秋」的源頭自出自何處?有什麼深度義涵呢?
  • 登上岳陽樓遠眺,江湖上煙波無垠,山水間波光雲影,或晴或雨氣象萬千。歷代有哪些好詩文好圖畫,描繪雄渾雋永的岳陽樓?
  •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楓橋鎮,坐東朝西,面對古運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蒼莽之時,於湖水岸邊聽得入耳的木鼓鐘聲不覺令人感嘆天地悠悠的懷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詩人張繼的千古大作《楓橋夜泊》
  • 倘若欣賞一個人,應當如何讚譽?在眾多的譽美之辭中,諸如:以玉樹臨風形容倜儻之士;以雲中白鶴形容隱士高潔;以璞玉比喻有潛質而未經雕琢之人;亦或如瑤林瓊樹,比喻一個人容貌才智出眾,猶如風塵外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讚譽,即以鏡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滸故事中,每當豪傑出場,必有詩文介紹其名號與綽號。唯獨武松出場時,綽號一直空懸未著。
  • 古代的史家並不避諱將神奇的預言採擷入史,三國相關的史料中,關於預言的記載很多,其中不乏採自讖緯之言。
  • 齊國左相出訪魯國,他那豪華的車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魯國大夫叔孫豹善於預測,當即預料了左相的結局。宴會上,齊國左相舉止失禮,叔孫豹辛辣地諷詠道:「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看那老鼠都還有張皮,這人卻沒有禮儀,不死還等什麼?如此辛辣的諷諫,齊國左相做出了怎樣的回應?
  •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點,概說東漢末年由一統江山分裂為三國鼎立的局勢。然而,歷史大局的演變,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結果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