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王夫之上傳下教

李劍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學者,湖南衡陽人。因曾築土室於石船山中,故學者又稱他船山先生。

明末農民起義軍張獻忠部攻陷衡州,邀他前往,王夫之逃到南嶽躲藏起來。農民軍將他父親王朝聘擄去扣為人質,想要逼迫王夫之就範。王夫之用刀將身上刺的遍體鱗傷,叫人抬去見張獻忠,願以身替父歸。張獻忠見他傷的很重,便將他和父親一起放歸了。

明亡後,王夫之曾在湖南衡山舉兵抗清。兵敗後,入南朝永歷朝廷。後來看到朝廷的腐敗,憤然辭職。此後便在石船山中隱居起來,發憤著述,在學術上取得很大成就。他隱居時,曾有地方官慕其名聲,想請他出山,王夫之均不為所動。

王夫之之所以能始終保持民族氣節,而且在學術上著有建樹,與他父親王朝聘從小對他施以嚴格教育是分不開的。

王朝聘教育子女的方法很獨特,他不是採用疾言厲色的教育方法。每當子女行為不妥時,他總是和顏悅色的加以正面教育,耐心啟發。王朝聘不允許子女學博戲、雜耍這類遊戲,有時候,他拿出棋子,讓子女們對下。平時閒坐,就將一些先人的語錄分析、講解給子女聽,有時還教他們一些歷史以及先人的風範、事跡等。

王夫之小時候不懂得自我約束,常說錯話。王朝聘不急著責備他,只是神情嚴肅的不和兒子說話,讓他自己從內心反省。等到王夫之從內心真正認識到錯誤,流著眼淚表示一定改正後,他才加以批評誘導,幫助兒子更好的認識自己的錯誤。王夫之繼承了父親家教的優良傳統,也很注意子孫們的教育。

王夫之教育兒子立志應該不受世俗之氣的影響。他說世俗之氣最能感染人,就像人喝酒會醉一樣。那些受了世俗之氣毒害的人,常在袖子中揮拳,暗箭傷人,又拚命去爭針尖一樣的蠅頭小利。哪有大丈夫甘心去跟他們學的,又哪裡有駿馬願意跟這樣的庸俗之輩為伍的。那些無窮無盡的財富,不是我們所應積蓄的。不要被財產所累,應該瀟灑脫俗、思想自由奔放。用如此境界讀書,才能很好領會古人的深意;用這種境界立身,不怕不做豪傑;用如此境界去奉養長輩,就能培養高尚的情操;用這種境界去結交朋友,其行為才能合乎禮儀。

王夫之還以詩歌的形式來教育子孫:「傳家一卷書,唯在汝立志。鳳飛九千仞,燕雀獨相視。不飲酸臭漿,閒看旁人醉。識字識得真,俗氣自遠避。人字兩撇捺,原與禽字異。瀟灑不沾泥,便與天無二。」

在這裡,王夫之要求子女要立志脫俗,不要去追逐財富之類的東西。他說「人」與「禽」有著本質的區別,不沾染世俗的污泥濁水,就可達到人的最高境界,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公亶父是後稷的後人,是周王朝的奠基人,被稱為周朝的「太王」。他重修後稷、公劉(稷的第四代傳人)的大業,積累德行,普施仁義,國人都愛戴他。
  • 他待人非常恭敬,與人說話唯恐傷害了別人。即使一人在家,也像有賓客在場一樣莊敬自持,嚴謹循禮,看到的人沒有不尊敬他的。他生性善良,即使對偷盜自己財物的人,他也都以善心對待,並處處為對方著想。
  • 南宋人張浚在蜀地主持抗金,結果得罪了宰相秦檜,被發配到遙遠的零陵去做官。他帶了幾箱子舊物隨身。
  • 秦檜在太學學習時,博於記事,工於口才,善干瑣碎事,同舍人稱他「秦長腳」。每次出外遊樂飲酒,一定托他辦理。考中進士,靖康初,官至御史中丞。
  • 吳明徹南北朝時陳秦郡人,字通昭,祖父吳景安,當時齊朝的南譙太守。父親吳樹,梁朝右軍將軍。吳明徹幼年喪父,天性至孝,家貧沒有能力葬埋他的父親,於是勤肯努力耕種,盼望收成五穀賣得一些錢埋葬他父親。
  • 太宗還寫詩一首,追述往古興亡之道,擱筆之後歎道:「鍾子期死,俞伯牙不再彈琴。我寫此詩,又給誰看呢?」惆悵之情無以言表,他讓起居郎拿著這篇詩稿,到虞世南的靈前吟誦一番,然後燒掉,希望虞世南的在天之靈有所感悟。
  • 紫陽庵在瑞石山(在西湖附近)上。其山秀石玲瓏,巖穴窈窕。宋朝嘉定年間,邑人胡傑住在這裡。元朝至正年間,道士徐洞陽得到了它,改為紫陽庵。他的徒弟丁野鶴在這裡修煉。
  • 李賢曾經對人說:「《尚書·皋陶謨》稱,為政者有九種品德,王翱就具備了五種:頭緒紛繁而能專心致志,遇上擾亂更加堅毅,生活儉樸廉潔奉公,性格剛強充實,好強而合乎道義。」這個評價是恰如其份的。
  • 羅倫是明朝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字彝正,號一峰,憲宗成化初年狀元及第,官任修撰(狀元專就之職)。 歷史人物, 歷史故事
      
  • 當年蘇轍為了感念巢谷,寫下《巢谷傳》,說他死於嶺南。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過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