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戒菸有多種強大理由,有效的方法卻不多。雖然最近披露出受污染菸草含高度致癌物質——放射性同位素釙-210,對全世界的菸民來說,菸癮似乎遠遠敵過保護自己健康的願望。由此,用自然干預法戒菸在今天尤顯必要,綠色醫療網日前就介紹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不需跑去藥店,只需買點青檸回家泡水喝。
鼻咽癌

因韓劇《繼承者們》走紅的27歲韓星金宇彬,昨(24)日驚傳罹患鼻咽癌,令人感慨。好在鼻咽癌是少數幾種治癒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特別是及早發現的鼻咽癌,治癒率達90%以上。對於風險人群來說,定期篩檢、發現早期症狀後及時就醫,是非常重要的。

癌症並非沒有一線生機。灣區中醫師蔣雁平接觸過許多被西醫看來無可救藥的患者,他們被西醫說「活不到半年或1年的患者」,但經過用中醫的方法調理後,現在5年、10年過去了,他們還工作、生活得很好。

18歲男高中生鼻塞、耳鳴,脖子有腫塊,就醫診斷感冒但服藥無效,且聽力減退、耳痛,經檢查發現為鼻咽癌三期,化療控制中。

(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報導)觀察各國鼻咽癌的發生案例,不難發現鼻咽癌有其特殊的地域性、族群性與家族遺傳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鼻咽癌的統計資料顯示,鼻咽癌患者大部分集中在亞洲國家,包括東亞、東南亞、中南亞與西亞等地區的國家。耳鼻喉科醫師表示,由於鼻咽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早期不容易診斷出,因此鼻咽癌的高危險族群,一定要做好防範與提高警覺。

咳嗽咳不停,許多人以為可能是小感冒,不過一名59歲的患者,最後發現是癌症!這名男子吃了兩個月的感冒藥,症狀都沒有好轉,檢查後才發現,罹患下咽癌第三期。

一位擔任高爾夫球教練的男士,現今59歲,眼窩凹陷,兩頰凹陷,下巴尖,膚色黝黑,還有嚴重的黑眼圈,尤其是接近鼻樑的部份。

49歲林姓男子作生意交際應酬,20年來菸、酒、檳榔不離身,卻罹患下咽癌,經放射線治療,救回性命。

季節變換,忽冷忽熱,容易感冒,細菌入侵中耳,會引發中耳炎,國內醫師最新研究發現,中耳炎患者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還要高10倍,研究的醫醫師認為,中耳炎可當成鼻咽癌的徵狀之一,提醒民眾千萬不能輕忽!

中壢一名18歲男子,數月前就鼻塞症狀,原以為是普通感冒,經診所治療後,症狀仍然無改善,遂轉介至壢新醫院耳鼻喉科檢查後,赫然發現造成長期鼻塞的原因,居然是兩側鼻腔已被腫瘤阻塞,再進一步切片化驗,證實罹患鼻咽癌,且合併淋巴轉移,索幸未侵犯至遠端器官,經放射治療2~3週後,男子鼻塞症狀緩解,療程結束後追蹤檢查,腫瘤已完全消失。

中壢一名18歲青少年有鼻塞症狀,以為是感冒,但診治無效,轉至壢新醫院耳鼻喉科檢查並切片化驗,證實罹患鼻咽癌,合併淋巴轉移,治療2至3週,腫瘤消失。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大腸癌、胃癌、頭頸癌及食道癌等病人需使用5-FU注射化療藥品,都須住院1到2天,中央健康保險局表示,目前已有居家化療使用的輸液器,可帶在病患身上,自動將藥品定量定速打到血管中,此外,健保局也將攜帶式輸液器納入健保給付範圍。

(大紀元記者王平編譯報導)最近廿年來美國男性罹患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導致的頭頸部癌症病例大幅增加,這種病主要是由口交性接觸傳染。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今天表示,一名40歲健壯中年男性每天習慣1瓶高粱、1包香煙及幾顆檳榔,最近因為喉頭異物感及吞嚥困難至醫院求診,經診斷是下咽癌第三期。

出現耳鳴症狀別輕忽,1名男子長期為耳鳴耳塞所苦,初期到診所求診以為是中耳炎,但服藥後也未見改善,轉往大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罹患鼻咽癌。

正值壯年的陳先生,近半年來左耳感覺塞塞的,好像有1層薄膜,又好似耳中有水悶著,症狀日益惡化,就診後確認鼻咽癌造成中耳腔積水,已接受治療控制病情。

(中央社記者林瑞益新竹市8日電)新竹市林姓病患去年單側視力模糊,經檢查與切片,證實罹患鼻咽癌。醫師今天呼籲民眾,如果有視力模糊或感冒等症狀,應尋求醫師,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台灣目前每年口腔癌死亡人數約1500人,鼻咽癌約800人。曾經得頭頸部癌症者,再得到頭頸癌機遇率約為10%~20%,比正常人高很多。頭頸部腫瘤可分良性及惡性,範圍包括顏面、鼻咽腔、鼻腔、口腔、咽喉及頸部。正常人頸部淋巴腺約有200~300個,約半顆米粒大小,發炎時會變大,一般不超過2公分。頭頸部腫癌佔癌症10%。一般頭頸癌好發於男性,根據統計的統計,鼻咽癌男性約為女性的2.7倍,口腔癌為6倍,喉癌為24倍。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施水木今天表示,鼻咽癌若早期發現,治癒率高;他建議,若有單側耳中耳積水、鼻涕與痰中有血絲、頸部腫塊,應盡速做進一步檢查。

台灣人罹患癌症的年齡層不斷下探,即使是不菸不酒的青少年,也有可能罹患癌症,一名十八歲的王姓高中生,一年前感冒時,摸到脖子兩個小小硬塊,以為是淋巴腫,不以為意,感冒痊癒之後,硬塊卻漸漸變大,拖了一年才就醫,經檢驗竟然是鼻咽癌。

台灣大林慈濟醫院今天表示,鼻咽癌5年存活率遠較其它頭頸部腫瘤好,若發現頸部腫塊、耳朵悶塞感等應就醫,勿放棄治療,有一名鼻咽癌第四期患者,經治療後已無腫瘤復發情況。

鼻咽癌是中國人特有的癌病,臺灣每年因為這個病而新增的病人,大約有二、三百位,而歐美國家則極為罕見

用來治療腫瘤的「電腦刀」引進國內已超過六年,但是國人對於它仍是一知半解,成醫放腫科主治醫師薛尉廷表示,電腦刀實際運作時,可見到機器手臂彷彿金庸武俠小說裡面,段譽所使的「六脈神劍」,在病人四面八方飛舞,隔空發出高能量的放射線,命中腫瘤要害;但電腦刀多了影像導引,顯然是比段譽準多了。

研究發現鼻咽癌發病率在不同種族和人群間存在明顯差異,即使移居上海的廣東人,患病風險是上海居民的二點六四倍,在新加坡等海外華人中,說廣州方言的華人發病率最高,客家人次之,講潮州方言者最低。   

部分民眾感染一種EB病毒,持續十多天高燒不退,醫生指出,EB病毒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毒。約有八到九成的民眾都可能曾經感染過,會出現長期發燒、淋巴腺腫大等症狀,發病時只能症狀治療,大多數人都能靠免疫力康復,不過,有極少數人可能引起嗜血症候群,甚至與鼻咽癌有關,提醒民眾,有疑似症狀別輕忽。(徐韻翔報導) EB病毒俗稱「接吻病毒」,例如父母在親吻孩子,或是情侶夫妻在接吻等動作,只要透過唾液,就可能讓病毒傳播開來。 北醫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垣樟解釋,EB病毒又稱為「感染性單核球過多症」,好發於小朋友以及青少年,據統計,成人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其實都曾經受EB病毒感染,因此,許多民眾其實本身都是帶原者,包括咽喉唾液都帶有此病毒,而傳染途徑大部分是透過口水與唾液互相傳染(t)。 李垣樟說,EB病毒雖然感染率高,發燒時間較久,一般約持續兩到三週,甚至一個月,不過,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夠靠自己的免疫力自行痊癒,臨床急性症狀方面,會出現包括發燒、喉嚨痛、扁桃腺發炎,引起頸部、或全身的淋巴腺以及肝脾會種大,初期可能被當成急性細菌性扁桃腺炎治療。只有極少部分人會受EB病毒感染病況嚴重惡化,或是未來與腫瘤有關聯。 重症方面,李垣樟進一步指出,包括會造成嗜血症候群,EB病毒感染時,白血球下降非常低,骨髓細胞會遭破壞,此外,流行病學發現,特別是東南亞地區,EB病毒與鼻咽癌有明確的相關,因此,耳鼻喉科醫師會檢驗EB病毒的活性,偵測患者是否為鼻咽癌的高危險群,不過,鼻咽癌的發生,不只是可能受到EB病毒影響,與環境、遺傳等原因也有關聯。 醫師呼籲,EB病毒很常見,民眾不需聽到接吻病毒就過度恐慌,如果發燒超過一週以上,喉嚨持續疼痛或淋巴腺腫大等疑似症狀,最好就醫進行血液等相關詳細檢查。

鼻咽癌是指發生於鼻咽頂部和側壁的惡性腫瘤。鼻咽癌的擴散分兩方面:

〔自由時報記者楊金城/柳營報導〕衛生署統計南部人罹患頭頸部腫瘤中以鼻咽癌和口腔癌最常見,死亡率也高於北部,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馮盈勳指出,與南部人嚼檳榔又抽菸、喝酒人口多有密切關係。

鼻咽癌開刀造成破相,常使病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台灣台大醫院率先以鉀鈦磷雷射治療早期的復發鼻咽癌,由醫師巧手操作插入病患鼻子的雷射光纖,一個半小時就能切除癌細胞,醫師也提醒病患注意鼻涕倒流有血絲的早期鼻咽癌徵兆。

香港醫學專家表示,香港每年約一千個新出現的鼻咽癌病例中,有一成患者的家人也曾患有鼻咽癌,而且他們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二十至四十倍,有關專家建議成年人定期接受檢查,以策安全。 

鼻咽癌是台灣人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約新增一千個病例,而傳統的放射治療,會伴隨嚴重的口乾或失明等副作用,令病患生活品質大受影響,但現在可透過新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法,不僅降低副作用,腫瘤局部控制率也可提升至九成。

共有約 4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