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近期科學家發現,吃大量含纖維質的食物,不僅對心臟有好處,還可保護人們免受腸道病菌感染。
腸病毒

一項新研究發現富含紅肉、加工肉、糖類和精細穀物的西式飲食,明顯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生活中有些人喜歡吃烹製得很幼嫩的雞肉,即便沒有熟透、骨肉間帶血絲也不以為意,殊不知夾生的雞肉中常帶有空腸彎曲菌,可引發格林—巴利綜合征(簡稱GBS),此病會引起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系統,致急性神經肌肉麻痺。由於一些彎曲菌耐抗生素,也給醫學界提出了挑戰。專家建議,除了避免夾生,處理生雞時也需留意,如沖洗雞肉就很容易傳播病菌。

嘉義楊姓男子是忙碌上班族,日前到嘉義慶昇醫院健檢,發現胃癌篩檢指數偏高,安排胃鏡檢查,僅是消化性潰瘍,醫師評估楊男不僅壓力大、三餐不正常,更喜好鹹酥雞配啤酒。

在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宣布又有4人因大腸桿菌污染麵粉而發病後,本週一(25日),通用磨坊食品公司(General Mills)宣布擴大規模召回某些品牌和批次的麵粉製品。迄今為止,全美已有21個州的46人疑似因帶菌麵粉而致病。通用磨坊表示,染病者都是食用了生麵團或麵糊,或是在處理生麵粉或生麵團後沒洗手。

疾管署今天預警,腸病毒71型可能大流行,且此型別與重症密切相關。醫師呼籲,應教導幼兒勤洗手、注意衛生;家長也要注意嗜睡、意識不清、持續嘔吐重症跡象,及早就醫。

在外用餐的外食族逐年增加,台北市衛生局11日公布上半年市售熟食食品抽驗結果,共抽驗100件,其中一件「夏威夷可麗捲」及3件「涼麵」經初、複抽驗大腸桿菌仍超標不合格。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長邱秀儀說,不符規定的業者已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處3萬元罰鍰。

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1日公布一例伊科11型腸病毒重症個案,是1名居住南部為家中第一胎男嬰,出生第三天出現發燒、呼吸喘等嚴重症狀,經檢驗確認為伊科11型腸病毒重症,是今年年紀最小個案,目前在加護病房治療。

腸病毒感染是幼兒常見傳染病,其感染最高峰在暑假前的5-6月間,及開學後9-10月間,大部分腸病毒感染者會自然康復,但腸病毒71型可能出現致命性併發症,尤其新生兒、小嬰兒感染者偶而發生病毒性休克症候群,侵犯多種器官,死亡率高。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台灣民眾腸道中的「腸桿菌」壞菌竟為日本人的30倍,壞菌中的「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也是日本人的15倍,這2種菌可能會引起腸胃發炎或其他疾病,台灣乳酸菌協會呼籲民眾,平日應多喝水、少吃紅肉,每日5份蔬果及多補充好菌,可保護腸胃健康,遠離腸癌病變發生風險。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7日公布,今年首例克沙奇A5型腸病毒重症個案,是一名居住在北部的1歲多女童,目前已經康復出院,疾管署呼籲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注意自身及嬰幼兒的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腸病毒趁虛而入。

受到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即使痊癒之後,也有可能因為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受到侵犯,對嬰幼童未來的健康發展將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因此家長要瞭解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前驅病徵,才能降低腸病毒重症對嬰幼童帶來之威脅。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表示,腸病毒71型重症添1例,累計至今共有9例重症,其中5例是腸病毒71型。

一位1歲的女嬰,大大的眼睛,圓滾滾的身材,因為不舒服顯得表情淡漠,情緒也煩躁不安,額頭、後頸、手腳都在發燙,體溫達39℃。西醫診斷為腸病毒,媽媽不想給女嬰吃西藥,所以請奶媽帶來看診。

天氣炎熱,已進入腸病毒的好發期,感染腸病毒的人數也逐漸攀升。許多孩童在暑假玩翻天,因此容易忽略腸病毒的風險從學校悄悄轉移到公共場所!另外,家長若不細心照料感染腸病毒的孩童,除了容易讓孩童反覆感染,自己也可能被腸病毒入侵。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隨著夏季腳步來臨,國內腸病毒感染率明顯飆升,依疾病管制局最新統計,5月中旬單週之內,湧入門診病患高達2萬3,700多人,急診就診率也創下6年來的次高紀錄。一項調查發現,有九成媽媽們最怕寶寶得腸病毒,三成二媽媽不知道成人是最大感染源,又親又抱反而導致家中寶貝感染腸病毒,成為防疫大漏洞。

驚!腸病毒新變種 刺破水泡會傳染  變種病毒水泡大10倍 恐發黑疼痛  水泡藏萬株病毒 抓破觸摸易傳染  藉冰敷緩痛癢 剪指甲避抓破水泡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腸病毒已進入流行期,今年截至5月19日,全國已確診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且近4週全國因腸病毒急診就診率高於去年預警值。台北市衛生局呼籲,師長除了宣導兒童洗手5步驟,更要以身作則在「看病後、接觸幼兒前、如廁後、擤鼻涕後、吃東西前」等洗手5時機確實洗手。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為健全學童健康身心,桃園衛生局加強健康把關。衛生局表示,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流行期尚未結束,目前全國重症個案142例,桃園縣為16例,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依然活躍,衛生局將持續針對學校及教托育機構查核,除加強小朋友正確洗手及環境消毒外,家長亦需落實「生病不上課」,才能降低腸病毒感染與傳播的機會。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7日公布國內第2例腸病毒死亡病例,以及新增6例腸病毒重症。累計到目前為止,今年已經有124例重症個案,衛生署強調,目前腸病毒未有特效藥,需要做好衛生習慣,此外出現肌抽躍、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等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台大和清大成功研發新一代腸病毒疫苗,不含腸病毒71型的基因物質,在動物試驗顯示,免疫保護效果與傳統疫苗相似,卻可以大量快速生產。

「腸病毒疫情略降,但仍處於流行高峰期」,疾病管制局今天表示,新增7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其中1名4歲7個月男童是因與媽媽返回中國大陸感染,提醒民眾出國注意。

醫師今天表示,近來門診中發現嬰幼兒口腔內布滿許多白色斑點,有些還呈破洞且影響食慾,診斷為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鵝口瘡,好發在免疫力不好及感染腸病毒嬰幼兒。

衛生署疫情監測,上週除新增3個腸病毒71型重症病例,社區也發現克沙奇B3型,這型腸病毒曾在2005年大流行,嬰兒沒有感冒卻發燒,家長和醫院嬰兒房要留心。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今年腸病毒來勢洶洶,不可輕忽,今年起至今已有24例重症病例,較往年同期高,疾管局印製一萬本「絕不輕忽腸病毒威脅-醫療照護安心守則」,供醫師及民眾進一步預防腸病毒。

國內發現新的腸病毒克沙奇A6型突變株,在台灣是第一次發現,在日本也有相同的症狀,而且部分病童感染後,手、腳、臉等全身各部位大範圍長滿水泡,有醫師用體無完膚形容,醫師指出,這種前所未見的過敏免疫反應,非常類似嚴重藥物過敏反應─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國內發現,某種突變的腸病毒也會造成如同嚴重藥物過敏的皮膚黏膜症狀,病童全身長滿水泡,水泡裡面的液體充滿腸病毒,會使接觸者感染。

根據越南衛生部最新統計,全國63個省市中有60個發現手足口病患,共有1萬2500名患者,比去年同期高6倍,11人死亡。衛生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運用所有資源,全力嚴防疫情蔓延。

春天的腳步逐漸接近,許多病毒又要開始流行,其中腸病毒與急性疱疹性口齦炎都是此時常見的疾病,在症狀上相當類似,但治療方式不盡相同,併發症也完全不同,兩者之間要如何辨別其差異呢?

開學在即,要提醒家長,腸病毒來勢洶洶,疾管局預估今年3、4月恐怕會爆發大流行。

共有約 26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