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近年來新冠病毒逐漸趨向流感化,常見父母攜帶嬰幼兒來求診,但是科學中藥粉口感不佳,小孩難以吞嚥;針對5〜6歲以下的孩童,鑒於他們的皮膚較薄且結構還在發展中,筆者改以藥浴代替,效果可謂相當不錯。
中醫養生

中醫認為健忘以虛證居多,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陰血損耗、化生無源2、腦失濡養,久病損傷精血,年邁氣血虧損,均會導致健忘。

現代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在外奔波、久站、久坐,導致足部肌肉緊繃疼痛,總是感覺身體好沈重,睡不好,手腳涼冷……此刻你需要「 足浴」。泡腳有許多健康功效,包括改善睡眠品質、改善手腳冰冷、除濕助消化、舒緩經痛。中醫認為,人體12條經脈中有6條起於足部,其中又以肝經、脾經、腎經最重要,分別掌管睡眠、情緒、消化和生殖系統。泡腳可以疏通全身經絡,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對全身臟腑都有幫助。在泡腳時加入漢方草本,可以增強養生功效。

皮膚若是有光澤,就足以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雖然也能透過化妝讓肌膚顯得容光煥發,但是看到素顏美人免不了感到羨慕。

中秋節家家戶戶聚在一起吃飯,享受闔家團圓的溫暖,烤肉和吃月餅算是最應景的活動之一。鑒於食材的熱量和油脂含量高,大家都很關心如何能吃得既健康、有營養,又不會發胖?提供以下三點給大家參考。

編者按:明明沒吃什麼食物,卻還是胖了?試過各種減肥瘦身法,如168斷食、戒麩質、經期減肥……卻沒有明顯效果,或者不斷復胖?本文以中醫觀點說明,需先辨識肥胖類型,然後採用相應的減肥策略,方能真正享「瘦」。 肥胖多與代謝、飲食、壓力有關...

理想的排便次數為一天1∼3次。健康的大便狀似香蕉且會浮在水面上,不太有臭味。便祕分為「虛」、「實」兩種類型。

喉嚨有痰,或出現咳嗽症狀,一般人最常想到的是「感冒」,或是感冒所併發的「急性咽喉炎」或「氣管及支氣管炎」,甚至可能是肺炎。通常這種急性感冒,若沒有併發成肺炎,會在一兩週左右逐漸痊癒,咳嗽與卡痰的症狀應該會隨著緩解才是。

當歸挑選、保存有訣竅 當歸有特殊濃厚的香味,常見人們將它使用在食物料理中。 如何挑選當歸?選擇主根粗長;外皮黃棕色,但切片切面的顏色以黃白為佳;因它有豐富的揮發油,聞起來有油潤濃厚的氣味,但不應帶有讓人不舒服的油耗味。 用於藥...

人體結構最為奇妙而精密,內臟器官各司其職,維持人體正常運轉。尤其是心臟、腎、肺、肝、脾五個內臟器官和系統,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本文介紹中醫保護五臟的方法,讓人從內而外改善健康。 心臟保養和急救法 心臟病是健康的嚴重威...

皮膚美白是許多人關注的話題。中醫提供「食補、自製面膜、穴道按摩」三大關鍵策略,助你改善膚色和肌膚明亮度: 1.食補吃出美白明亮肌膚 •食用清熱、抗氧化食材 中醫認為,膚色暗沉與體内的濕氣和熱氣有關。因此,建...

夏日氣溫炎熱,出汗較多,食慾減退,代謝加快,消耗能量較其他季節多,日照時間長而睡眠少,是適合減重的季節,除了留意平日保健,還可藉助中藥茶飲、按摩來幫助身體排濕,找回好體態。 中醫認為肥胖多與痰濕相關,肥人多痰。濕氣是引發多種疾病的開端...

人是恆溫的,人體透過體溫調節中樞四大熱傳遞方式(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經由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來調節溫度,以維持體溫恆定。如果無法透過流汗來散熱,以有效降低體溫,就會中暑。 任何人都可能發生中暑,當出現疑似中暑的徵兆時,如體溫...

咳咳咳,咳嗽是長新冠最常見的後遺症之一。咳嗽到底有哪些種類?治療和保養方式又有什麼不同呢?

怎麼睡都睡不飽?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消除累積的疲勞,卻怎麼也揮之不去?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找上門。如何緩解慢性疲勞?除了改善生活型態,中醫師提供自我調理方法,如藥膳茶飲、穴道按摩。

「我怎麼睡都睡不飽?即使週末補眠,仍然感覺很累。」這是不少人的困擾。這種揮之不去的疲憊感究竟從何而來?除了單純是因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勞,中醫觀點還盤點三大類型疲勞,並提出相應的食療和解方幫助你擺脫疲勞。

產婦坐月子,中醫強調不可「一概而論」,需依「個人體質」調整進補方式。若未諮詢專業人士,吃了一些不適合的藥膳,恐造成傷口癒合緩慢,甚至出現乳腺炎。本文建議準媽媽遵循三大食補黃金原則,並搭配四大關鍵要素,才能活得健康又美麗!

中醫特別澄清大眾認知上的誤區,提醒務必先尋求專業諮詢,以免得不償失。

濕氣重,人容易生病,本文教你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濕氣太重?平日生活如何有效地內外除濕,做好「體內環保」。

講到火氣大,不少人會聯想到發炎。其實,西醫說的發炎,和中醫講的火氣大,兩者差異相當大。比如牙痛,西醫說是牙齦發炎,而中醫講是胃火大。

夏秋換季時總覺得皮膚乾澀?這不只是許多注重外表的男女的困擾,事實上,從炎熱的夏天轉換到寒冷的冬天之間,靑黃不接的秋天就是燥邪最容易肆虐的時刻。

大家對夏天的印象是什麼?陽光、熱、流汗、戶外運動……暑邪也有類似充滿動能、炎熱的特質,因此可以輕鬆將它分類到陽邪的範圍裡。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一天不知道為什麼莫名不對勁,感覺渾身不順暢,卻又找不到原因。這時候,你會開始怪罪天氣嗎?

相較於現代醫學,中醫對患者走出診間的生活習慣似乎有諸多限制,「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所以想藉由白話、生動的方式跟大家說明中醫其實不如大家想的那麼複雜、難親近。

大家感冒時,應該時常咳出黃色或白色的黏液,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痰。不過在中醫,除了有形可見的痰,還概括到體內無形的痰。(這你就不知道了吧~)

坐月子是女性調整體質的一大契機,而產婦們往往輕忽了寒氣入侵。

古人養生強調「飲食有節」。中醫師談到,飲食不當容易衍生三大問題:招致肥胖,舊疾復發,或損傷脾胃功能。而針對「為何瘦不了」這個常見疑惑,中醫師揪出引發肥胖的兩大元凶...

百病根於寒,寒溼體質多半是長期形成的。中醫師說明,三類人愛吃水果易致寒濕體質,需留意。

雖說“藥補不如食補”,但食療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鑒於大眾對食療一知半解,李璧如中醫師將通過本文向大家澄清一些觀念上的誤區。

人體是一座設計精良的化工廠,每種營養與能量輸入與輸出的流程,自有它的韻律,原本天生俱足,只要不離常軌,所有的營養、需要的能量,都能自行製造合成。若人為干預,打亂自然規律,不思從根本提升身體的運轉功能,卻逕自提供大量的速成能源,這種揠苗助長、沒有長遠考量的作法,恐怕會衍生一連串我們眼前無法預知的後果。

共有約 91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