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甯嚴正 教子有方

作者:曾敬賢
font print 人氣: 306
【字號】    
   標籤: tags:

唐代穆寧,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的父親穆元休,是唐代開元年間的著名人物,曾獻書給皇帝,被委任為偃師丞,以儒學而聞名當時。

穆寧是明經科出身,調任鹽山尉。那年安祿山造反,穆寧率兵拼力抵禦。當時,顏真卿正率領地方軍民,抵禦安祿山的軍隊,穆甯被顏真卿委任為河北採訪支使。他臨赴任前,將自己的兒子們,都託付給自己母親之弟(即舅舅),說:「如果能夠有後代子孫,我死了也沒有關係!」託付完兒子,他立即趕到顏真卿那裡,對顏真卿說道:「我的兒子已經託付給人,祖先有了後代,我就可以跟從你作戰,即使戰死也沒有關係了!」唐肅宗曾召見他,對他很為讚賞。穆寧性格剛直而又有氣節,即從此事,也可見其一斑。

他在朝為官,不肯阿附權貴,沉毅寡合,所以當政者都十分討厭他,總是在朝中壓制他。穆寧為此悶悶不樂,說道:「時不我容,我不時徇,又可以進乎?」(意思是說,這些權貴們容不下我,我又不能苟且因循,迎合他們,難道還能夠升任嗎?)因而,他便稱病不出。親友們強迫他,他才偶爾勉強上一次朝。

穆甯後來以秘書監之職致仕。他平時在家家居,家教很嚴,對自己守寡的姐姐,總是恭敬侍奉。為了更好地教育兒子們,他曾經親自撰寫了一篇「家令」,將對兒子們的要求、及注意事項等,都寫進裡面,給每個兒子一份,讓他們隨時對照檢查有沒有做到。他又特意告誡兒子們道:「君子侍奉父母長輩,以培養自己高尚的志趣為最重要。我的志趣,只是正直無欺而已。如果事親不取正道,即使有三牲五鼎這樣豐盛的供養,我也不會感到高興!」

唐德宗貞元年間,人們提起家教之嚴,總是首推穆甯以及韓休,這兩家人家。韓休當時任宰相,也以要求子侄們嚴格而著名。

穆甯共有四個兒子:長子穆贊,官御史中丞;次子穆質,官右補闕;三子穆員,官侍御史;最小的兒子穆賞,官監察御史。都以正直而守道,和睦友善而著稱。

當時的人,將他們兄弟四人,比作四樣美味的食物:穆贊少俗氣而有風格,比作乳酪;穆質美而多入,比作酥油;穆員被比作醍醐(讀:提胡,舊時指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精華);小兒子穆賞則被比作乳腐。世人稱他們為「四珍」,可見兄弟四人,端正高潔的品格。

穆甯要求兒子們:應該首先培養自己的品格,而不應該首先注意那些形式上的東西,這種家教思想是難能可貴的。所謂事親的孝道,供養父母長輩,物質上的供給並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倒是以正道事親,以正道盡孝,這種思想,即使到了現在,也仍然是非常正確的。

(《新唐書・穆寧傳》、《新唐書・穆員傳》)@*#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東漢時代的楊震,少而好學,博覽群籍,學問深湛。當時的儒者都對他十分敬重,因他是潼關以西的華陰人,所以都尊稱他為「關西孔子」。
  • 仇覽,他年輕時,是一個十分平凡的書生,鄉里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到四十歲時,才出而為吏,被選為亭長。逢到人家有喪事或遇災害,他都親自相助,扶持、賑濟貧窮鰥寡之人。他在任盡心盡職,結果剛上任一年,地方上就風氣大變,民風漸漸淳厚起來。
  • 有個名叫卻雍的人,本領很大,能識別盜賊,他能根據盜賊眉宇間的神色,就能掌握盜賊的真情。
  • 從前,齊國有個人,非常想得到金子。他早也想,晚也想,吃飯想,睡覺想,想得簡直有點像發了瘋,可就是看不到哪兒有金子。
  • 王氏再一次顯示出她的大度,她照樣真心誠意地對待自己的小姑,為她置屋買田,又精心教育、扶養自己的外甥,對待外甥和自己的子女完全一樣,毫無偏心。
  • 韓信本是淮陰人,出身貧寒,自幼父母雙亡,而且性格放縱,不拘禮節。他家裏沒有甚麼財產,既不可能被推薦做官,又不會經商、種地,一直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常常是有了上頓沒下頓。只得依靠別人度日,這裡混一頓,那裏蹭一餐,許多人都很討厭他。
  • 孔子的話,深刻地教導人們:隨便收納壞人,就是招禍的根苗!
  • 以小寓大,從這件小小的事情中,可以看出張祁平時對兒子張孝祥的教導。他自己立身端正,也以正道教育兒子,教育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 雍正帝登基後,田文鏡才開始顯露出他的才幹,並很快成為地方督撫之楷模。這當然與他多年在官場磨練出來的精明才幹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能夠識別、提拔他的英明君主。
  • 王旦雖身為宰相,卻時時不忘以節儉治家,不准家人追求奢華。他的官職屢屢得到升遷,每當他陞官,家人向他表示祝賀時,他總是立刻予以制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