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數典忘祖

茹之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數典忘祖」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在參加完活動後,周景王設宴招待他,並趁機問道:「各諸侯國都向王室進貢了寶器,為什麼只有晉國沒有進獻呢?」籍談回答道:「晉國遠在深山,與王室相距遙遠,而且從來沒有得到過天子的賞賜,所以不能進獻寶器。」

周景王說:「你們晉國怎麼這麼健忘啊?晉國的始祖唐叔,得到的文王用來檢閱軍隊的鼓和車,以及武王曾穿著攻克商都的鎧甲等,不是賞賜嗎?周襄王賜給晉文公的金鉞大斧和黑米釀製的美酒,以及弓弩和勇士,不是賞賜嗎?這些賞賜,策書上都明明白白的記著呢。你是晉國世代掌管典籍的史官的後代,為什麼竟忘了這些歷史事實呢?」

籍談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只好趕快離開了宴席。籍談走了後,周景王對大臣們說:「看來,籍先生很不稱職,他的後代大概不能享有祿位了。他在談論典籍時,竟然一無所知,竟然忘掉了自己的祖宗。」

「數典忘祖」由此而來,後來人們常用其比喻忘本,即忘記了事物的原貌和本源;現在常用其比喻對本國歷史的無知。

在當今中國大陸,在中共的一言堂下,「數典忘祖」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他們忘記了什麼是真正的中華文化,忘記了什麼是為人之道,忘記了神、佛曾經的教導。或許從新審視歷史,還原歷史的真貌,「忘祖」的人們才會真正醒悟,走上一條回歸之路。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1/9/5035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朝太宗時有一個叫陳摶的人,曾在五代後唐明宗時中過進士,但他不願做官,而是去武當山、華山隱居修行。
  • 「人浮於食」出自《禮記‧坊記》,現代人常說「人浮於事」,但意思卻有所不同。
  • 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的畫家。他性情幽默,喜歡開玩笑。由於他博學多才,所以開玩笑時經常能說出一些既幽默又耐人尋味的話。
  • 古代,在雲南的南部,有一個國家,國中幾乎所有的人都信奉佛教。有一個人犯了罪,應該被砍頭。他在被追捕時,跑到寺廟中,跪在佛像面前,並抱住佛腳表示懺悔,希望可以免罪。
  • 春秋時期,孔子有一個學生,姓司馬,名耕,字子牛,人稱司馬牛。傳說司馬牛是宋國大夫桓魋的弟弟。桓魋在宋國犯上作亂,失敗後全家被迫逃亡。
  • 宋朝有一個叫張乖崖的人,曾任崇陽縣縣令。一次,一個官吏從存錢的府庫中出來時,頭巾中藏有一枚錢,被張乖崖發現了。經過盤問,那個官吏承認是從府庫中偷來的。
  • 隋朝時,有一個叫薛道衡的吏部侍郎,來到鐘山(今南京市東)的開善寺遊覽。當他看到寺廟中的佛像時,就問小和尚:「金剛為什麼怒目?菩薩為什麼低眉?」
  • 孔子十分不高興,就說道:「仲由彈琴,為什麼要在我這裡彈呢!」孔子的其他弟子聽見孔子這樣評價仲由,也就都不尊敬他了。
  • 唐朝玄宗非常喜歡音樂,而且自己也精通音律,善於作曲。他將唐朝的宮廷樂隊分為立部伎和坐部伎。立部伎通常在堂下表演,規模較小;坐部伎,通常在堂上表演,規模宏大,講究氣勢和排場。
  • 南宋高宗時期,秦檜權傾朝野,那些同他有關係的人也隨之威風起來。比如侍郎官曹詠因為同秦檜有姻親關係,所以名聲顯赫,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人物。其鄉里的人也爭相巴結他,希望從他那裡得到關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