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源
化之以德 理之上也
《忠經》的第七章談的是政理。開章的第一句:「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讓筆者穿越了時空想起了小時候課本裡面說的:「以德報怨」,那時說的是對待戰敗的日本。不管這四個字的原則帶給日本人民多少的恩澤,但對學生們來說確實留下了不復仇與善待侵略者的教育影響力。
《幼學》故事(32)黃帝規制漢服
一直到黃帝時,各種冠服衣著的等級制度才趨於完備;黃帝的妻子元妃嫘祖發明了採桑養蠶治絲的方法,並教導民眾如何織布製衣。
提起秦始皇,總是和無數的「第一」及「唯一」聯繫起來,他是名符其實的「始皇帝」,是本次人類中華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國的皇帝。
《幼學》故事(31)伏羲出自華胥國
在五千年有系統史料記載之前,也就是在黃帝之前,存在著一個漫長的三皇時期,這段時期大多以神話傳說的方式流傳,這些帝皇都神通大顯,具有聖德,以半神半人的形像教化人間,制禮樂正人心,定婚嫁懂人倫,帶領人類從矇昧無知走向開化,一步步走進了漁獵文明和農耕文明,最後才進入開啟這一輪五千年人文教化的黃帝時代。
《幼學》故事(30)炎黃二帝 開五千文明
曆日是神農所為,甲子乃大撓所作。算數作於隸首,律呂造自伶倫。甲冑、舟車,係軒轅之創始;權量衡度,亦軒轅之立規。
《幼學》故事(29)天授文化 聖人傳之
上古的時候,人們在繩子上打大小不同的結,來記載事件;到黃帝時,倉頡創造文字,才取代繩結記事的方法。伏羲氏時,有龍馬背負著「河圖」從黃河中浮出來,伏羲氏依照「河圖」畫成八卦;大禹治平洪水時,洛水出現背負「洛書」的神龜,呈現出祥瑞的徵兆,大禹依據龜背上文字,列出治理天下的九種大法則。
《幼學》故事(28)有巢氏
在遠古未開化的時代,人們夏天居住在荒野,冬天住在洞穴;自從有巢氏發明房屋之後,人們才建造出有屋梁屋檐,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屋。
西方種痘防天花之法源自中國?
說到天花這種疾病,現代人似乎很陌生,也並不覺得有什麼可怕,因為幾乎每個人從小就打了疫苗,而且早已有了有效的醫治手段。不過在歷史上,天花是一種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因為它的殺傷力極強,在18世紀的歐洲,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死於天花;而在中國的明朝後期和清朝初期,天花的肆虐同樣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
《幼學》故事(27)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背上刺有「精忠報國」四個字,楊震只把清白廉潔的家風傳給後代子孫。
現代家規30條考量你的家教 你聽過幾條?
下面介紹的近代流傳下來的老一輩人總結的30條家訓,即使對於我們今天的爸爸和子女也會有很多裨益。它涵蓋日常生活中的儀態、尊老、用餐、倒茶、做客等諸多方面,你都聽過幾條?對照自己做到了幾條?
《幼學》故事(26)大學首重明新
《大學》這一本書首先重視的是,每個人應當發揚自己原有的美德,日日更新,每天都有進步;小孩子首先要學應對進退的語言和禮節。人的儀態舉止固然應該適中合宜,說話尤其重視有條理。智慧要圓融而行為要端正,膽量要大而心思卻要細密。
《幼學》故事(25)羊祜緩帶輕裘
羊祜出身漢魏名門士族,祖輩歷代為官,母親蔡氏是漢代名儒蔡邕的女兒。家風以廉潔有德著稱於世,到了羊祜,德行更是比先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的太原人郭奕讚嘆他是「當代的顏回」。能與孔子最為節儉,以苦為樂的弟子顏回並肩,可見他的仁德天下聞名。
《幼學》故事(24)虞舜製衣裳
這一課同樣講節儉的重要性,從古代帝王治國的角度來講節儉的重要性。目的還是為了養德。帝王節儉就可以實現「為政以德」,國家興盛的治國理想。
《幼學》故事(23)布被十年
卜子夏甚貧,鶉衣百結;公孫弘甚儉,布被十年。
【徵文】文宇:史上最公平的選官制——科舉千年興衰錄(四)
科舉選士的方式與現代選官制的民選、任命比論,也依舊顯示出其科學與民主的一面。
《几睱格物編》 康熙帝不為人知的雜學才識
大清聖祖康熙皇帝締造的「康乾盛世」,在中國文明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而作為帝王,康熙罕見的好學,其博覽全書、興趣廣泛,不僅熟讀儒家經典,學以致用,而且在地理、氣象、農業、史學以及西方曆法、數學、機械、醫學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可以說,康熙的學問在歷代帝王中都是出類拔萃的,其鮮為人知的「偏門雜學」才識則體現在他編撰的《几睱格物編》一書中。一篇篇小短文,迄今讀來,仍十分有趣。
《幼學》故事(22)看明君與忠臣
這一課的兩個典故,一個是君,一個是臣,雖然不是一個帝王的君臣,但是同樣體現了仁義為主題的君臣之道,用今天的話講,是上司、領導和下屬的仁義與忠義的相處之道。
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是古代美女標準的一大特點,但不是人人都擁有完美的髮質,古人也有脫髮的煩惱,或有時髮量不夠,撐不起一些華麗的造型,假髮成為男女老少居家旅行的必備物品。那麼,中國的假髮歷史為如何?古代假髮的來源有哪些呢?
《幼學》故事(21)周文王澤及枯骨
周文王用心仁慈寬厚,連枯骨都受到他的恩德;宋太祖十分友愛兄弟,連弟弟燒艾治病也想要分擔他的痛苦。
【徵文】章閣:中共設風水亂局 破壞北京古城
歷經元、明、清三朝,整個北京城浸透著佛、道、儒的思想文化。
《幼學》故事(20)張良躡足附耳
正因為有大忍之心,張良才獲得天書兵法,成其機智謀劃、文韜武略的天才而流芳百世,漢高祖劉邦稱讚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一名句,因此得以千古流傳。他與韓信的「胯下之辱」共同演繹和留下了著名的關於忍的文化。
范仲淹創義莊 傳奇延續近千年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廣為人知的名句。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創辦了非政府、非宗教的民間慈善組織「義莊」的大慈善家。而這一慈善組織從北宋一直延續到清末,延續了八百多年,堪稱奇蹟。
《幼學》故事(19)郭子儀尊居宰相
唐朝節度使田承嗣占據河北,擁兵自重,郭子儀派使者勸他投降。田承嗣於是向西跪拜說:「我這個膝蓋已經有十年不曾屈膝下拜了,如今卻為了尊重郭子儀才這麼做。」
組圖:巴黎聖母院建築與雕塑之美(下)
自13世紀屹立至今的巴黎聖母院是歐洲史上第一座全哥德式教堂,其蘊含古典的美麗,與法國的歷史、文學、音樂成果都有著密切的聯繫,是天主教信仰與法國精神的象徵。當衝天烈焰照亮暮色中的雙塔,巴黎民眾注視著大片裡才有的景象,不由合唱起讚美詩;也驀然發覺,在心靈深處,這座教堂原來占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
組圖:巴黎聖母院建築與雕塑之美(上)
自13世紀屹立至今的巴黎聖母院是歐洲史上第一座全哥德式教堂,其蘊含古典的美麗,與法國的歷史、文學、音樂成果都有著密切的聯繫,是天主教信仰與法國精神的象徵。當衝天烈焰照亮暮色中的雙塔,巴黎民眾注視著大片裡才有的景象,不由合唱起讚美詩;也驀然發覺,在心靈深處,這座教堂原來占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
《幼學》故事(18)不知羞愧,曰厚顏
做事時受到別人的限制,稱為「掣肘」;不知道羞恥,稱作「厚顏」。喜好發表議論,從事煽動遊說,叫做「搖唇鼓舌」;彼此坐得很靠近,傾訴內心情意,謂之「促膝談心」。
【徵文】章閣:中國古代專制嗎(下)
皇帝君臨天下,富有四海,權限無比,但他也不能隨心所欲濫施權威
【徵文】洋洋大觀中國菜 古今食品兩重天
中國飲食文化歷經數千年的積澱,廣博而精深。從選材、刀工、烹調、餐具,到保健養生、用餐禮儀,再到進餐氛圍和審美情趣,各個層面都展現出豐富和獨特的內容,其中蘊含的古老智慧,引人驚歎。
【閨閣雅趣】男女可同校 古代才女如何培養
大約兩千年前的東漢,臨朝的鄧太后下了一道旨意:徵召五歲以上的皇室和鄧氏子女共七十餘人,一律到專門開設的學館中學習經書。而考核他們學業的監考老師,正是太后本人。這是不是讓人大跌眼鏡?古代女子不僅能上學,還是男女同校?
【徵文】章閣:中國古代專制嗎(上)
自從1949年,中共篡權之後,中共大中小學的教科書中,將秦朝至清朝結束,界定為絕對的君主專制,「高度中央集權」、「封建君主專制」成為大陸史學課本常見用語。 在黨文化幾十年的灌輸下,世人的思想被打上深深的「專制」、「中央集權」的烙印。當人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