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史籍
《天工開物》烈火中變化出奇石
五行之內,土為萬物之本。從土所產生的貴重物品中,豈只是金屬一種!金屬與火相互作用而熔化,並製成器物,其功用可謂無可比擬。然而非金屬礦石經焚燒後也同樣如此,也可說是愈演愈奇妙。
《天工開物》純銅升煉成黃銅的方法
紅銅(純銅)要冶煉成黃銅,經熔化後才能製造器物。要是用砒霜升煉,便成為白銅器,工費倍增,奢侈的人才使用。原從爐甘石煉成的黃銅,熔後趁熱錘打。加鋅煉成的黃銅,出爐經冷卻後錘打。
《天工開物》千鈞重錨怎樣錘合 鐵條怎成針
當船舶航行遇風難以靠岸停泊時,則船體命運皆繫於錨。戰船、海船所用的錨,有重達千斤的。其鍛造方法是先錘成四個錨爪,再逐個接在錨身上。
17世紀是英國議會勢力掘起的時代,光榮革命後,英國國體政體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議會力量進一步加強,王權則受到進一步的抑制。
《天工開物》錘鍛鋸、刨、鑿的方法
作鋸片時,用熟鐵鍛打成薄條,既不加鋼,也不淬火。將薄鐵條燒紅並冷卻後,不斷捶打以增加其堅韌性,再用銼刀開齒。使用時,以鋸條兩端的木柄作為鋸把,中間再接以橫木為梁,然後糾絞竹篾使之張開,再絞緊使鋸條伸直。長鋸用以剖木,短鋸用以截木,鋸齒最細的用以截斷竹子。鋸齒鈍時,不斷用銼將鋸齒銼銳,而後用之。
《天工開物》造鋤淋鐵 少則不堅多則剛折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
《天工開物》百鍊鋼包鐵之刀 斬釘截鐵
鐵製兵器,薄者為刀、劍,背厚而刃薄者為斧、砍刀。
《天工開物》鋼、鐵淬火 成健鋼健鐵
鍛造鐵器,是用炒過的「熟鐵」為原料。先用鑄鐵作成砧,作為承受錘打的底座。有句俗話說:「萬器以鉗為祖」,並非無稽之談。
斯圖亞特王朝在整個英國的統治期約為100年。除去1649年至1660年共和英國的十餘年外,從1603年詹姆士一世擔任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的國王,到中期經歷內戰,到後期1688年的「光榮革命」,再到最後1714年,斯圖亞特家族最後一位女王安妮病逝且無繼承人,斯圖亞特家族在英國的統治經歷完了自己的生與滅。
《天工開物》沒得錘鍛利器 焉得巧匠
重達千鈞的鐵錨將大船繫於狂瀾之中,輕如羽毛的鐵針在官服上綉出花紋。鑄造鐘鼎的技巧與這種神奇的鍛造工藝相比,也相形見絀。
《天工開物》千乘萬乘之國 戰國不能無車
車利於平地運行。戰國時代(前475~前221),秦、晉、燕、齊各諸侯國交戰,必用車進行,因此「千乘」、「萬乘」之國的說法,是從戰國時開始的。自秦末項羽、劉邦激戰後,使用戰車便日漸減少。南方水戰用船,陸戰用步兵、騎兵。北方與遊牧民族作戰,雙方多使用鐵騎(騎兵),戰車便用不上了。如今只是馭馬駕車以運載重物,則今日之騾馬車與昔日之戰車的構造原理,應當是相同的。
《天工開物》因地造船  南北地雜船風貌
長江、漢水上的課船。船身狹小而修長,船上有十多個艙,每艙內只容一人臥息。船首及尾部共有六個船槳,另有小桅帆一座。船在風浪中靠這許多槳推動划行。如果不遇逆風,一晝夜可順水行四百餘里,逆水也能行一百多里。
《天工開物》海船舵桿鐵力木 縫填魚桐油
海船的首尾都各安裝羅經盤以定航向,船中間腰部的大橫樑伸出船外幾尺,以便穿插腰舵。各種海船在這方面都是相同的。腰舵與船尾舵形狀不同,是作成刀形的寬板插入水中,並不轉動,但起防止船身傾斜的作用。其上面有橫柄拴於樑上,遇淺水將其提起,有點幾像舵,故名「腰舵」。
《天工開物》江河行漕船 起造原因和構造
漕船的構造。形象地說,船底相當房屋的地面,船枋是四周牆壁,船室上的陰陽竹則為屋瓦。船頭的扶獅可比作房的前門。船尾的伏獅,則為寢室所在。如果說船桅像弓、弩的弓背或弩身,則船帆便是弓弦或弩翼。船槳好比拉車的馬.使其行走。則拉船用的纖繩,便好比是走路時穿的鞋子。船帆上的長繩相當鷹、雕的筋骨,船頭的大槳是開路先鋒,船尾舵則為指揮主帥,而船錨作安營紮寨之用。
《天工開物》扁舟漕船 船名古今百千種
船的名稱,古今都有成百上千種。或者按形狀命名(例如海鰍船、江鯿船、山稜船之類),或以載重量名之(載物的數量),或以造船材料命名(各種木料),總之不勝枚舉。去過沿海地區的人可以看到遠洋船,住在江河邊的人可以看到漕船。
《天工開物》傳奚仲造車 舟車往來行遍天下
宋子說,人群分居各地,物品產於八方,通過相互來往和貿易,構成了社會整體。如果各居一方而老死不相往來,還憑什麼來構成人類社會呢?有地位的人總要外出,但怕到處步行,有些物品雖然便宜,卻是生活的必需品,由於缺乏而有賴販運。
《天工開物》古代通貨 銅錢的鑄造方法
將銅鑄成錢,是為便於民用。錢的一面鑄有年號「某某通寶」四字,工部有專門機構掌管此事。通行的銅錢十文等於一分銀的價值。其中的大錢相當於五分、十分銀,缺點是便於偽鑄,反而害民,故中央和地方發行後又不通行了。
《天工開物》意外火鑄成盛世文物宣德爐
鑄仙佛之銅像,鑄模方法與朝鐘相同。但鐘鼎不可由幾部分接合,而銅像則可由幾部分接合鑄造,故澆注時省力省事。但接模之法,精確度要求很高。
《天工開物》澆鐵水鑄鐵鍋 千僧鍋煮二石米
鐵鍋用來作儲水、受火,日常生活不可缺少。鑄鍋時用生鐵或報廢的鑄鐵器為原料。大小沒有固定格式,常用的鐵鍋口徑以二尺為準,厚約二分。小者口徑半之,厚薄不減。其鑄模分內、外兩層,先塑造其內模,放多日乾燥後,根據鍋形狀大小,然後再作置於內模之上的外層蓋模。作外模的匠人要非常精細地操作,稍差一點,模就沒有用了。
《天工開物》鑄造萬斤鐘的方法
鐘是金屬樂器之首。鐘聲一響,大者可聞於十里之外,小者也傳到一里多。所以皇帝臨朝、官吏赴官署,必靠敲鐘來聚集眾人。舉辦各種官方宴會,必用編鐘來伴奏。仙佛寺殿必以鐘聲打動參拜者的誠心,激起對鬼神的敬意。
《天工開物》夏禹鑄九鼎為何因?
夏禹鑄九鼎,則因九州納土地賦稅法則已經制訂,各地每年進貢方物條例已定,河道已經疏浚暢通,禹制訂的九州貢法《禹貢》業已成書。禹王恐怕後世的帝王擅加賦稅,或各地諸侯以奇淫品冒充貢物,或治水之人不按其方式行事,因之將這一切鑄在鼎上,不像寫在書上容易丟失,使人們有所遵循,不輕易改變。這就是當時鑄九鼎的原因。
《天工開物》鑄金以土為母 黃帝鑄鼎傳久遠
宋子說,從黃帝時代便開始在首山採銅鑄鼎,其源流已久。夏禹時,九州的地方官進貢金屬,幫助禹王鑄成大鼎。從那以後,以火來冶鑄金屬的工藝便日新月異地發展起來。金屬產生於土,以土為母。
《天工開物》景德白瓷人競購 傳窯變
中國馳名四方、人們競相購取的,都是饒州府浮梁縣景德鎮的產品。此鎮從古至今就是燒瓷器的地方,但當地不產白土。白土來自(江西)婺源、(安徽)祁門的兩座山。其一叫高梁山(高嶺),出粳米土,土性堅硬。另一座叫開化山,出糯米土,土性粘軟。將兩種土摻和才能製成瓷器。
《天工開物》練坏施釉造瓶甕 斜坡造窯小大連
陶工所作的腹大口小的器皿,種類很多。大的有缸、甕,中等的有缽、盂,小的為瓶、罐。各地款式不同,不能盡數。所造出的這類器皿都是圓形,而非方形。調查土質、選定泥土後,要用陶車旋盤。技術熟練的根據器物大小取泥,不需增添多少泥,兩人扶泥、旋轉,一捏即成。
《天工開物》揉土造千秋磚 火過一分則裂
城邑的城牆與民房牆壁所用的磚有眠磚、側磚(空心磚)兩種。眠磚為長方形,用以砌城牆和富家民居的牆壁,不惜工費,一直砌上去。精打細算的居民建房,則在一排眠磚之上砌一排側磚,側磚中間以土石填實,這是為了節約。
《天工開物》水火既濟 煉土成陶瓷
宋子說,利用水火的交互作用,可以把泥土燒成各種陶瓷用品。古人說在有萬戶人家的地區內,一人勤於製陶無法滿足需要,可見民間用量是很多的。
《天工開物》稻麥黍粟作飴糖 色白為佳品
飴餳用稻、麥、黍、粟都可以製造。《尚書.洪範篇》云:「稼穡作甘」,從這裡可知其中的道理。方法是將稻、麥之類浸濕,生芽後晒乾,然後煎煉調化而成。白色的是上等品。
《天工開物》釀蜂蜜 臭腐生神奇
蜜蜂釀蜜時,先造蜜脾(釀蜜用巢房),其形狀像排列整齊的鬃毛。蜜蜂嘴嚼花心汁液,吐積而成蜜,再以人尿滋潤,則蜂蜜甘甜而芳香,這就是所謂「臭腐生神奇」。
《天工開物》造華宴享糖 蛋白有大用
造獸形糖時,在每口大鍋內放糖五十斤,鍋下點火慢熬。火從鍋的一角燒熱,則熔化的糖液便滾旋而起。如果火在鍋心燃起,則糖液便全面沸騰而濺溢到地上。每鍋用雞蛋三個,去黃取青,入冷水五升化開。將蛋白水一勺一勺地澆在糖液滾沸之處,泡沫和黑滓便浮在水面上,用笊籬撈去,這時糖液就特別清白。
《天工開物》造白糖方法 怎樣造出冰糖
造冰糖法:將白砂糖熬化,用雞蛋清澄去浮滓,看火候是否合適,將新青竹剖成一寸長短的篾片(篾讀滅,劈成條的竹片),撒入糖汁中,經過一夜便凝成為像天然冰塊那樣的冰糖。做成獅子、象和人物等形狀的糖,質料粗細可隨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