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一位52歲的婦人,從醫生宣告她得的是乳癌的剎那,一直到手術和化療,她沒有掉過一滴眼淚。半年後,有一天她來看診,坐下來就說:「醫生,趕快救我,我受不了,快要爆掉了!」急促的聲音剛停下,隨即眼淚狂流。原來她陪先生去做檢查,醫生說他得了胃癌。
胃癌

嘉義楊姓男子是忙碌上班族,日前到嘉義慶昇醫院健檢,發現胃癌篩檢指數偏高,安排胃鏡檢查,僅是消化性潰瘍,醫師評估楊男不僅壓力大、三餐不正常,更喜好鹹酥雞配啤酒。

對於越來越多上班族來說,平日的晚上會這樣度過:晚上8點左右回到家,吃晚餐,看電視,然後就寢;晚餐是很多人一天之中最實在的一頓飯。但據近年研究,這種飲食習慣有很大的健康隱患。

癌症並非沒有一線生機。灣區中醫師蔣雁平接觸過許多被西醫看來無可救藥的患者,他們被西醫說「活不到半年或1年的患者」,但經過用中醫的方法調理後,現在5年、10年過去了,他們還工作、生活得很好。

很多人聞癌色變,癌症的死亡率高是它讓人害怕的原因。正因為怕它造成心理負擔太大才會失去人體本身抗體造成殺傷力大。其實,很多人得了癌症後以積極的態度、平和心情、養生飲食與癌共存相安無事。

不久前,韓國專家首次成功開發出水溶性乳香液,它對腸胃疾患特別是胃癌的治療效果,以及殺滅幽門螺旋菌的獨特功效,引起醫學界的關注。

殺死癌細胞、抑制癌細胞這是普遍治療癌症的手段,但是你聽過光靠吃東西就能把癌細胞「還原」正常細胞嗎?由韓國紅蔘尤尼特仁發明者金太潤開發的特效抗癌食品「尤尼特仁」,是唯一在韓國保健食品行業獲得三項專利的產品,由於它對各類癌症和糖尿病有著獨特的療效,贏得了患者們高度評價。

啤酒加炸雞,韓劇女主角吃了解悶,國泰醫院今天發表病例,有位營建業的黃先生常常這麼吃,造成胃炎、胃潰瘍,久而久之,胃癌找上門。

(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報導)不少民眾會因為胃痛或是胃不舒服就到藥局自行購買胃藥,長期胃藥不離身地服用,雖然有一時改善的效果,但您可知道與此同時,會有出現胃部病變的可能。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幽門桿菌造成胃炎、胃潰瘍及胃癌風險,傳統對付幽門桿菌的「三合一療法」,療效不佳,現今台大醫院醫療團隊成功研發出最新的「序列性療法」,採二段式投藥的殺菌治療,殺菌率最高可到94%以上。

根據歐洲研究,飲食中適量攝取植物性成份類黃酮,可能有助於降低婦女罹患胃癌的風險。

平時喜歡大吃大喝的民眾可得當心自己的胃部健康了,高醫日前公佈一份數據,發現亞洲人的胃癌死亡率是全球第一,而且光在台灣平均每兩人,就有一個人,感染幽門桿菌,如果置之不理,有部分患者會惡化成為胃癌,專家建議,每天喝優酪乳,是保健腸胃的好方法!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大腸癌、胃癌、頭頸癌及食道癌等病人需使用5-FU注射化療藥品,都須住院1到2天,中央健康保險局表示,目前已有居家化療使用的輸液器,可帶在病患身上,自動將藥品定量定速打到血管中,此外,健保局也將攜帶式輸液器納入健保給付範圍。

胃癌切除後,胃容量變小但也能吃月餅,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以「3少2多1不」原則,替胃癌患者設計也能吃的「呵護月餅」。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1名胃癌患者甲狀腺腫瘤腫大如乒乓球般,經診斷得知轉移到甲狀腺,是國內首例。由於HER2基因檢測結果為陽性,醫師建議使用標靶藥物合併化療,腫瘤縮小,甲狀腺恢復正常。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100名患者免費基因檢測,患者可選擇及早治療,延長存活期。

現代人談癌色變,無不冀望能儘早發現或瞭解預防之道,以期掌握治癒的先機。然而有些癌症較不容易察覺,像是胃癌,除了成因不明外,早期症狀和一般消化道疾症雷同,因此很容易延誤治療。專家表示,儘管胃癌診斷不易,然而只要在日常生活做些許改變,仍然可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

1名吃素的48歲婦女,因為時常頭暈到診所求診,被診斷是缺鐵性貧血,以為是吃素關係而長期補充鐵劑,2個月前因體重下降,到醫院檢查,赫然發現是罹患胃癌。

在兩項對中國民眾進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已尋獲似與食道癌與胃癌有關的特定基因突變情況,顯示這兩種癌症應有相同的引發機制。

胃癌切除手術有新療法!針對佔癌症死亡原因排名第四、五名的胃癌患者,壢新醫院引進腹腔鏡胃癌切除手術,其優點是傷口小,住院時間短及減輕併發症發生機率,目前已成功完成兩例腹腔鏡胃癌切除手術,是國內少數擁有此項新手術能力的醫院之一,為胃癌病患的一大福音。

(中央社台北28日電)中國平均每分鐘有2人罹患消化道癌症,並且以年均3.9%的增幅攀升,消化道癌症在中國的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已從原來第7位上升到第5位,中國已成為結直腸癌高發病率地區。

以各種臟器的癌症為對象陳述,將手術法與其他治療的優劣做一比較,提供你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法。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加班回到家已是深夜,不少人還會吃些食物慰勞自己,總覺得餓著睡覺對身體不好。

究竟消化性潰瘍經常性的發作,好了又來,來了又好,時間久了、次數多了,會不會變成胃癌呢?其實這兩者是沒有正相關的,胃癌的發生並不是因為習慣性胃潰瘍而演變成胃癌,所以,胃潰瘍並不會導致胃癌。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的分析發現,罹患消化性潰瘍患者,若提早根治幽門螺旋桿菌,胃癌發生率可降低3成。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發現,高血糖加上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罹患胃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4倍。

台灣有近5成的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又與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的發生有關,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公布研究結果,證實罹患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在除去了幽門螺旋桿菌後,可有效減少兩成三胃癌發生率,且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時間越早,效果越好。

(中廣新聞陳奕華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證實,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減少胃癌的發生!研究團隊在八年間,追蹤八萬多名幽門桿菌患者,發現不分年紀、性別跟潰瘍程度,早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有效減少三成胃癌的發生,而且根除時間越早,效果越好。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市25日電)衛生署台南醫院今天表示,胃癌初期沒有顯著的症狀,極容易被忽略;胃癌發病年齡多在50歲至70歲,喜歡吃燻烤、醃漬物的人,發生率較高,抽菸及喝酒也容易引發。

研究證實,每天食用70克的花椰菜芽(broccoli sprouts)可大幅降低得胃炎,甚至胃癌的風險。

景氣低迷,找工作不容易,連生病都不得安心養病,台中一名五十多歲的水泥工,因為上腹痛就醫,發現罹患早期胃癌,擔心傳統手術要休養三個月,工作不保,醫師建議下,接受腹腔鏡手術,切除胃癌,術後兩週,就正常上工。

胃癌的死亡率在今年的最新統計數字,已經爬升到全球的第四位,不過台灣現在有最新的「微創腹腔鏡」技術,不用再像以前要在肚子上開大洞,把胃切除,目前為止手術後的病患,也沒有出現併發及死亡的案例。

共有約 8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