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近期科學家發現,吃大量含纖維質的食物,不僅對心臟有好處,還可保護人們免受腸道病菌感染。
大腸癌

一項龐大的歐洲研究表明,侵入性大腸鏡檢查的好處可能被高估了。但學界對此仍有爭議,疾控中心仍建議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一項新研究發現富含紅肉、加工肉、糖類和精細穀物的西式飲食,明顯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現代年輕人由於飲食不當或缺乏運動,使得腸癌發病率驟增。據美國癌症協會和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在1990年出生的年輕人患結腸癌的風險兩倍於其父母輩(1950年出生,患直腸癌的風險更高達四倍。55歲以下的美國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率有急劇上升的趨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大腸癌為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二大主因,特別是亞裔人群喜歡進食高脂肪食物、肉類,愛抽煙而引起,有遺傳及基因突變得到大腸癌的機會也很大。今天我們邀請到癌症腫瘤專家-蔣威廉醫生,談談大腸癌的相關問題。

是時候放下手中的酒杯了。新西蘭最新研究表明,喝酒不僅像很多人知道的那樣導致肝癌,也會提升罹患其它六種癌症的風險;而且就提升罹癌機率這一點,飲酒量沒有安全限度可言。

經濟發展似乎跟大腸癌風馬牛不相及,不過最近的科學研究證明,越是經濟發展快的國家,人們患大腸癌的可能性越大。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大腸癌可能找上身,醫師今天表示,全台推估超過80萬上班族有大腸瘜肉,若置之不理,10至15年可能變成大腸癌。

社群媒體今天罵聲連連,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加工肉品可能致癌,培根愛好者根本聽不進去。

聯合國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今天警告,包括香腸、火腿在內等加工紅肉會導致腸癌,而紅肉「可能」也會。

現年50歲的吳先生,長期工作壓力大,精神緊繃,3年前因肚子絞痛、排便不順等症狀而就醫檢查,確診為大腸癌第四期,除肛門口長了一顆7到8公分的腫瘤,也有肺部轉移跡象,3年內共進行50多次的化療與標靶治療,後來出現抗藥性,3個月前自費使用第三線口服標靶藥物「接軌治療」,順利延長壽命。

癌症並非沒有一線生機。灣區中醫師蔣雁平接觸過許多被西醫看來無可救藥的患者,他們被西醫說「活不到半年或1年的患者」,但經過用中醫的方法調理後,現在5年、10年過去了,他們還工作、生活得很好。

大腸癌第7年蟬聯癌症發生率第1名,專家指出,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及高脂飲食會破壞腸內菌,易產生毒素及發炎。

(大紀元訊)全球及本港的癌症負擔正在增加,2013年香港共有13,589人因癌症死亡,當中主要致死的癌症為肺癌、大腸癌、肝癌、胃癌及乳癌。政府最快在今年底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希望可在病徵出現前或疾病初期發現癌症,預防病情惡化。

大腸癌罹癌人數連續7年拿第一名!每年都有超過1萬名經歷切除手術或化療的腸癌患者,進入術後追蹤的階段。一名60多歲的男性罹患大腸癌一期,手術切除後,在半年後的例行檢查時,發現腫瘤癌胚抗原(CEA)指數異常飆高,以新一代癌症篩檢「DR-70」搭配電腦斷層進行雙重檢測,才發現是香菸引發的發炎反應。

國健署今公布101年癌症發生人數,大腸癌七度奪冠,其次是肺癌、肝癌等;在篩檢推動下,子宮頸癌「首度」脫離十大排行榜。

一名38歲王小姐從小不喝開水,可樂珍奶不離手,晚餐都吃漢堡薯條,今(民國104)年健檢時聽從護理師建議安排無痛完整大腸鏡,才發現腸道右側有6顆腺瘤型瘜肉,王小姐慶幸當初選擇完整大腸鏡檢查。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說,若只做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而非完整大腸鏡,將會因檢查死角而貽誤防癌。

大腸癌是目前台灣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的前身是瘜肉,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近20年來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都有明顯增加,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也顯示,罹癌人數成長近1.7倍,推算全台約有71萬年輕人患大腸瘜肉。

大腸癌連續6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首位,但許多人仍然不敢面對,衛福部國健署自2004(民國93)年起補助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篩檢),但至2010(民國99)年底止,曾接受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只有22%,換言之,每5人當中就有約4人忽略大腸癌威脅。

近幾年,在台灣發生大腸癌的機會增加,一位45歲男性平日身體健康,無任何慢性疾病,生活作息也很正常,也沒有什麼不良習慣,因公司健檢發現糞便潛血,經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有一顆約1公分大小的大腸息肉,來屏東醫院消化科就診,接受大腸內視鏡息肉切除術,經病理報告發現為原位癌,半年後再次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大腸息肉,現於門診追蹤。

1名2個月大男嬰,平時被餵食配方奶,大便卻突然有血絲,檢查發現有輕度貧血,研判是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的腸炎。

大腸癌是台灣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成功大學研究發現,缺氧是誘發大腸癌細胞快速生長的關鍵因素。

現代人生活忙碌,也常外食少運動,100(西元2011)年全台大腸癌發生人數達1萬4,087人,台北市占1,847人,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預防大腸癌的健康就是「勤運動、多蔬果、少紅肉」,定期癌症篩檢更可以早期發現及治療。有鑑於此北市衛生局推動腸癌篩檢集點兌換活動,10月1日至15日,繳回採便管,可以馬上集點150點,兌換悠遊卡加值金150元。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6日公布針對台灣國、高中在學生「吸菸及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顯示,過去30天,每日攝取5份蔬果的比例,國中生占17.5%,高中生則降為10.6%;且在西太平洋地區14個國家排名倒數第三,只贏過吉里巴斯與馬爾地夫。

近日,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證實,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capsicin)或有助預防腸癌。有關研究結果已在美國《臨床醫學研究期刊》發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指出,年輕人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比例逐年攀高,且往後可能演變為大腸癌,若有腹瀉、腹痛及血便症狀,最好儘快就醫檢查。

大腸癌連6年蟬聯台灣人十大癌症之首,早期診斷成為當務之急。中研院化學所長陳玉如今天發表可早期分析大腸癌的分子標記「STOML2」膜蛋白體,突破瓶頸。

藝人豬哥亮罹患大腸癌第二期,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豬哥亮如果沒有危險因子,可以不必化療,且大腸癌少遺傳。

(大紀元記者蔡上海台灣嘉義報導)朴子醫院於本年度統計1月至4月份來院作大腸鏡檢查人數計為42例,當中確診大腸癌的病例就有5位,比率高達一成多;摘除瘜肉人數也高達23位,比率超過五成。該院院長蔡宗龍呼籲民眾應定期做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過去診斷腸癌需要進行糞便檢查,阿德雷德研究人員目前已成功實現通過驗血來檢測腸癌。

共有約 239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