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這道菜的靈感來自日式居酒屋的南蠻炸雞,但我喜歡清爽口感,就沒調製塔塔醬,改用家常調味料做成酸甜醬汁。建議醬汁用小鍋另外煮滾, 味道更融合溫和,淋在用氣炸鍋炸好的雞塊上,讓炸雞吃起來更清爽。茄子簡單燙軟後就鋪在盤底,搭配香酥炸雞及酸甜醬汁一起食用,是一道很適合搭啤酒或與朋友共享的派對料理。
日本料理

提到日本食物,很多人都會想到壽司。然而,壽司的出現卻不是源自於日本。此外,日本壽司多是搭配海鮮類為主,這是為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日本壽司」的前世來源吧!

壽司的口味眾多,要怎麼選購才不會踩雷。《圖解壽司辭典》一書提供全日本鐵道壽司便當參考,非常有參考價值!但是,因為COVID-19疫情關係,如果想要購買壽司便當,前往目的地之前建議先確認是否有販售,免得撲空了。

日本職人處理魚料的極致工夫堪稱一絕,處處可見竅門,處理程序繁瑣,講究細節和時間熟成,所以耐放程度連外國廚師都望塵莫及。因為魚肉本身的鮮味並非其他肉品可以取代,這也讓很多饕客「戒不掉」壽司。隔行如隔山,如果客倌們只想停留在「品嚐」壽司美味也無不可,但是了解壽司職人如何處理魚料,你會發現吃下去的那一口米飯和魚肉,是多麽有滋有味有感情。

壽司的口味眾多,光是魚類就有很多種類說不出名字來。在日式餐館要怎麼點餐才不會踩雷,深入瞭解每一個壽司含有的素材也是提升品嚐的能力。《圖解壽司辭典》一書以圖文的方式呈現說明壽司的原料和知識。

正因為煎牛排是一道相當單純的料理,所以技術和經驗決定了成品。透過步驟數值化,將最受歡迎的「1.5-2cm 厚度的牛排」,煎成色澤完美、味道鮮美的五分熟牛排。

壽司最早源於亞熱帶地區,大約在西元8世紀傳入日本。早期沒有冷藏設備,為了延長保存時間,人們就把魚肉醃製後包進發酵過的米飯中防止腐壞,食用時不吃飯只吃魚。這就是「壽司」最初的原形。

日文「散らし」有「散放」的意思,而散壽司就是將醋飯鋪滿整個碗,再散放各種食材。搭配各種不同顏色,可以讓整道料理看起來更誘人。有些人喜歡放上生魚片,不過要是等不及買回食用級生鮭魚,就用鮮蝦享受散壽司的美味吧!

鱈魚的肉質軟嫩、清甜,而且營養價值高,但是在料理上讓很多人傷腦筋,因為用煎的魚肉容易散成一團,用蒸的水分較多、口味侷限,那麼想要有香酥的口感,建議可以使用烘烤的方式,這是一種異國料理常見的作法。「焗烤鱈魚」就是將起士和鱈魚包裹在鋁箔紙內,再...

天氣漸涼,秋冬正是品嚐海味的季節,這一款「西班牙海鮮炊飯」老少皆宜,而且料理上不用太費心就可以上桌了!一鍋到底、顏值很高、食材多樣的菜色真的很吸引人,再加上鹹甜回甘的湯頭,看了滿意、吃了滿足。海鮮炊飯因為吸收湯頭和肉菜的鮮甜,再加上好工具(鐵鑄鍋)的適用,只能說吃過保證會回味了。

「厚蛋燒」又稱為玉子燒,是使用蛋液煎成的日本蛋捲,一口咬下有多層次的堆疊口感,因為有厚度品嚐起來很令人滿足。料理工具有專屬的玉子燒平底鍋,如果沒有也可以使用尺寸偏小的平底鍋,或是鐵鑄鍋都可以!下面推薦的食譜即是使用鐵鑄鍋來製作,除了份量十足、蓬鬆軟嫩;食材上就算沒有高湯也可以製作,是一款平易近人的食譜。

日本東北特有的料理法「鹽釜燒」,是一道適合在派對或是特別日子裡出現的菜色。遍佈鍋內的鹽分,讓味道徹底地入味。如果食材的魚身較大,可以去尾後再放入。若是食材符合鍋子的大小,同樣的作法亦可將魚類更換為豬五花或是豬肉塊。料理完畢覆蓋食材的厚鹽較為堅硬,敲開時請留意鹽塊飛散。

炙烤燒肉是以炭火烘烤肉片,這樣肉質會帶一點燒烤的香氣,撒上一些調味料如鹽巴、黑胡椒就能把肉品或蔬菜提味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趨之若鶩的原因了!但是千萬不要忽視醬汁的存在,這是讓炙烤食物更美味之處,如果想要重口味可以搭配燒肉醬,若是要清爽口感就搭配果醬。

不需要大廚的精湛手藝,也能端出餐廳級的菜色。不需要稀罕的食材和高難度的技法,也能料理出食物的真實美味和香氣。專為家人而煮的美食饗宴,也可以有濃濃的異國風,卻帶點家常手感溫度。讓文青主廚Jerry不藏私的帶我們一起動手做一道特別料理,而且又平易近人的菜餚--「南洋鷹嘴豆塔」

時間即將來到夏季,清涼消暑的甜點可以緩和對天氣的不適感,多喝涼水對身體未必有益處,來一盤軟Q清爽的蕨餅,健康無負擔又美味,而且一點都不難做。這一款改良式的蕨餅使用蓮藕泥和地瓜粉,因為蕨粉在某些地方不容易購買,但是做出來的口感和香氣一點都不走調。

曾經轟動一時的炒麵三明治回來了!下面將介紹日式炒麵三明治的作法,Q彈柔軟的麵體搭配清脆豆苗菜,清爽飽腹超有滿足感。如果你是深愛日式炸物的朋友,炸蝦排三明治也會很適合你,咬下一口就是驚喜,就像拆禮物的感覺。

這一款手作「醃茗荷山苦瓜三明治」,是以馬芬麵包為基底,食材上選用山苦瓜、花生和日本人廚房常見的茗荷(日本薑)等。茗荷常被用於熱炒、醃漬和涼拌,豐富的纖維質、口感脆爽清香,是高級的辛香料。山苦瓜是有清熱解毒、促進食慾的功用。這一份三明治整體吃下來,是一款清爽營養,就算是在減肥都很適合吃。

黃澄澄柔軟的蛋皮包裹上鹹甜滋味的鮪魚內餡,這是一道充滿驚喜感的宴客菜「鮪魚玉子茶巾」。在除夕夜或是節慶時分,端上桌來很有喜氣,口感上不膩味,料理的廚師也不用大費周章的烹飪就可以完成,是貼心好吃的精緻家常菜。

酪梨與鮪魚韃靼的外觀精緻且令人印象深刻,其實它做起來毫不費工夫。鮪魚是富含油脂的魚類之一,每週至少要有一餐食用鮪魚,以攝取其豐富的ω-3脂肪酸,將這道鮪魚料理配上生菜沙拉就是一份完美的輕午餐。

馬鈴薯燉肉是最能代表日本家庭料理的一道煮物。材料是牛肉或豬肉片、馬鈴薯、洋蔥、紅蘿蔔、蒟蒻等,再用醬油、味醂和糖煮成的料理。據說這道菜是在1870到1878年間,到英國留學的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因為喜歡當地的燉牛肉,回到日本後,請廚師聽他描述與想像做出來的。而在昭和時代日本陸海軍出版的食譜裡也有介紹這道食譜。

秋刀魚是日本秋天美味的代表。這個季節的秋刀魚很肥美,烤起來很香,搭配蘿蔔泥吃,非常美味。秋刀魚也可以變成拌飯。雖然將煎好的秋刀魚挑出魚肉比較麻煩,但吃過的人都說值得花時間挑魚肉。

玉子燒除了基本款的高湯口味,還有蔬菜玉子燒,營養多元,只要注意烹飪時蛋心是否熟透。玉子燒的「蛋液比例」也是重要秘訣,日月累積經驗摸索出的黃金比例,讓家常菜有高級食堂的等級,鬆軟滑順、層層潤厚、沒有粗糙氣孔、無破裂的蛋皮堆疊,猶豫藝術品般的食物,讓人難忘。

這一道「日式叉燒」對於時下忙碌的家庭、減重的人相當適合,除了低醣又有豐富蛋白質,口感上因為採用先煎後燉煮的作法,讓日式叉燒軟嫩不油膩,好吃的讓人一片接一片停不下來,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料理。此外,燉煮五花肉的醬汁也可以用來浸泡製作溏心蛋,是不是一舉兩得呢?

佃煮的食材大多是海產、菇類,因為料理簡便、風味多層次,對於正在控制飲食、節制澱粉的人,是療癒的菜餚;也是忙碌家庭省時的常備菜名單

「茶碗蒸」是日本媽媽必備的家常料理,湯汁裡鎖進滿滿食材,香菇、海鮮、魚板或山茼萵,小小一碗就有濃郁的鮮味。滑嫩細緻口感可是小朋友的最愛呢!

炙烤豆腐的微酥外皮,覆蓋著高溫融化的起司,用筷子夾開牽起絲稠般的濃郁奶香,在空氣中久停不散。咬下第一口,舌尖綻出淡雅豆香,以及魂牽夢縈的焦酥口感,讓人錯覺是油炸物料理。食物在口中融合了多層次氣味,流淌而出的鹹甜醬汁是味增、醬油、蔥花等佐料與軟嫩的豆腐。

什錦炸餅可以隨心所欲地調整食材,靈活運用,這也是這道料理最吸引我的原因之一。要挑哪些食材? 什麼樣組合下的什錦炸餅最好吃? 光是思考這些,對我而言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了。

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忽冷忽熱的要注意個人保健工作,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紐約一位開壽司店的老闆把大分量的海鮮加入了菜單,呈現方式上更有視覺和味覺衝擊——因為他把海鮮放進金屬大圓蒸籠屜中,海鮮被蒸熟後連同蒸籠屜上桌,這樣子的豪邁和這位韓裔老闆的個性有契合之處。

夾了一塊照燒雞肉,我不會立刻入口,而是讓帶著微甜的照燒醬汁沾附在白中帶光亮的米飯上,米飯和照燒醬汁的甜味相乘,是加倍的幸福滋味。

共有約 203 條記錄